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诗教网
 首页  诗教理论  诗教经验  诗词资料  诗界瞭望  诗乡诗教  关于我们  校园主站 
当代诗词
当前位置: 首页>>诗教经验>>正文
浅谈“四段四式”古诗词情境作文
2007-03-13 09:47 杨楚龙 

浅谈“四段四式”古诗词情境作文

杨楚龙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学生写不好作文,有这样几方面原因:题材缺乏、思路狭窄、表达不清、结构单一。相应地,学生要写好文章,至少要具备四种能力:一是素材转化能力;二是思维能力;三是表达能力;四是结构组织能力。通过课内范文的阅读,讲解,课外文章的浏览,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文字组织和表达能力;在生活过程中,学生耳闻目睹,也有了一定的生活积累。怎样激活已经积淀在学生身上的能力,如何使学生的积累形诸文字,并进而稳定为写作能力,成为问题的关键所在。

近年来,我们不断寻找新的方向,验证新的方法。在论证、实践中,找到了一种新的训练形式:古诗词情境作文。这种作文形式就是让学生在古诗词所渲染的情境中展开想象的翅膀,遨游于古诗词所渲染的情境中,然后将情境形诸文字,写成文章。

具体来说,古诗词情境作文是如何开展的呢?

我们先进行小范围尝试,在尝试过程中,在理论层面进行多方论证,在实践层面进行多次验证,探讨古诗词情境作文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理论探讨

已往的作文教学,出现了“情境命题”和“结合联想命题”的方式①。可以说,古诗词情境作文是对这些方式的充实。古诗词情境作文不同于一般的扩写、改写,它是就诗词所提供的情境展开联想想象,在联想想象的同时,结合进自己的生活经验、生活积累,将诗词情境用现代汉语重现或再现出来。

写作前,学生在优秀的古诗词中涵泳体味,进入诗词所渲染的意境之中;写作时,学生再次置身于意境所蕴含的文化空间里面;与此同时,学生创造性地将诗词情境用现代汉语表述出来。因此,古诗词情境作文是对新课程标准人文性和创新性的要求的体现。以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为理论起点,我们将古诗词情境作文架构在一定原则基础上,以这些原则为依归,开展作文训练。

人文性原则。语文学科新课程标准对人文性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古诗词里面包含丰厚的人文素养,如哲学思想、道德追求、社会人生理想等。将古诗词导入作文教学,恰可以让学生在练习中得到优秀古文化的熏陶。当我们朗读《满江红》时,爱国主义的激情扑面而来,催人奋发;当我们朗读《梦游天姆吟留别》时,李白那种“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独立精神,千百年来激励着知识分子要永葆独立的人格。当我们将《满江红》、《梦游天姆吟留别》用现代汉语重现出来的时候,我们更深深地感受到那种动人心弦的艺术魅力和人格魅力,精神上深受影响。

文学性原则。作文能力离不开形象思维能力,形象思维能力离不开想象力、联想力。诗词意象大体想象生动,联想丰富。将意象丰厚的古诗词引入作文教学,可以较快地培养起学生形象思维的能力,在想象和联想中充实文章的内容,从而使文章富于鲜明的文学色彩。

迁移性原则。在古诗词的理解与欣赏过程中,获得能力的提升,培养了形象思维的能力,进一步培养起想象力、联想力。在古诗词情境的现代文复述过程中,实现能力的转化。在片断作文的过程中,实现能力的固化。这样,原本存在于古诗词中的一些能力,经过多次训练,就可以转移过来,为学生所拥有。

文化传承原则。古诗词包含无数文化因素。

而“母语”表达需要文化的背景支撑。语言文字中流动的韵味,有或浓或淡的文化的成份。汉语的情感意蕴较其它语种要明显得多。这主要是因为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语言是文化的一面镜子,它植根于文化又时时反映着文化。美国著名的语言学家萨丕尔在其《语言论》一书中说过:“语言有一个底座……语言也不脱离文化而存在,就是说不脱离社会流传下来的,决定我们生活面貌的风俗和信仰的总体。”这个底座就是文化。而古诗词正是文化底座的有机组成部分,浸融于古诗词就是浸融于文化;将古诗词情境用现代汉语重现出来,语言自然而然就富于文化韵味。所以说,古诗词情境作文可以有效地传承文化。我国著名语言学家罗常培说过:“语言文字是一个民族的文化结晶。这个民族的过去的文化靠着它来流传,未来的文化也仗着它来推进。”语言所表现出来的文化情感的传承作用在诗词中表现得特别明显。如柳永的“杨柳岸,晓风残月”、王勃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秦观的“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杨柳”、“残月”成了离别的代名词,“孤鹜”、“孤村”成了狐独的象征,“秋水”、“寒鸦”成了凄凉的反映,这些在以后的诗词作品中继续传承着特定的情感。古诗词情境作文可以较切实地让学生浸融在这种情感中,然后在写作中外化为韵味丰厚的语言文字,这是其他作文训练形式所无法达到或无法明显达到的。

