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诗教网
 首页  诗教理论  诗教经验  诗词资料  诗界瞭望  诗乡诗教  关于我们  校园主站 
当代诗词
当前位置: 首页>>诗教理论>>正文
朱利萍:老圃新苗别有妍——中华诗词走向校园的尝试与体会
2006-09-20 16:13 朱利萍  中华诗教

老圃新苗别有妍

——中华诗词走向校园的尝试与体会

语文教改势必走素质教育的路子,而把语文教育推向语文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便是开展有特色的第二课堂活动。因“课堂教育留给每个学生创造的余地是有限的,真正创造的天地需到课余、校外去找”(冯起德《语文教学的改革与实践》)。近几年来,我校语文组积极贯彻“大语文教学观”,重点抓学生语文素质培养,除课堂注重学生语文能力培养外还延伸到课外,我们开设了“演讲协会”、书法兴趣小组、手工制作、篆刻等兴趣班,让学生开阔视野,发挥个性特长,表现聪明才智。九八年九月开始的中华古典诗词创作活动,更是一次大胆的尝试与探索,经过近二年的努力,已初见成效。在古典诗词古老的园地里,绽放着朵朵新花,醒人眼目。

一、诗词创作,初见成效

我校的诗词活动始于1997年,当时我校语文教师中华诗词学会会员 俞浣萍老师开设了“古典诗词欣赏”第二课堂,中华诗词的博大精深吸引了许多同学前去听课。1998年8月,时值我校二十周年校庆,全国上下素质教育呼声日益高涨之时,在“杭州钱塘诗社”理事,我校高级讲师孔汝煌老师的大胆倡导下,在校长的全力支持下,我们开始尝试诗词创作活动,我校语文老师和钱塘诗社老先生们制订计划,自编讲议,摸着石子过河,经过二个多月的教学,首期培训班圆满结束。从200多首学生习作中,挑选较优秀的作品34首编成校庆二十周年诗词特刊,《钱塘诗讯》、《新时代诗词》十四期上辟出专栏登出学生诗作31首,学诗体会若干篇,接着我们趁热打铁,11月份成立了“露曦诗社”。诗社订有活动计划,举办讲座,出专题黑板报,定期交稿。校刊《新时代》辟出“露曦专栏”,每期均有几十首师生诗作登出,从1999年5月开始又陆续推出专刊4期,,《钱塘诗社》上也发表了许多优秀作品,至今学生创作诗词作品已近千首,这些诗词作品成为我校校园文化的朵朵奇葩,倍受校内外关注。《浙江民盟》、《钱江晚报》等相继刊登我校诗词活动消息。今年5月,在与浙江省老年书画研究会新时代诗社共同举办诗词沙龙活动中,在杭的诗界老前辈对我校学生的诗词作品备加赞赏,我们的诗社也由30多人壮大到200多人。我校的诗词创作活动也得到了浙江省诗词学会的大力支持,我们的社员被吸收为省诗词学会的团体会员。中华古典诗词创作活动成为我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头戏。

二、语文老师的一次挑战

诗词创作活动在我省的各个中专学校中鲜有前例。我校的语文教师也不是一开始就有自觉意识。大家普遍担心:中专学生语文底子薄,学写诗词谈何容易;从教师本身看,课务重,对诗词写作也并不十分熟悉,不如以赏析为主,投入不多,风险也小。正在犹豫之时,《中华诗词》等诗词刊物上陆续传来了全国各地诗词普及活动的信息,这些信息一次次鼓舞着我们的决心和信心。我们预见到了普及传统诗词不仅对于在丰富第二课堂,提高校园文化品味,体现办学特色诸多方面的潜力,也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感觉到语文老师在继承中华民族丰富的文化遗产,光大优良的文化传统中的责任。至于压力则是促进我们全体语文教师提高自身素质的强大动力,无患得失,何言风险,担此重任,义不容辞。统一认识后,我们开始边学边干。在钱塘诗社老先生的带动下,特别是江总书记公开发表诗作,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中国唐宋名篇音乐朗诵会”的喜讯极大地鼓舞了我们的诗词教学热情。当学生交出篇篇习作并促进学习语文积极性时,我们喜在心头,干有劲头。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真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须自己储备一桶水。自从我负责“露曦诗社”第二课堂活动后,我大量地阅读了古典诗词的一些工具书,如《诗韵合璧》、《诗词韵律》、《学诗百法学词百法》及《唐诗学引论》、《宋词臆学》、《古典美学传统与诗论》等论著,同时也尝试着写了几十首诗。我校的其他语文教师也积极带头,每一期《新时代》的“露曦专页”上均有语文教师的作品,许多教师的作品先后发表在“钱霎诗讯”和《钱塘诗刊》上,并经常与“钱塘诗社”的老先生们唱和、切磋诗艺,开展师生互作诗唱和、习作大家评等活动,在学习中不断提高诗词鉴赏、创作水平。我校已有5位老师加入了浙江省诗词学会。可以说教学生学写古典诗词是对我们语文教师自身能力的大挑战,也促使我们们提高自身语文素质和教学水平。

