中华诗教网
 首页  诗教理论  诗教经验  诗词资料  诗界瞭望  诗乡诗教  关于我们  校园主站 
当代诗词
当前位置: 首页>>诗教理论>>正文
段彪:诗性文化视域下之艺术断想
2018-10-11 14:50 中华诗教  中华诗教促进中心

诗性文化视域下之艺术断想

 

诗性是中华民族最深层的文化结构,作为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根性之所在,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文化的枝枝叶叶,甚至决定着它们的生存性状及发展朝向。诗性本源构筑、维系着民族文化浑融的整体性。

我们常言中国是诗的国度,此诗绝非单指诗词而言,而是更深层次地指向诗性文化、诗性智慧、诗性精神。这些最富有中华民族特色的文化基因,沉浸在诗辞歌赋里,也融渗于其它极具诗性的艺术门类中,它们虽表征不一,究其实质,皆以人之性情为本,以诗性为根,异形而同品,成为历代文人士子修身成才的门径与津梁。回首过往,切莫说那些在中国文化史上多有建树的才子达人,但凡最底层、最低俗的文人士子,他们的身上一定都多少兼备着多样的、综合的、能够体现氤氲混沌诗性文化整体性的知识结构,儒释道并蓄、诗书画多擅,这里折射出的正是中国诗性文化之精神。也正是有了突破藩篱、融会贯通的中国诗性文化,才衍生、构筑起了和合相融的中国艺术之生命精神,而诗书画无疑是其间最卓越的代表。在诗性文化的关照下,诗书画混沌一体,它们之间相互交融,相互滋养,生发出良性的循环机制,衍生出新的理论范畴,丰厚各自的内涵和外延。共同结构出中华民族本源性的时空形式、生命本体,成为中国民族生命本源性的表象系统,守护着中国文化诗性言说、澄明生命存在的话语系统。在中华民族艰难而辉煌的发展历程中,相融共生、薪火相传、历久弥新,始终为国人提供精神支撑和心灵慰藉。而在当下,物质、工具、技术日益演化为现代化的价值内涵,传统文化所包蕴着的丰富而整体的诗性精神特质在多维度现代化的日益拓展中被逐渐肢解并有式微之势。诗书画之间原有的相融相生、良性循环的深层秩序渐被离散,诗书画间的距离逐渐拉大,界线越划越清,相互之间日趋陌生化如今,多少诗人能提笔作书,借笔墨丹青追述诗怀?又试想,古往今来的书画大家哪个不工诗擅文,以诗文涵养书画,而当下书画界深谙古典诗词者能有几人,偶有步韵成诗、附会风雅者,所作诗词也多格律不和,平仄多乖。就是同源同质的书画艺术,这对最亲密无间的姊妹艺术,在当下缺少诗性文化统领的境遇中,也是各耕自家田,书家不懂画,画家不习书的现象越来越明显。书法修养的缺失,已经成为制约当代中国画发展的桎梏,这亦是当代中国画以工笔制作为主,多成装饰趣味而乏诗意的原因。再有,艺术类的招生考试中,很多院校根本不顾及中国画专业以书法、诗文为基础的艺术特质,毫无区别地将素描、色彩这些西方艺术的造型基础作为录取学生的标准,多少考生没有进入中国画专业学习之前就已经被安装上了西方造型艺术的思维模式,民族艺术本应具备的诗性思维被西方立足“科学”的造型观所代替,即以“科学”的科学代替了“艺术”的科学。潘天寿先生当年执掌浙江美术学院,力主在中国画系开设诗词、书法等课程,就是要让培养的学生能够具备诗、书、画、印的综合素质,这正是基于诗性文化整体性的考虑。

诚然,对于现代工业文明而言,行业分工的细化及专业化发展是社会的一大进步,但在现代教育体系下,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及研究方面虽也有分科的必要,这样会有利于学科的精深推进,然而,值得我们留意的是,分科并不是各行其事,互不关照,而是要分而能融、以分促融,融正是向诗性文化整体性的回归。如若传统文化领域内不同学科相互间缺少渗融与关照的话,其间暗藏着的危机不可小觑,长此以往,它们之间的鸿沟会越来越大,浑融的整体性会渐渐消失,最终,诗性文化之根终将会被割断。日前,教育部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之后,又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司长郑富芝说:此次深化课程改革的主要任务是加强五个统筹,即统筹小学、初中、高中、本专科、研究生等学段,避免学段间培养目标和教育内容脱节、交叉、错位,理顺各学段的育人目标。统筹各学科,特别是德育、语文、历史、体育、艺术等学科,避免学科知识本位内容简单重复,加强学科间的相互配合。统筹课标、教材、教学、评价、考试等环节,纠正单纯以考试分数评价教学质量的倾向。统筹一线教师、管理干部、专家学者、社会人士等力量,形成育人合力。统筹课堂、校园、社团、家庭、社会等阵地,改变各育人阵地之间联系不够密切的现象。意见的颁行对于传统诗性文化整体性的构筑必将起到积极地推动作用。

