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诗教网
 首页  诗教理论  诗教经验  诗词资料  诗界瞭望  诗乡诗教  关于我们  校园主站 
当代诗词
当前位置: 首页>>诗教经验>>正文
深圳市罗湖外语学校——领导重视诗教,还须制度保证
2006-10-14 10:10 中华诗教网  本站整理

领导重视诗教,还须制度保证  


深圳市罗湖外语学校  


 


我校地处深圳市罗湖区莲塘,位于梧桐山之阳,毗邻仙湖植物园,创办于1999年,是一所以“国际理解教育”为办学特色的完全中学。学校现有初、高中6个年级共54个教学班,在校学生2601人,教职工271人,是区重点中学、省一级学校。  


在全国诗教浪潮推动下,我校领导逐步认识到振兴诗教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丰富资源、爱国主义教育的宝贵财富、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教材,中华诗词具有其他文学样式难于代替的功能和魅力。学生情感的陶冶、思维的活跃、个性的发展、创造力的增强、精神境界的升华、综合素质的提高,都和中华诗词的学习密切相关。于是,我们聘名师,办诗社,编教材,出诗报,兴诗催教化,引导师生走近中华诗词,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了初步成效:前年1124日,我校被评为“广东省诗教先进单位”;去年814日,我校诗教特色的荷洁文学社被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评为“全国优秀中学生文学社百家”;我校的《荷洁诗报》、《荷洁文学报》、《荷韵》杂志同时被评为“全国中学生文学社优秀社报刊”;两年多来,我校有142人在12个省市的36种报刊上发表诗作600首,平均每三天两首;在中国语文教学研究中心主办的“第4届中华全国校园文学大赛”中,我校有5位学生获得一等奖;经过诗教熏陶的学子,高考、中考成绩连年攀升,有一学生中考作文原始分获得满分,有两位学生高考语文科分别考出标准分810分和829分的好成绩。  


 


我校重诗教,得力于学校领导居高望远抓根本,与创建“国际理解教育”办学特色密不可分。  


我校校长、英语高级教师陈汉刚说:“一个本国文化底子差的学生,外语也好不了多少。”他认为:“未来的世界,既有经济的竞争与一体化,更有各民族文化的碰撞与融合。突出外语教学,是为了与世界对话;强化母语教学,是为了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因为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而且归根到底,优秀民族文化的传承,才是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真正动力。而引导学生读诗写诗,既可承传中华文化的优良传统,又有利于陶冶情操。与时俱进兴诗教,是历史的呼唤,时代的要求,中华的期盼,是中华民族以德治国的灵魂工程,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应尽的责任。”于是提出:以诗文涵养你我,用英语聆听世界,凭科技演绎明天。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诗教工作也不例外。在我校兴诗过程中,学校领导思想上重视,组织上落实,行动上支持,经费上保证。学校把诗教工作列入领导会议的重要议程,校长亲自挂帅,派一名副校长主管,聘请有诗教工作经验的老师担任文学社和诗社的首席指导,并动员年级主管领导、班主任、语   老师和诗词爱好者积极参与这项活动。学校领导经常帮助解决诗教工作中遇到的难题,带头写诗填词,在师生中起了示范作用。  


配合深化改革与深圳朝国际化城市发展的新形势,我校在办学实践中凝练出了能充分体现外语教学、民族文化传承与国际交流优势的“国际理解教育”办学特色。我们响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倡导,让学生拥有理解和包容不同文化、习俗的胸怀和品质,树立世界公民意识,通过各种渠道让学生在了解别国文化、了解国际发展动态的同时,关注本民族文化及其发展前途,加强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学习、认识、理解和认同,从而增强民族自尊心和时代责任感,适应信息时代国际交往日益频繁的趋势,为今天的学生参与明天的国际交流、国际合作、国际竞争做好准备。这一特色,是我校在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的前提下全校师生共同参与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办学风格特征。理解和包容是互动的。我们在理解和包容外国文化、习俗的同时,人家也在理解和包容我们的文化和习俗。在“国际理解教育”的大旗下,我们找准了中华诗教应有的位置,开展诗教活动的点点滴滴,都在为发展“国际理解教育”办学特色积铢累寸。  


 


清人彭端淑在《为学》中说: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诗教过程中,我们在“为”字上做足文章,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为诗教工程添砖加瓦。这些措施主要有:  


