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诗教网
 首页  诗教理论  诗教经验  诗词资料  诗界瞭望  诗乡诗教  关于我们  校园主站 
当代诗词
当前位置: 首页>>诗教理论>>正文
朱利萍:以诗教丰富大学生的素质教育
2006-09-20 16:12 作者:朱利萍  来源:中华诗教网

以诗教丰富大学生的素质教育

朱利萍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华中科技大学杨叔子院士说得好:“中华诗词博大精深,无论思想之含蕴、意境之深远、感情之充沛、语言之丰富、文字之凝炼、音韵之优美、风格之纷繁、体式之多姿、技艺之高超、流传之广泛、生命力之强大,可以说任何一个国家、民族的诗歌,无有能出其右者。”中国又是一个有诗教传统的国家。早在二千五百年前,孔子即提出诗歌对提高人的素质的重要意义。他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即认为诗歌具有鼓舞人、丰富人、团结人和批评人的作用。他把诗教列入六艺的第一位。我国在先秦时期就提倡诗教,即以诗词为教材来教育人。三千年的中华诗歌,即是三千年的诗史,又是中华民族的社会史、文化史和心灵史。让大学生系统地研读三千年的诗歌精品,有助于认识中华历史、认识中华文化,认识中华民族精神,从而真正了解国情,从事继往开来的伟大事业。

一、大学生实施诗教的现实意义

诗教是大学校园建设精神文明的一种良好手段。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渊源于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又根植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践,这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诗的行为是人类精神活动的最高形式之一,它可以把人们的精神提高到真善美的最高境界。诗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人们健康、美好、高雅心灵的良好土壤,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部分和切实可行的重要途径,育诗是为了育人。我国素以礼仪之邦著称于世,我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现阶段,如何引导大学生在反对封建伦理糟粕的基础上,对我们民族优良传统文化和传统伦理道德文化遗产作出科学梳理,现代诠释和必要改造;就能找到传统和现代的契合点,就能把学生的思想道德奠定在我们民族优良文化传统的历史依托上,使之民族化,大众化,为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创造良好的道德条件。如在当今处于市场经济和社会转型期,物质利益凸显,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由所抬头,各种现代病异化现象出现时,传统的诗词中所倡导的“贵生保真,顺任自然”的伦理原则,这种反对异化,追求精神自由的生命伦理,为我们当前道德建构昭示了人道主义旨归。对大学生实现自我心灵完善,提升道德境界,实现身心的自由和发展,避免异化现象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又如“上德若谷”“为而弗争”的宽容精神,对于遏制恶性竞争,极端私欲有现代价值。有些诗词中体现的“少私寡欲”“见素抱朴”自利避害却不损人利己的学说有利于调整和优化市场经济的基本道德规范,抵制极端个人主义有一定意义。同样,诗词作品中所张扬的儒家精神,十分重视群众的社会功能,把群众性看作做人的本质,有利于引导大学生树立个人服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的倾向。

诗教走向大学是与世界接轨的重要体现。早在20世纪70年代开始,世界各国就普遍认识到学校教育特别是专业技术院校人文教育的薄弱以及由此带来的严重问题,纷纷开展了大规模的教育改革,加强人文教育,1984年,美国全国人文学科教育的基金会发表了题为《必须恢复文化遗产应有的地位》的报告,呼吁加强和改进人文社会科学,英国提出了高等工程教育中人文教育的最低时间要求,日本、韩国等国也十分重视在高等教育中人文教育的重要性。而各国人文教育的内容,多是以民族文化为主,重视本国语言的学习,体现本国历史、文化。目前,我国高等院校正处于蓬勃发展时期,越来越多的公民将从大学校园走向社会,我们就不应该因过分追求功利主义,过于强调实用的教育主张,而导致大多数人的片面发展,使教育丧失它的本体作用,从而导致教育的畸形。诗教是人文教育的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它理应成为高校学生,尤其是文科类学生的一门重要的必修课。