读写结合原则。古诗词作文情境教学体现了读写结合的教学原则,读中有写,写中有读,读与写互相促进。既将诗词读得彻底,又将作文写得富于韵味。有了写的动力,学生读得更仔细;有了读的过程,文章显得更有韵味。读与写相得益彰。

智力发展原则。古诗词情境作文能够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智力由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等构成。有人曾做过这样的比喻:在智力结构中,注意力是窗口,观察力是眼睛,记忆力是仓库,思维力是心脏,想象力是翅膀。”②除了观察力未能较明显得到体现外,其它四种“力”在古诗词情境作文中都可以得到锻炼。

实践探索

基于上述的理论论证与理论假设,我们尽力在作文实践中多方探索,多次尝试,初步形成“四段四式”的古诗词情境作文课堂模式。“四段”指一节课分“读·想·说·写”四个阶段;“四式”指采取“文本式”、“图景式”、“动画式”、“实景式”四种情境引入方式。

“读”就是读诗诵词,务求烂熟于胸,为展开想象作好充分准备。此阶段一般于上课之前预先布置学生完成;正式上课时,用大约五分钟时间,学生齐读一遍,分组读一遍,个人读一遍。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同学们可以较快进入诗词所渲染的情境之中。

“想”就是根据诗词所描写的情境,展开想象。分两个层次:一是想象诗词中的情境,将情境具象化于脑海中;二是想象与此类似的生活之景,使诗词情境得以拓展。此阶段大约十分钟。

“说”就是将诗词情境或拓展后的情境口头描述出来,要求表述要清晰,情境要具体。“说”文阶段分组进行,邻座前后四五人为一组,彼此互说互补,然后每组推举一人,上讲台“说”文。此阶段大约十五分钟。

“写”就是将“想”到的、“说”到的、“听”到的适当剪裁,按一定的结构组织方式写成小文章。此阶段大约十五分钟。

在这四个过程中,学生想、说、听、写等方面的能力都得到训练。体现了教为主导,学为主线的原则,学生的自主性得到较充分的发挥。

“读·想·说·写”古诗词情境作文课堂模式的实施方式,目前经过实践验证的有三种:文本式、图景式、动画式。文本式就是仅提供诗句或词句,图景式就是提供一幅根据诗词情境画出的静止的图景,而动画式则是借助多媒体电脑展示诗词情境的动态过程。采用何种方式,依教室教学条件而定。如果是普通教室,可采取纯文本式或纯图景式或文本图景式相结合;如果是多媒体教室,则可以是纯文本式或纯动画式或文本动画式相结合。另外,还有一种情境引入方式——实景式。所谓实景式就是到能够反映诗词情境的自然景观中去,在自然景观中体味诗词情境,然后勾画描绘下来。限于条件及时间,这种方式还未能进行尝试验证。

由于我们坚持以生为本,坚持方法切合学生实际,注重循序渐进,古诗词情境作文取得了预期的成果。

激发了兴趣。在开始进行古诗词情境作文之前,我们开了一个学生座谈会,在座谈交流中我们发现,到了高中,不少同学对作文已经失却了最起码的感觉,冷漠、无所谓、应付了事的现象普遍存在。因此,触发学生写作的感觉为当务之急。那么,怎么激发呢?“激发学生作文热情的具体做法之一——以境激发。设置具体的情境,以唤起回忆,启迪想象,触发情感,激发写作热情,再现现实生活。”③情境作文正因此使学生逐步走出了困境,尝到了写作的甜头,不少同学有话可说了,并且越写越生动,越写越有韵味。