1、造就一支诗教队伍  


新一代青少年中,有许多人从小就会背诵《悯农》、《春晓》、《静夜思》等诗词,有的也曾有过长大后做个诗人的想法,只是后来找不到引路的导师而作罢。我校开展诗教活动的决定一出台,便得到师生的热情拥护,爱好诗词的师生更有了“终于找到家”的感觉。  


要将诗词写作的入门常识传授给学生,引发学生学诗写诗的浓厚兴趣,单靠个 老师在课堂上讲“平平仄仄”是不够的,要有一批爱诗词、懂格律的师资队伍。我校先前会写点诗词的老师寥若晨星,在学校的倡导下,教师队伍中的格律诗词作者很快发展到27人,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政治、体育等科的教师都有,年轻教师占一半以上。这是一支校园诗教的生力军,其中有两位老师已加入了广东中华诗词学会。  


2、扎实抓好基础教学  


要将青少年学生引入诗词王国,首先要向他们传授诗词入门常识。为此,我校荷洁诗社首 席指导 老师编著了校本教材《诗词格》。这本教学用书分“诗和诗教”、“诗体和诗韵”、“四声和平仄”、“粘对和对仗”、“律绝格”、“律诗格”、“变格和拗救”、“词格和曲格”八章,每章均有“课后练习”,书后附有《“平水韵”摘要》和《当今十四韵》,从前年秋季起作我校荷洁诗社社员的必修教材,供其他师生参考。有了诗教校本教材,还要学起来、用起来。为此,我校在起始年级开设了选修课,在诗社内部开设诗词专题讲座。  


在诗词写作教学过程中,我们强调互动,做到师生共同参与、互相切磋,教师像游泳教练那样“下水做示范”。看见老师们动起来,同学们便很快跟上来。自愿报名参加诗社的学生颇为踊跃,其中大多数都有了自己的诗词作品。这些作品虽然比较稚嫩,但小作者毕竟走出了可喜的第一步。对学生的诗作,我们每一首都认真对待,或当面评析,或书面批改,或互相探讨,只要有可取之处,都让它发表出来。尝到甜头的小作者,激动之后是下一次行动。  


本学期起,我校又开设“诗词网络学吧”,通过电子邮箱“一对一”地给诗词爱好者传道、授业、解惑。  


我们教学生读诗写诗,活跃思维,发展个性,增强创造力,从而提高读写能力,打好各科学习的基础。  


我们既教作诗,更教做人。诗是灵魂的呼声,人格的投影。高尚的人格追求和深刻的人生哲理,通过诗的表达,使受教育者在心灵的震颤中受到感染、得到认同,进而流入血脉、铸入灵魂,让学生真诚地面对外部世界,做爱国爱民的好公民,做社会群体的优秀成员,敏锐地发现并勇敢地鞭笞人间的丑恶,从而陶冶学生情感,升华精神境界,提高综合素质。  


我校诗教已营造出一种上下参与、骨干倾心、全校受益、影响越过学校门墙的浓厚氛围。  


3、搭建拓宽诗教平台  


为了调动师生学诗写诗的积极性,及时沟通诗教信息,我校搭建了一个又一个发表师生诗作的平台,并且不断地拓宽诗教渠道。  


我校的《荷洁诗报》和《荷洁文学报》,于前年3月创刊,每学期出版12期,4个学期共出版了48期。如此“短平快”的冲击波,有效地激发了青少年诗词创作的热情。从本学期起,我校将两报合并为《荷洁诗文》杂志,并推出了电子版,校内外读者可通过我校网站和罗湖教育网及时了解我校的诗教情况和诗词新作。我校校报和文学季刊《荷韵》杂志,也选登师生诗作。我们还通过“诗牌”、“诗教坡”、“校诗走廊”、“荷洁简报”等营造诗教氛围,传递诗教信息。此外,我校每年编辑出版一本本校师生的诗集《罗外百家诗》。  


为办好诗词报刊,我们严把稿件的质量关,通过语 文科任 老师、备课组长、报刊主编认真筛选,对格律诗词作品更是一丝不苟。  


4、认真组织系列活动  


为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培养更多有格律诗词底蕴的德才兼备新人,我校举办了一系列诗教活动,如诗词知识竞赛、讲解对联常识、高考对联题征解、点将征联、十六字令创作、代表作征集等,有效地激发了青少年学生学习诗词联赋的积极性,使越来越多的后起之秀脱颖而出。  


