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诗教网
 首页  诗教理论  诗教经验  诗词资料  诗界瞭望  诗乡诗教  关于我们  校园主站 
当代诗词
当前位置: 首页>>诗教经验>>正文
创建诗词之乡 构筑和谐社会
2006-11-21 09:53 中华诗教网  本站整理

创建诗词之乡   构筑和谐社会

——江西都昌创建诗词之乡几点体会

中共都昌县委  宋时德

江西都昌是一个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古县,都昌历史上不乏热衷诗词创作的文人雅士。建国之后,都昌人民依然保持着这一优良文化传统,当地党政领导机关也一直注重保护群众的积极性,并认真引导群众运用优秀传统文化,讴歌时代,诗化生活,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建国之初,都昌春桥乡就成立了一个凤山农民诗歌小组,运用传统诗词这一高雅的文学载体,来歌颂新中国,鞭鞑旧社会,引起了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一度在江西乃至全国产生强烈效应。上世纪50年代末,都昌全县兴起了以诗词创作为主的群众文化活动高潮,几与其时闻名全国的陕西户县农民画相比美。当时的国家文化部副部长钱俊瑞同志还专门为此来都昌考察,并授予当时的都昌北山乡为“诗歌之乡”。改革开放之后,给热衷于诗词创作的都昌干部群众开拓了更加广阔的空间,搭架了更加坚实的平台。特别是自1985年都昌第一个县级诗词民间社团成立之后,诗词创作在全县城乡蔚然成风。迄今,全县参加诗词学会的干群已达400余人,24个乡镇几近一半成立了或正在成立诗词分会组织。中共都昌县委、县人民政府对都昌这一方兴未艾的群众文化活动高度重视,积极扶植,正确引导,为都昌今年创建申报诗词之乡,也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回顾这些年来都昌群众性诗词创作活动的兴旺发达,我们有如下体会。

一、认识到位才行之有力

1985年由时任县人大副主任的曹华同志牵头,成立了都昌县鄱湖诗社。1995年根据九江市诗词学会建议,为与中央、省、市诗词组织统一称谓,改组为都昌县诗词学会。此间,虽然这一群众团体一直得到中共都昌县委宣传部的支持,得到县民政部门批准,并且有县委、政府、政协部门少数主要领导参与,但在全县领导班子成员中,并未取得认识的统一。尤其文革后提拔起来的一大批年轻县局级领导错误接受文革教训,依然对传统诗词存在偏见,既不参与,也不关心,以至在江西靖安等同期创建诗词组织的县市诗词创作旺盛发展之时,都昌诗词创作依然处于一种小圈子内活动的状态。

1995年都昌县诗词学会挂牌之后,由于一批热衷诗词创作的老同志到处游说,做各部门的工作,县党政各部门领导引起重视,开始关注县诗词学会,并对其活动予以支持。

领导层能重视固然重要,但远不够,还必须形成社会共识。针对社会上对传统诗词的偏见,及对诗词进校园存在的误解,县诗词学会的老同志到处宣传杨叔子院士关于“没有现代科学,没有先进技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打就垮;而没有优秀历史传统,没有民族人文精神,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打自垮”的观点,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共鸣。

的确,近年来新思维、新文化给社会注入了活力。但是,西方腐朽文化的渗透与封建迷信活动的沉渣泛起,也是不可否认的社会现象,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如果不能得到继承,数典忘祖,我们的民族文化阵地,就有丧失的危险。我们也注意到,凡是热心开展诗词创作的乡镇,封建迷信活动及赌博斗殴等不良社会风气就自然得到遏制,温良恭谦让的和谐社会现象就能得到健康发展,少争少斗,齐心协力搞建设的良好社会氛围就能得以巩固。例如周溪镇,单位乔迁,赠送诗词替代了请客送礼;老人去世,歌诗哀悼替代了做道场等迷信活动。虽是小事,社会反映、社会效果却截然相反。

中华传统诗词,主张风雅颂,有其积极参与社会生活的一面。尤其是有韵有律,符合中国人的文学欣赏习惯,有深厚的文化土壤和生命张力,无疑是我党所坚持的先进文化的组成部分,理应得到社会认可,得到各级党政领导和部门的关注与支持。江泽民、朱熔基等原中央党政领导同志,也给我们做出了榜样,我们基层党政部门,对群众有积极性、并正在热心展开的有益活动,没有丝毫不支持的理由。

认识到位,行动才到位。县委、县政府旗帜鲜明地表示对县诗词学会活动的支持,并指示县文联对县诗词学会的活动给予帮助和协调,鼓励他们扩大阵地,发展会员,创办刊物,开展活动,使之达到有班子、有牌子、有章子、有房子。中共都昌县委书记杨振辉、原县委书记,现江西省农业厅副厅长、江西诗词学会副会长刘极灿等领导同志,还带头写诗。县人大老主任但俊华还亲自在左里中心小学登上讲台,为小学生讲课,进行诗教。都昌近年来诗词组织的不断壮大与诗词创作活动的健康开展,与县委、县政府领导班子和社会对这一活动认识的逐步到位不无关联。

