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诗教网
 首页  诗教理论  诗教经验  诗词资料  诗界瞭望  诗乡诗教  关于我们  校园主站 
当代诗词
当前位置: 首页>>诗教经验>>正文
“诗教”——探索德育新途径
2009-12-31 09:26 祁伟君  中华诗教网

“诗教”——探索德育新途径

   究竟学校德育应如何抓?怎样的方法和途径才能提高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通过我们怎样的努力,能使青少年形成符合社会发展的主流价值观的道德品质?这是摆在每一个有责任心的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大而迫切的课题。通过思考与探索,我们走出一条“诗词进校园”,以“诗教”促进学生道德素养提高的有效之路,以下是我校对此的认识与实践。

   一、学校开展“诗教”育人的意义

   诗是人类对自然界和对社会人生的一种特殊感悟和认识,是真、善、美的艺术结晶。人们从优秀的诗歌作品中可以领略大自然的灵秀神气,体悟人与物的美妙和谐,感受人类心灵的质朴圣洁。诗对于冶情陶性有着巨大的作用。身教莫如礼,言教莫如诗。有计划、有组织地对青少年学生进行优秀诗词教学,让诗词走进校园,走进学生生活,走进学生心灵,我们认为,意义十分重大。

   首先,诗词进校园是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来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之精神的极好载体。

   《若干意见》中强调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是从增强爱国情感做起,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深入进行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教育和中国革命传统教育,中国历史特别是近现代史教育,可以引导广大未成年人认识中华民族的历史和传统,使其从小树立民族责任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在我国传统文化中“诗词文化”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中华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而且诗词琅琅上口,千百年来众口传诵,已经成为祖国文化的命脉。优秀的诗词是心的灵动,情的进发,智的体现,德的化身,美的象征,她具有超越时空的生命力。诗是浓缩的艺术化了的历史,学诗能明史励志。诗是丰富想象的产物,学诗能培养创新思维,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爱因斯坦说过“知识是有限的,而艺术开拓的想象力是无限的。”诗词是艺术,是最能体现想象力的,它对启发人的想象力和直觉有着其他艺术形式不可替代的作用,有的学者甚至认为,科学的创新能力主要来源于人文,没有开阔的想象力,就没有科学的发展。诗是美的化身,优秀的诗词具有语言美、意境美、节奏美、韵律美,学诗吟诗,能体验美的享受,引发对美的追求,培育美的情操。因此,博大精深的中华诗词文化是人文教育的极好教材,是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载体,是进行德育的丰厚资源,理应充分挖掘、整理和利用。在学校中,引导未成年入学习诗词文化,可以培养未成年人的人文精神,弘扬人类文明的“真、善、美”,从而奠定形成良好道德情操的扎实基础。

   其次是对青少年学生进行健全人格塑造,良好情操培育的有效途径。

   青少年学生正是身心发展的重要转型期,其情绪、情感、思维、意志、能力及性格还极不稳定和成熟,具有极大的可塑性和易变性。青少年既可以在良好的教育影响下走向品学兼优、健康向上的道路,也可以在不良的环境影响下走向道德败坏,违法犯罪的道路。因此,对青少年既要有制度、法纪的的管理规范,更要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来熏陶、感染和引导,形成他律与自律相结合的育人模式,使其在优良的人文环境中默默地感悟人生,矫正行为,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真正达到“学会做人”之目标。诗教是我国古代教学的重要内容,历朝历代都重视诗教工作。孔子是“诗教”的最早也是最积极的倡导者和身体力行者。孔子曾论:“小子何奠学乎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尔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鸟兽草木之名。”(《论语?泰伯》)即把诗歌作为政治、伦理、道德、美育、博学的极好教材,他甚至认为“不学诗,无以言”(《论语?阳货》)。由于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对我国文化的深远影响,两千多年来‘诗教’的传统绵延不绝。在学校中开展“诗教”,用优雅的诗情诗意熏陶学生,对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情操应是很有作用的,是实现德育功能的有效途径。

   二、诗教的实践

   1、成立诗教领导小组。

   学校成立诗教工作领导小组,以校长、党支部书记为组长,以政教主任、教导主任为副组长,教科室主任、学生会广播台负责人、各年级组长、语文教研组组长及各班主任、语文科骨干教师为组员,加强对诗教工作的组织、领导。