时代开放的视域之下,中西文化之间也处在不断地碰撞和交流中,融更成必然,然而此融有异彼融,中西之融“融什么、如何融”很关键,融的结果绝不是以消解自我、抛弃民族文化之根性为代价。与时俱进、多元发展是时代的号角,固然无错,但我们在向新的文明征途的迈进中定要坚守民族文化固有之本,坚信“愈是民族的,愈是世界的”(潘天寿语),并对之建立起充分的文化自觉与自信,这是民族文化能够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的关键,也是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

当前,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带动了艺术市场的飞跃,艺术拍场价格的高低逐渐成为引领艺术风尚的指向标,在某种程度上也混淆了艺术价值的高下。市场的推波助澜使得轰轰烈烈的当代艺术,以前卫,先进相标榜,将中国传统艺术挤兑在相当窄狭的境域。传统艺术原有的诗意的表达、诗境的营造以及来自心灵深处的诗意释读与接受被强调视像呈现、视觉冲击为尚的西方艺术思维方式所代替。喧嚣中我们沉静下来,透过人类文化史的幽潭反思西方近现代艺术的发展,艺术中心从巴黎向纽约的迁移,决不单单是艺术发展规律使然,艺术和政治深层的、隐形的胶合关系更加紧密,艺术成为西方社会实施其政治目的重要媒介。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是意识形态领域的较量,其间暗藏着艺术的阴谋,它比冷兵器时代的见血封喉的利刃更可怕。不可否认,艺术家始终是艺术的主角,但在艺术市场风起云涌的当代,在世界艺术市场这个日渐颠倒着权力分配比重的产业链中,艺术家心甘情愿地充当着劳动力的来源,因为市场经济的大旗之下,谁能抵制住利益的强大诱惑,更无人愿意“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只要有利可图、只要市场认可就是最大的成功。艺术的标准,艺术前行的方向被谁所主宰,谁是这个利益链中的最大受益者、终结者,很少有艺术家去深入思考。实质上这个终结者最后收获的绝不单单是指向金钱的利益。近来,中国数位当代艺术家的作品一直处在各个拍场的巅峰,好似中国艺术已经非常国际化,得到国际认可,中国文化在世界上站稳脚跟了。但我们悉数这些被拍成天价,让诸多中国历代书画名作在价格上都望其项背的作品,是不是应该去思考它们所传递给世界的讯息,想想看它能否代表中国,代表民族的精气神、能否传递中华民族文化的正能量,能否让全世界认知一个健康、向上的中国,而不是病态、血腥或荒蛮。亦如中央电视台电视剧频道总监张子扬评说影视界的那样,“资本运作的愈演愈烈使得影视作品越来越成为低廉的快速消费品,就连最严肃的抗日战争也被戏谑和消费。”“近些年我们生产的宫廷戏、辫子戏也获得了一些国际大奖,但此类作品是否能代表中国的国家文化形象?是否能输出中国的价值观?”艺术在当下的确需要接受市场的检验,但不应该完全听命于市场,如果我们的艺术创作以及审美标准只是顺着某种暗藏着阴谋的审美形态的引领去前行,那么,我们的艺术家最后的遭遇即是把钱装进口袋,灵魂却已经出卖给了别人,且还要替别人摇旗呐喊,在中国影响、鼓舞着更多的本土艺术家前赴后继地去奔向那个充满阴谋的光明顶。

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文化扩张,使得我们在当下必须冷静思考并应对由此而衍生的诸多世界性的严峻挑战。我们不反对文化创新,更需要与世界文化接轨,但须牢记,在此过程中决不能忘本,决不能抛弃民族文化的根性,要始终坚守并向世界传递民族文化的正能量。习近平总书记曾引用一位哲学家的话:“政治是骨骼,经济是血肉,文化是灵魂。”更在多次讲话中反复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牢固的核心价值观,都有其固有的根本。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一系列警世深远的精辟论断,国人当作铭心刻骨之思量。“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没有先进的科学技术,一打就垮;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没有优秀的人文文化,不打自垮。”杨叔子院士这段经典的言说可以说是对习总书记讲话精神最生动、最深刻的内涵诠释,放于当下语境有极强的启示意义。

曾见一当代艺术家的装置作品——改装过的自行车,初看和一般自行车无二,而你倘若按常理踩车前行,它就会后退,反之,你要前行,必须向后踩踏。我想其中暗藏之深意,但凡徘徊在现代与传统间的文化守望者自当心明。

关闭窗口

中华诗教网 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下沙高教区东区学正街66号 邮编:310018 联系电话:0571-86928238  浙ICP备090582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