二、组织健全才行之有序

在江西靖安、湖北黄梅等县创建“诗词之乡”之后,中共都昌县委、县人民政府认为,在都昌创建诗词之乡,不仅仅是对群众中产生的积极文化现象的一种支持,而且是发掘都昌传统文化优势,创建和谐社会,打造文化品牌的一项重大举措。

2003年,都昌县诗词学会登记在册会员仅110人,扣除已故者,实际在册人数不足百人,且年龄偏大、女性偏少、涵盖面偏狭。其成员主要是居位县城的离退休老干部和老教师,只有极个别家居乡镇的人员。

诗词队伍不应是老人队伍,诗词事业不应是夕阳事业,诗词活动不应是城市活动。组织的不健全势必影响都昌诗词创作的健康发展。

我们要创建诗词之乡,就必须要做到使诗词创作成为广大干部群众愿意参与、热心参与的活动,就必须使都昌前辈热衷的这一优秀传统文化后继有人。而这些工作,又必须有组织去发动,有组织去引导,有组织去展开。毫无疑问,将集中了一批诗词创作骨干和爱好者的县诗词学会发展壮大,在乡镇及机关团体组建分会和小组来凝聚人才,也就势在必行。

2003 1231 ,县诗词学会以江西省重点农村中学三汊港中学为依托,创建了都昌县第一个乡镇级诗词组织,并于该中学设立了都昌县第一个“中华诗词教学基地”。三汊港镇诗词分会的创建和教学基地的设立,不仅一下子使都昌诗词学会增加新会员30余人,而且吸收了一批中青年教师,给学会注入了活力,使诗词进校园也有了样板。

2004 224 ,都昌县诗词学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召开,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亲自到会指导、县委书记杨振辉首次提出了三、五年在都昌创建诗词之乡的号召。会上,特意安排了三汊港分会介绍经验,使与会者特别是来自乡镇的代表感到振奋,纷纷磨拳擦掌,表示要积极发展会员,积极创建乡镇基层诗词组织。会后不久,周溪镇诗词分会于同年420日成立,并于镇一中、二中、中心小学设立了“中华诗词教学基地”。同年128日,中馆镇诗词分会成立和中馆中学“中华诗词教学基地”挂牌。这两个分会的建立,使全县诗词学会会员至是年底达到232人。这些新会员中,年龄在40岁以下的中青年31人,占40%强。都昌县诗词学会人员构成出现了明显的改观。尤其周溪诗词分会,至是年底,会员总数逾60人,有工人、有农民、有教师、有学生,有乡镇领导、有工商个体户,有年逾90的老人,有年方10来岁的儿童。兄弟三人同入会,父女祖孙共吟诗,打破了都昌诗词学会早期老年人“一统天下”的局面。

组织健全,行为才有序。基于这一认识,我们把创建诗词之乡的立足点,定位于发展壮大诗词组织上。20053月,为了加快发展步伐,及早创建诗词之乡,中共都昌县委宣传部下发了《关于开展创建都昌“中华诗词之乡”活动的通知》,明确要求各地各部门对都昌县诗词学会壮大诗词创作队伍给予大力支持,“并进一步在乡镇、学校、社区、机关建立基层诗词组织,以形成全县诗词创作网络。”在以县文联名义下发的《关于创建都昌“诗词之乡”的实施意见》中,更为具体地提出了“2005年年内必须有三分之一以上乡镇要建立当地的基层诗词组织,尤其有基础的都昌镇、大港镇、万户镇、左里镇、和合乡、北山乡、春桥乡要率先在今年内创建,全县其他乡镇力争两至三年内都有诗词组织,学校、机关、社区,也可根据各自的条件,建立自己的诗词创作小组,使诗词广泛走向农村、走向企业、走向学校、走向社会各界。”这两个文件的下发,充分表明中共都昌县委、县人民政府的态度与决心。为了解决县诗词学会下乡镇做工作的经费,县政府在都昌财力尚不足的情况下,一次批给2万元专款。

在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县诗词学会积极开展工作, 2005527,左里镇诗词分会成立暨镇一中、二中、中心小学3所学校诗词教学基地挂牌; 78,大港镇诗词分会成立暨大港中学、盐田中学、大港中小、盐田中小4所学校诗词教学基地挂牌; 88,都昌镇诗词分会成立暨镇中心小学诗词教学基地挂牌。和合、北山、春桥乡和万户镇诗词分会也在积极筹建,可望910月间相继成立。有了健全的组织,都昌创建诗词之乡的工作,就必定能一一落到实处。

三、创建繁荣才行之有效

建立诗词组织,目的是推动诗词创作。不开展诗词创作的诗词组织必然是花架子。我们之所以创建诗词之乡,就是要动员更多的人们诗化生活、诗化人生,繁荣诗词创作,用优秀的诗词作品,去陶冶人们的情操,提高人们的品位。