5、虚心请教诗教名家  


开展诗教活动,单靠校内力量是不够的,还要有教育部门、诗词专家、学生家长等校外力量的支持。我们在扎扎实实做好校内诗教工作的同时,主动与省内外诗词组织、诗教先进单位、赋韵行家、上级领导及学生家长取得联系,给他们寄送我校编辑出版的《荷洁诗报》、《荷洁文学报》、《荷洁诗文》、《荷韵》杂志和《罗外百家诗》,听取意见,争取多方面的重视、指导和帮助。我校的诗词报刊书册,像一张张集体名片,又像一份份真诚的请柬,寄往省内外,引起了各方面的热情关注。一封封勖勉函件和勉励诗书,从大江南北寄来我校。赐勉者中,有中华诗词学会、中国韵文学会、国际老作家协会、广东中华诗词学会、广东楹联学会、广东省教育厅评估中心、罗湖区教育局教研中心等组织或单位的领导和诗词专家,还有学生家长。  


前年109日,广东中华诗词学会的领导和专家一行7人,专程从广州来我校调研并指导诗教工作,观看了“诗教坡”专栏,认真听取了诗教专题汇报,充分肯定了我校的诗教做法。广东中华诗词学会常务副会长 汪石 先生说:“罗外领导目光远大,高度重视诗教,在短时间内取得了喜人的成绩,实在难得。诗进校园,对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素质、培育风韵新苗能起重要作用。罗外诗教工作的经验值得推广。”  


去年1227日,中华诗词学会顾问 林从龙 教授应邀来我校向400多名师生作诗词专题报告,并指导诗教工作,受到师生的热烈欢迎。  


今年629日,中华诗词学会诗教工作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兼中华诗教促进中心主 任梁东 先生、中华诗教促进中心副主 任孔汝煌 先生来我校调研指导诗教工作,察看了诗廊诗牌,审阅了大量资料,听取了诗教工作和荷洁诗社活动情况的汇报,高度肯定我校诗教工作的成绩与经验,并提出了中肯的建议。  


 


我校两年多来开展诗教活动的实践证明,作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有效载体,诗教具有丰富的时代内涵和深刻的人文意义,对于促进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和爱国主义教育,提高学生素质,塑造健全人格,起着积极的作用,是新形势下人文教育、道德教育的一条重要途径。  


为了诗教之风在我校长盛不衰,不至于因学校领导人、有关负责人的退休或调动而影响诗教工作,很有必要在学校安上诗教的“长住户口”,使诗教工作制度化、规范化。为此,我校制订了《诗教工作管理制度》。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有:  


1、诗教是我校的一块品牌,是我校“国际理解教育”办学特色的得力支撑,全校上下都要关心诗教、支持诗教,共同做好诗教工作。  


2、本校成立诗教工作委员会,由校长任主任,由分管诗教工作的副校长任常务副主任,由教务处主任、学生处主任副主任,由以上人员、语文科组长、荷洁诗社首席指导老师任委员,由荷洁诗社首席指导老师兼任秘书长,办公室设在荷洁诗社。  


3、由本校全体语文老师组成诗教工作的基本队伍。每学年开学的第一个月为诗教老师培训月,由学校聘请有诗教工作经验、懂诗词创作知识的专家负责做好培训工作。  


4、起始年级各班上学期开设诗教校本课程,利用现有的校本教材《诗词格》由经过培训的语文科任老师授课,课时不少于8节,在每年的10月底前授完,中段考试的语文试题中应包含诗教内容。  


5、学校支持进一步办好荷洁诗社,诗社在各年级设立分社,年级语文备课组长为分社指导老师,各班语文科任为该班社员的指导老师,各年级组、各班主任要积极支持诗社的工作。  


6、《荷洁诗文》是反映本校诗教工作的一本重要刊物,由荷洁文学社荷洁诗社主办,暂定每学期编印两期,免费发给本校师生员工。


有学校领导重视,有管理制度保证,中华诗教之树,必将在我校成林而长绿!

关闭窗口

中华诗教网 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下沙高教区东区学正街66号 邮编:310018 联系电话:0571-86928238  浙ICP备090582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