三、强化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明确指出:“中小学生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显然这是目前教学改革的方向和目标。在我国古代文化的宝库中,诗词是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千百年来的岁月风尘不能遮掩它动人的光彩,让学生选读一些思想内容与表现方式完美结合的古典诗词,不公可以从中受到积极的启发教育,扩大视野,增长知识,而且能学会锤炼语言,提高鉴赏文学作品的修养。同样,在教学生学写古典诗词的过程中,我们也紧紧围绕素质教育的目标,也看到了强化素质教育的实效性。

首先:学写古典诗词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良好的思想素质。素质教育最根本的就是要向学生进行社会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艰苦奋斗的教育,让学生学会做“四有”新人。去年2月5日,江总书记在文化部主办的“中国唐宋名篇音乐朗诵”会上作的即兴发言中指出:“中国的古典诗词博大精深、有很多传世佳作,它们内涵深刻、意存高远,也包含着许多哲理。学一点古典诗文,有利于陶冶情操,加强修养,丰富思想……弘扬祖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在教学生写诗词的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正确的导向,先取感情真挚、积极向上的名篇作范文。对学生习作,我们强调立意高尚。对无病呻吟,无生活阅历,题材单调的学生引导他们把视线转向大自然、转向社会。除了抒发个人情感外,引导他们热爱大好河山、关心国运民生。通过教育,学生写作视野开阔起来。如王林明同学的《红日跃九洲》:

山河破碎万民悉,恶梦醒来四海讴。

洪澳双归酬夙愿,乾纲两制践宏猷。

黄龙腾跃惊千载,红日喷升耀九洲。

携手同迎新世纪,壮图一展上层楼。

紧扣时代脉膊,写来气势磅礴,回归之喜,爱国之情溢于言表。

高尔基说“真正的诗,永远是心灵的诗,永远是灵魂的歌”,为了更好地弘扬诗教,我们有针对性地出了专刊,如校庆二十周年专刊,纪念“五四”运动八十周年特刊,国庆五十周年及庆澳门回归迎接新世纪等专刊,学生在写作这些诗词中自然培养了爱校、爱国等情感。同时也为了寻找写作素材,我们还带学生登高望远、参观文化古迹,在活动中也培养了集体主义、艰苦奋斗精神及不怕挫折、团结互助、遵守纪律等良好品德,从而锻炼了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

第二:学写古典诗词也有利于加强和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和智力素质。学写古典诗词首先要有扎实的文化知识,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学,我们要求诗社的每一位同学能熟读《唐诗一百首》、《宋词一百首》、《元曲一百首》等书籍,这些体小意丰、含蓄隽永的古典诗词,丰富了学生的文化知识同时在写诗过程中,养成了仔细观察、勤于思考、乐于积累的好习惯,久而久之,学生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创造力等智力素质也充分调动起来,从而写出文情并茂的诗词作品。如占江波同学的《六和塔》:

排山倒海潮头射,巨石横江小六和。

一缕随风钟响彻,不贪富贵后人歌。

四句分咏钱王射潮、六和镇江、鲁达圆寂、武松出家四传说。没有一定的文化功底和思维能力是很难造就的。又如:张红英同学的《南乡子·中秋夜楼望》:

移步上高楼,天旷河冥已入秋。月携疏星来探看,惊鸠,拍得云飞叶落休。    莫走暂停留,可否为余一语邮。客地乡心安且好,无愁,庭院樨香识旧俦。

词风清新自然,用词曲雅,描写细腻,正是平时注意观察,积累词汇的结果。

第三:学写古典诗词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审美素质即感受鉴赏能力。要写诗首先须学会鉴赏。古典诗词中的意境创设、色彩搭配、景物描绘,对培养学生审美情绪及文学鉴赏能力十分重要。孟浩然秀丽的山水田园画,王昌龄苍茫的边塞风景画;王维、李白深情的友人送别图……,这些本身就是很好的美学素材。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除了讲授写作技能外,还开设了诗词意象意境,诗词的多义性、诗词语言的音乐美等赏析知识讲座,以赏析促写作。这点我们可以从社员的学诗体会中得到验证。程贤平同学写道:经过写诗,我对诗词有了新的认识,过去我只是一味去背,根本不去考虑诗中包含的内涵,现在,我对诗词的押韵、平仄、立意等有了一定的认识,对诗词的欣赏也提高了一个台阶。许丹同学写道:我领悟到写诗重在立意炼意,用形象思维……。我不仅初步掌握了诗词格律知识,也进一步了解了中国古典诗词的精华所在,使我树立了更高的人和目标,同时也陶冶了情操,提高了我的文学修养。

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说过“要有良好的社会,必先有良好的个人,要有良好的个人,必先有良好的教育”。去年,中华诗词学会、中央电视台、北大、清华、华中理工大学等共同发起了“让中华诗词走向大学校园”活动,今年金秋时节又将在深圳召开“让诗词走进中小学校园”为主题的第十三届全国诗词研讨会,这些以落实诗教传统向各级学校回归、培养21世纪的一代诗词新人,推动诗词事业走向繁荣乃至关系中华诗词未来命运的重要举措,对我校的诗词活动犹如注入了兴奋剂。这正是:

诗道重归曙色新,雏鹰振翮喜逢辰。

骚坛后秀兴唐韵,雅苑繁华又一春。

关闭窗口

中华诗教网 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下沙高教区东区学正街66号 邮编:310018 联系电话:0571-86928238  浙ICP备090582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