创办好诗词刊物,是繁荣诗词创作的主要手段。1985年都昌县鄱阳诗社成立之后,即创办了诗词刊物《鄱湖诗词》。1995年改组都昌县诗词学会后,刊物名称亦为更加贴近都昌特色而更名《古南诗词》。但是,迄1998年底的15年间,由于组织机构的不健全,办刊经费无人筹集,有钱就办,无钱就停,共出诗集4辑,即《鄱湖诗词》、《古南诗词》各两辑,共发表诗词近3000首。刊物不能定期出版,活动时断时续,不仅使诗词组织名实不符,而且极大地影响了全县诗词爱好者的创作热情,削弱了他们对诗词组织的向心力。1999年后,都昌县诗词学会调整了班子成员,特别是诗刊编委成员的构成,加大了筹款办刊物的力度,使《古南诗词》成为年刊,每年一辑、每辑8个印张,收录诗稿1200余首。调整后共出6辑,共登载诗词作品达7300余首。除了固定年刊《古南诗词》外,为配合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以及反映学会重大诗事活动,1999年后还创办了不定期刊物《古南吟苑》,迄今已出刊11辑,发表诗词作品千余首。有了刊物,尤其是有了定期刊物,诗词作者就有了施展才华的平台,有了切磋诗艺的园地。繁荣诗词创作也就成为了可能。

《古南诗词》虽属县级诗刊,印刷装祯也很简陋,但在海内外却颇享盛誉。该刊选稿严谨,改稿认真,不仅坚持了较高的品位标准,而且基本消除了绝律的三平脚、三仄脚、孤平、对句不工、新旧韵混杂和词牌的失律失韵等弊病,使初学者可从中学到知识,得到进步而热衷投稿。诗词界高手觉其不媚不俗,品位高,有看头,也愿意主动投稿。甚至全国名家、诗界前辈如孔凡章、袁第锐、蔡厚示、林从龙、朱帆、熊鉴、江婴、赵玉林、赵家怡等,也不吝购稿以示支持。《古南诗词》是都昌的诗刊,自然以登载本地作品为主,但为了提高创作水准,学习高手的创作经验,以扩大与外地作者的交往,扩大都昌诗词组织的知名度,也选载了部分外地优秀稿件。外地来稿除江西本省各地外,还涉及到湖南、湖北、江苏、浙江、福建、安徽、上海、山东、广东、广西、海南、河南、河北、北京、吉林、辽宁、黑龙江、天津、内蒙、陕西、甘肃、山西、四川、重庆、云南、贵州、新疆、香港、澳门20多个省、市、自治区、特别行政区及台湾省等,甚至新加坡、日本、越南也有不少作者主动来稿。《古南诗词》可以说不仅是一本诗刊,而且是向外界宣传都昌的重要媒体。

除县学会诗刊外,我们鼓励各乡镇诗词分会也积极创办各自的诗刊,如三汊港的《阳储诗苑》、周溪的《枭阝  阳吟草》、大港的《飘水疏韵》、左里的《左蠡风》等,其中周溪《枭阝  阳吟草》第3辑录诗近千首,投稿作者120余人,已申请出版书号交付出版,是一本很有档次的作品集。

认真组织诗会活动,组织会员参与外界诗赛,组织会员运用诗词宣传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和本地重大经济建设,也是繁荣诗词创作的重要方式。谷雨诗会,是江西老省长邵式平倡导的,重阳是中国诗人的传统节日,在这两个时节,都昌诗词学会都能坚持组织诗会活动,特别是1999年之后,已经成为定例。通过诗会,交流作品,切磋诗艺,非常有益提高作者的创作水准。参加诗赛也是如此,2004年,景德镇市举办世界华人咏瓷都诗词联大赛,都昌参赛者有22人获奖,其中金奖1名,银奖2名,铜奖10名,荣誉奖、组织奖、优秀奖等奖项亦有入围者,是获奖最多、获奖项最全的唯一的县份。围绕县内中心工作、重大事项举办诗词专栏,举行专题诗会,编辑专题诗刊,既有提高诗词作品社会功能,又有助繁荣创作。九八抗洪、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等,都昌诗词学会都及时举办专栏,均取得良好社会效应,赢得社会赞誉。

诗词创作毕竟有其特有的游戏规则,除常规的文学创作应遵循的共同规则外,诗词要讲究平仄、讲究对仗、讲究用韵,因此,要创作高质量的作品确实不易。为此,经常组织一些专业的培训,就显得非常必要。200412月,为推动诗词进校园工作的开展,由县教育局与县诗词学会联合举办了一期为期两天的首届全县诗教师资培训班,并印发千余份教材,参加者有全县中小学教员120余人。中馆中学校长黄熙亲率该校4名青年教师前来听课,回校后认真传达,带动了该校20名青年教师加入了诗词学会,中馆镇诗词分会也由此而依托该校建立起来。三汊港、周溪等乡镇也各自举办了专门培训,共计20余次。对此我们向《中华诗词通讯》发表了专题消息。

总之,创办刊物,举行诗会,开设专栏、组织培训,其目的都是为着繁荣创作。创作繁荣了,诗词作者才有盼头,诗词组织才有凝聚力,创建诗词之乡才有真正的现实意义和社会效应。

关闭窗口

中华诗教网 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下沙高教区东区学正街66号 邮编:310018 联系电话:0571-86928238  浙ICP备090582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