   2、强化诗教意识。

   意识是人们的头脑中对于客观物质世界的映象。意识决定行动,它是人们向目标努力的内驱力。为确保诗教的顺利开展,我们首先抓好开展诗教意义的宣传,从明确诗教意义,增强诗教意识人手。

   (1)召开学校领导班子会议和德育工作领导小组会议,明确拓展德育新路子的重要性、紧迫性,进而提高干部、教师对诗教意义的认识。

   (2)召开全体教职工大会,进一步学习宣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若干意见》精神,宣传学校开展诗教工作的总体思路、目标和方法、步骤,强调德育工作必须勇于创新,只有不断创新,德育才有活力。同时,通过网络查阅,使教师了解其他学校开展诗教活动的情况和成果,以此打消教师们疑虑,调动起全体教师投入诗教的积极性。

   (3)组织全体语文教师学习语文新课标要求,进一步明确进行诗教是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拓展新课标诗教内容,提升学生人文素养是落实大语文思想的体现,是促进语文教学改革的一大机遇。从而,使语文教师成为“诗教”工作的骨干力量。

   3、组建课题组,深入研究诗教问题。

   开展“诗教”是一种新的德育策略,在实践中会遇到许多理论和实践上的困难,为此需要我们边实践边探索边研究。

   学校组建了“诗教”——学校德育新模式研究的课题组,由学校德育领导小组及语文教师为主体进行立项研究。在研究过程中,我们采用行动研究法,主动邀请专业研究人员——市教研室教研员和教科所的专家对课题进行指导,同时,邀请市教研员及市文联老师、诗词界前辈就中华诗词知识进行专题讲座。除请进来之外,还组织师生外出取经,到中华诗词之乡——江苏扬中市进行学校诗教考察。2004年10月通过逐级申报和激烈的角逐,本校的诗教科研课题——“学优秀诗词文化,育良好道德情操的实践与研究”被浙江省教科规划领导小组确立为2005年度省级规划课题。

   4、分工合作,齐抓共管。

   (1)各班班主任是德育工作的主要骨干,因此,在诗教工作中,我们充分发挥了班主任的优势,要求他们全力以赴做好诗教过程中所分配的工作,创造性地组织开展相应活动,并搜集掌握好第一手资料和信息,及时反馈到诗教领导小组。

   (2)对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学科渗透是主渠道。根据全员育人的德育原则,全体任课教师都是德育工作的参与者,因此,我们要求各学科的任课教师都要根据本学科的特点,有意识地、巧妙地、科学地、合理地将相关联的优秀诗文融入到课堂教学及相应的学科活动中去,努力实现科学知识和人文教育的和谐结合。尤其是《思想政治》、《社会》等德育课程,更要把相关诗文与课文内容有机结合,因势利导,将优秀传绕诗文深厚的内涵赋予新的时代意义。语文学科必须发挥本学科的本位优势和语文教师自身文学素养较深厚的优势,积极开展课题研究、学诗指导,并组织好相关活动。学校还要求语文教研组以课题研究为切入点,深入进行相关的教研活动,努力在“教研活动课题化”方面有突破性进展。

   (3)学校要求各学科教研组及班主任确立与校级课题相对应的子课题进行分项研究。要求教导处着力做好研究课题相关内容在各学科渗透教育的指导和协调工作。教科室做好研究课题的立项登记、过程管理及档案资料的收集保存工作,并经常收集外界相类似研究项目的信息,及时通报课题组。

   (4)政教处是校德育工作的职能部门,承担着课题研究的重要领导责任,为此,该处要着力组织好诗教相关活动,以活动为载体,抓好校园文化建设。通过一系列以“诗教”为主题的活动,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深入开展,促进诗教工作的有效进行。

   (5)由语文教研组长负责,筛选、整理诗教中所需诗文内容,按不同主题进行分类,并按照由浅入深,由短至长的原则,制定出各个阶段学习诗文的计划,使学生诗文学习活动成系统化、序列化,循序渐进。同时进行“一周一诗”学习的组织工作,即将每周需学诗文以及相应的辅导内容在周一上午印发到各班,一学期下来,将所印发诗文整理成册,结集汇编再发给全校师生,作为诗教校本课程的教材之一。