拓展了题材。在浩淼无边的诗词海洋里,诗词题材多种多样,这为古诗词情境作文提供了广阔的题材空间。田园、山水、边塞、军旅,亲情、友情、爱情,离愁、别绪,国仇、家恨,学生尽可遨游于题材之海中,取其所需,扬己所长,抒情议事,尽展怀抱。高二(2)班的许晓微同学读了《归园田居》之后,写道:“坐在树荫下,身边放一壶茶,一阵阵凉风吹来,好惬意啊!”既符诗情,又合己意,写得不错。

锻炼了思维。思维有两个方向,一为发散思维,一为聚合思维。“任何创造活动都是学习者发散——聚合——再发散——再聚合如此不断循环往复的过程”③,不少同学在古诗词的熏陶下锻炼了想象力、联想力。在《归园田居》的情境作文中,高一(1)班的张乙木由“桃李罗堂前”想象到“树上已挂满果实,沉甸甸的果实压弯了树枝,一直垂到地面”,思维发散了。高二级让学生读《山居秋暝》后进行情境描写,9班的罗娜,想象到“水里的鱼儿欢快地嬉闹着。一片枯叶不经意间飘落下来。浮在水面,随着叮咚的山泉在水里打转……。”想象具体生动,将鱼儿、枯叶写出动感来。“枯叶”不经意的“飘落”和“打转”,说明日常的观察、生活的积累已自然而然被注入文章之中。高一级让学生读《钱塘湖春行》,由“水面初平云脚低”这句诗,7班的刘婷婷联想到“春雨过后的湖水,满而不溢,在春风的抚摸下轻轻荡漾,映着白云”,“春风的抚摸”增补得自然、了无痕迹。从这些描写,我们可以看到,学生的想象能力得到了调动,积累在身上的生活经验得到了运用。这些都根源于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挖掘。

增强了韵味。从更高一个层次的要求来说,文章,特别是散文类的文章,应该写出韵味来。这一点,以往几乎没有同学能够做到。而通过古诗词情境作文的训练,不少同学的文章可说是韵味无穷。在《山居秋暝》的情境作文中,高二14班的傅晓丹想象到新雨后的空山,“山隐隐地透出一层绿意,想是青翠新鲜得夜色遮也遮不住。泥土的气息、青草的味儿混合着水汽在山中弥漫。”生机盎然,充满自然韵味,让人不禁陶醉于这大自然的美景中。张侯则描写道:“天上朵朵白云映在湖里,人站在湖边就好像脚下踩着白云一般。”给人一种飘逸欲飞的感觉。

提高了素质。古诗词情境作文提高了学生三方面的素质。一是丰富了学生的文化素养;二是提高了学生的文学素质,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鉴赏提高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三是锻炼了学生的意志品质,培养了个人趣味,在理解想象过程中,学生不知不觉受到诗词里面抒情主人公优秀意志品质的熏陶,从而培养了高雅的人生趣味。

培养了能力。在古诗词情境作文的过程中,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得到了培养:鉴赏能力,对诗词的理解由原来的表层到现在的较深一层;表达能力,由于对诗词有较深层次的理解,学生的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并较有儒雅风度;写作能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自不待言。

我们将在成功尝试的基础上,加大研究的力度,深化实践的层面,使古诗词情境作文从理论到实践,从模式到课例,从小范围尝试到大范围推广,形成完整的系列,使得古诗词情境作文操作性更强、实效性更明显。

未尽之处

在整个验证实践过程中,我们也常常感到有很多不足之处。

理论构架方面,还缺乏系统性,层面还较肤浅,理论与实践的融合性还不强。

实践操作方面,还未能编印相应教材;由于时间方面原因,未能将较具情境代表性的古诗词精选出来。

能力培养方面,未能将诗词材料根据想象、联想的类别加以归类,未能根据思维方向的差异将诗词材料进行区分,从而影响到训练目标的实现,能力培养目标的完成程度因而未能很好把握。

作品构成方面,未能较全面反映学生写作情况,能够按时完成习作的同学还不多,真正优秀的作品还较少。

所有这些,都有待以后进一步地努力。我们也相信,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勇于改进,一点一滴地解决,问题将会变得越来越少。

关闭窗口

中华诗教网 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下沙高教区东区学正街66号 邮编:310018 联系电话:0571-86928238  浙ICP备090582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