诗教对素质教育的重要作用。目前素质教育的口号越来越响亮。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到教育的目的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如何做人。人才不仅应是高层次的,而且应是高素质的。所谓高素质,就是不但有高的科学文化素质,而且也有高的思想道德素质;不但能掌握与开拓现代科学技术,而且能继承与发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不但懂得如何做事,而且懂得如何做人。在我国古代文化的宝库中,诗词是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千百年来的岁月风尘不能遮掩它动人的光彩,让学生选读和创作一些思想内容与表现方式完美结合的古典诗词,不仅可以从中受到积极的启发教育,扩大视野,增长知识,而且能学会锤炼语言,提高鉴赏文学作品的修养。

首先,诗教活动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良好的思想素质。素质教育首先和最根本的就是要向学生进行社会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艰苦奋斗的教育、让学生学会做“四有”新人。 1999年 2月 5日,江总书记在文化部主办的“中国唐宋名篇音乐朗诵”会上的即兴发言中指出:“中国的古典诗词博大精深、有很多传世佳作、它们内涵深刻、意存高远、也包含着许多哲理。学一点古典诗文,有利于陶冶情操,加强修养,丰富思想……弘扬祖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在诗教过程中,只要始终坚持正确的导向,选取感情真挚、积极向上的名篇作范文。对学生的诗词习作,强调立意高尚,对无病呻吟,无生活阅历,题材单调的引导他们把视线转向大自然、转向社会,学生在写作这些诗词中自然培养了爱校、爱国等情感。

高尔基说“真正的诗,永远是心灵的诗,永远是灵魂的歌”, 运用中华诗词广泛地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是提高青年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增强民族自豪感的最好途径。同时,为了寻找写作素材,学生们必然要登高望远、参观文化古迹、利用各地丰厚的人文景观的有利条件,开展了“文化之旅”活动,在活动中不仅增长了人文知识,也培养了集体主义、艰苦奋斗精神及不怕挫折、团结互助、遵守纪律等良好品德,从而锻炼了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

第二,诗教活动也有利于加强和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和智力素质。中华诗词是我们的民族文化瑰宝,在培育大学生人文素质方面,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学生通过阅读这些体小意丰、含蓄隽永的古典诗词,丰富了文化知识;而学写古典诗词除了必须具有扎实的文化知识,能够正确理解和灵活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学外,还必须养成仔细观察、勤于思考、乐于积累的好习惯,久而久之,学生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创造力等智力素质也充分调动起来了。知识经济呼唤创新型人才,中华诗词以其丰富而瑰丽的想象、新奇而巧妙的构思启迪着、开拓着人们的思维,激励着人们的创新意识。而创新思维和能力正是信息时代、知识经济时代所急需呼唤是素质。因此诗教走向大学校园、可以提高整个社会成员的素质,从而改进社会。

第三,学写古典诗词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审美素质即感受鉴赏能力。中华诗歌具有浓烈的艺术感染力,既有智育、德育功用,又有美育功用。古典诗词中的意境创设、色彩搭配、景物描绘,对培养学生审美情绪及文学鉴赏能力十分重要。孟浩然秀丽的山水田园画,王昌龄苍茫的边塞风景画;王维、李白深情的友人送别图┅┅,这些本身就是很好的美育素材。

二、对大学生实施诗教的途径和办法

有人说诗是青春的事业,青年人的思维特点是活力强、敏感度高、感受力强,创作欲高、多情善感,感性思维活跃,这种心理特征,更能适应诗的思维运作。八十年代朦胧诗不是曾在校园盛行一时吗?中华诗词不被大多数学生接受,主要是教学形式单调,因此应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来丰富诗教的内涵。