   (6)学生会广播台每周一、三、五播出“一周一诗”及与该诗文相应的背景材料,以加深学生对所学诗文的理解,同时建立各班的报道组,对在学习优秀诗词文化过程中的典型事例,学生学习体会文章以及学生学习创作的诗歌、诗词进行宣传,营造起郁浓的诗词文化氛围。根据规定在每天中午的午休开始时间进行诗词节目播音,播出时间一般10—15分钟。播音员在每次播出时伴着优雅深沉的古典乐曲,抑扬顿挫、声情并茂,时而高亢激越,时而低沉悲凉的诗词朗诵声把全校师生带人了诗词的意境之中,整个校园弥漫着浓浓的诗情词意。随着广播中对诗词朗诵和讲解的结束,各班在导读员的引领下,齐声朗诵所学诗文,整个校园顿时一片琅琅的诵诗吟词声。我们以为这一读诗情景一定会深深地感染着正处在身心发展期的青少年,使他们在感受着诗文的意境美、韵律美、艺术美的同时,得到人文素养的滋润,道德修养的教化。

   (7)语文教师积极发动学生撰写诗文读后感,要求学生作为家庭作业在每周星期天完成,让学生写在专用簿上(学校统一配发),在第二周进行抽查,并要求每班每周至少筛选出一篇优秀读后感上交给语文教研组长。经教研组长审核登记后,送学生会广播台编辑组,由广播台编辑组再次筛选,安排适时播出,对被录用的广播稿件的作者,学校给予通报表扬并颁发纪念品。

   (8)学校结合重大节日、纪念日所开展的全校性活动中融入优秀诗文的学习竞赛,如“庆祝国庆优秀诗词书法展览”评比。每年一届的校文化艺术节中各班均要排演至少一个以优秀诗词为内容的文艺节目,每年4月份结合“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月”开展“优秀爱国诗词朗诵赛”以及“优秀诗文默写比赛”等等。各班、各年级也在班会课或主题活动中组织相应的活动,以强化学习优秀诗文的效果。

   学习诗词文化活动深入广泛地开展,大大激发了学生学诗、诵词的兴趣,并纷纷学写诗词。校诗教工作领导小组决定顺势而上,成立全校性的学生文学团体——诗社。由校长带领部分教师和学生专程到我市朗霞中学,实地参观考察了该校的文学社团——全国优秀学生社团《芳草文学社》,返校后,几经讨论,结合我校实际,组建起了本校历史上第一个学生文学社团——“南雷诗社”。诗社由社务委员会领导,校长任社长,下辖-“报”-“台”。“报”为《南雷诗报》,她已成为介绍“诗教”进程及传播优秀诗词,发表师生诗词习作的一方园地;发行以来受到了广大师生、家长及兄弟学校、社会文学社团的广泛好评。“台”即“南雷广播台”(学生会广播台)。诗社及下辖的一报、一台,成为学校诗教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力地促进学校诗教工作的深入开展和“诗教”课题研究的深化。

   5、及时总结,表彰激励。

   本校的诗教活动,自2004年9月开始,已过去整整一个学期,在这一学期中,涌现出了不少诗教工作的积极分子和读诗学诗体会文章的佳作,为激励学生学诗爱诗、主动体会诗中意蕴,推动今后诗教工作,学期结束时,学校诗教工作领导小组对前段诗教工作及时进行了总结评比,对“诗教”工作中作出较大努力的师生给予表彰。

   一大批师生在诗教活动中受到了表彰,对这些被表彰的师生,我们在《南雷诗报》上刊登照片,在“南雷广播台”进行宣传,通过总结、表彰先进工作,我们进一步推动诗教工作的深入开展。

   我校的诗教工作虽然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距离要达成的目标还很远很远,我们将继续努力,使博大精深的中华诗词真正走进学生生活,走进学生心灵,成为学生修心养性的助力器。(作者:浙江余姚市城南中学校长)

关闭窗口

中华诗教网 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下沙高教区东区学正街66号 邮编:310018 联系电话:0571-86928238  浙ICP备090582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