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诗教网
 首页  诗教理论  诗教经验  诗词资料  诗界瞭望  诗乡诗教  关于我们  校园主站 
当代诗词
当前位置: 首页>>诗词资料>>创作知识>>正文
填词知识·词的对仗
2007-04-26 10:14  

填词知识·词的对仗


  对仗是古典诗词的重要艺术手段之一。近体诗的对仗,要求相当严格。例如律诗颔(三、四句)、颈(五、六句)两联必须用对仗——联中两句各字的平仄要相反(这只是大略的说法),词性和意义要大致相同,并且要尽量避免重复字。而词的对仗就不象近体诗那么严格,什么地方用对仗也不那么固定。这是因为词调有上千种,各调的句式不同,就某一个词调说,用不用对仗可以有所限定,而就整个词体说,根本不可能有什么一致的要求。

  词的对仗,有些象散文的对偶,有以下几个特点:

  (1)同字相对。如:“春到—分,花瘦—分。”(吴文英《一剪梅》)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前者两个“一分”相对,后者两个“头”字相对。

  (2)不拘平仄。如:“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李之仪《卜算子》)

  “住长江”重出,平仄也全按词谱,不要求相对。(仄仄平平平,平仄平平仄。)

  (3)同韵相对。如:堂阜远,江桥晚。(上片)旗影转,鼙声断。(下片)韵脚“远”、“晚”、“转”、“断”,都是仄声,属于同韵。

  这些对仗的特点,在律诗中,都是不许可的。

  由于词的对仗没有严格的规定,因此就产生这样一种现象:凡不要求用对仗的句子,如果用了对仗,或是在一般要求用对仗的地方而某词却不用对仗时,这里往往就是作者刻意琢磨,别具匠心之处,特别值得细心品味。

  究竟如何对仗,我们在读词,填词时可以注意下达几点:

  第一,凡相连的两句字数相同时,词人经常运用对仗手法,特别是在两片开头的地方。如晏殊《踏莎行》上下片首二句:

  “细草愁烟,幽花怯露……带缓罗衣,香残蕙炷……”

  辛弃疾《西江月》上下片首二句: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第二,用与不用对仗, 看内容和表达的需要。如苏轼《木兰花令》六首,第三、四两句三首用对仗,三首不用对仗。象“园中桃李使君家,城上亭台游客醉”用了对仗,对照而言使醉眼看花的情态更加真切;“夜凉枕簟已知秋,更听寒蛩促机杼”下句把人在寒秋中的感受更逼进了一层,不用对仗,更觉深沉。

  第三,有些句子,上句除了开头有个一字逗或两三字顿以外,其余的部分与下一句字数相同,往往也用对仗。这种对仗,有时不限于两句,可以连对三、四句,形成排比句法,气势颇盛。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柳永《八声甘州》)

  (那堪)片片飞花弄晚,蒙蒙残雨笼晴。 (秦观《八六子》)

  (更那堪)鹧鸪声住,杜鹃声切。 (辛弃疾《贺新郎》)

关闭窗口

中华诗教网 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下沙高教区东区学正街66号 邮编:310018 联系电话:0571-86928238  浙ICP备090582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