诗教与研究性学习结合起来。目前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许多学校开展了研究性学习,鼓励学生选择一定的研究课题,培养创新思维。这是一个有益的探索,这项活动如果跟诗教结合起来,将有更广阔的天地,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学习诗词、欣赏诗词,创作诗词,研究诗词。大量事实证明,艺术修养较高、形象思维较发达的专业人员,通常在专业活动中创造力更强。形象思维是通过对外部形象的想象去构建心理形象。一个专业人员创造力的大小与他的形象思维能力密切相关。对诗词感兴趣的学生往往具有新奇的想象、巧妙的构思、闪光的灵感,将来也就能成为一名知识渊博、眼界开阔、情趣丰富的人。

开展诗教文化艺术活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要求我们“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文化艺术活动,增强学生的美感体验,培养学生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中华诗词应与音乐、美术、书法、舞蹈和戏剧的姐妹艺术紧密结合,把古今优秀作品通过直观的艺术形式介绍给广大读者和观众,结合形式的需要经常举办一些吟唱、朗诵和展览活动,以扩大影响。在学校组织的各种艺术节和文化节上,学生有机会进行直接的审美实践和审美创造,展示自己虽不成熟却充满热情的诗词作品,体会运用诗词艺术形式进行交流的感受,体验艺术创作的自豪感和成就感。开展文化艺术活动,对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具有其它形式难以替代的作用,尤其是对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理想、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对美的感受力、鉴赏力;表现力和创造力有着重要作用。一般来说,通过亲自参与文化艺术活动所形成的文化素养和艺术修养往往更为深刻与牢固,影响及于终生。因此,参与诗词文化艺术活动有助于人文素质的内化,而进行直接的艺术创作则是内化的文化艺术修养的外露。

利用各地人文景观开展诗教文化之旅活动。结合青年学生活泼好动的心理特点,将诗词鉴赏融合于山水之乐中,如结合当地的人文景观,利用双休日寻找诗人的足迹,在寒暑假主办短期青少年诗词辅导班,诗词夏令营,诗词旅行团等适合青少年兴趣的活动,为学生的诗词再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充分调动各地的诗词组织的作用。有人说,目前诗词事业是夕阳产业,而这些真正懂得诗词理论,又具有创作实践的白发老人应该是诗教事业的宝贵财富,各地诗词名家首先应很好地承担起振兴诗教这一重任。各地大学可聘请这些专家到各校讲课,或聘请为客座教授,名誉教授等,学校应像警校共建那样,让诗社与学校联姻。

鼓励学生成立诗词团体,目前,在各个大学校园内,学生社团组织风起云涌,许多院校也有诗社,但大多停留在现代诗歌的创作,传统诗词受到冷落。其实,现代诗歌的发展离不开传统诗词的滋润,只要辅导得法,我们完全可以找到两者的契合点,让当代的大学生自由地穿梭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学校要支持这些社团出诗教报、诗刊、诗集,便于诗词创作和交流。让诗教活动,通过诗词社团播撒到大学校园的每一个角落。

诗教网络建设。诗教的推广离不开现代化的教育手段,要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提高诗教效率,开发建设诗词欣赏和创作的教学软件,尤其是建立有一定影响力的诗教网络系统。目前,随着校园网的普及,许多大学生的大部分业余时间都在网上度过,利用网络阵地开展诗词评析、创作、和交流,可以把更多的大学生吸引到诗教活动中。

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说过“要有良好的社会,必先有良好的个人,要有良好的个人,必先有良好的教育”。1999年,中华诗词学会、中央电视台、北大、清华、华中理工大学等共同发起了“让中华诗词走向大学校园”活动。大学校园是中华诗词播撒“诗种”的园圃,在校的莘莘学子是祖国天之骄子,祖国建设的人才,他们都具有较高的智商与素养,较强的理解力与记忆力,又有较多的课余时间与活动空间。只要我们及时地将诗教引入大学校园,施之于春风化雨。那么,经过三到五年的学习和创作实践,他们走出校园时,又可将诗种撒向千山万水,使中华诗教传统绵延下去。

关闭窗口

中华诗教网 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下沙高教区东区学正街66号 邮编:310018 联系电话:0571-86928238  浙ICP备090582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