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校诗教的若干思考(纲要)
冯泽
在全国提出“让中华诗词大步走进大学校园”十周年之际,我们在这里研讨高校诗教问题,具有特殊的意义。
根据我参与高校诗教的实践和对此进行的一些思考,就高校诗教问题提出几点意见,以作引玉之砖,就教于在坐的诸位领导、专家和同志们。
一. 高校诗教亟待加强。
理由有三:
1.高校诗教明显滞后于中小学。
2.高校发展形势的需要。党的十七大作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战略决策,要求“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对此,高校负有重大的历史使命。中央六部委要求诵读经典,进行诗词歌赋创作;教育部通知2009年开展“中华诵”、“中华赞”活动……都在于要求弘扬中华文化,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优化育人环境,提高学生素质,创建和谐校园,塑造大学精神。
3.学生的期待。有学理工科的学生说,长期不接触人文社科,人性的东西磨灭殆尽,所以要求参加诗词组织。这是一种要求全面发展的文化自觉性;有学生说,学习诗词,可以抵制各种垃圾文化的侵蚀。这是一种坚持先进文化方向的文化自觉性。我们没有理由不积极满足他们的正当要求。
同时还应当清醒看到,在学生中,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思想意志,感情修养等方面都还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期待诗教在帮助解决这些问题上,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二.大学诗教有别于中、小学
中小学是基础教育,大学是专业教育。应根据其特点,对诗教的内容、方法、要求,均应有所区别。大学更应该注重引导,提倡自觉,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把诗教纳入校园主流文化建设的范畴,作为一项文化工程建设,并作为大学精神的重要元素。在方法上,既要积极推进,也不能操之过急,要因势利导,讲求实效,力戒各种急功近利和形式主义的倾向。
三.大学诗教应该分层次作要求
大体可分三个层次:
1. 根据继承与创新的精神,薪火相传,培育中华诗词的继承人和开拓者,并且成为培育青年诗人的摇篮。
2. 培养一大批诗词骨干力量。他们是校园诗教最活跃的成份,既是诗词创作的骨干,又是诗教组织的中坚力量。
3. 积极引导广大学生成为诗词爱好者。培养他们爱诗、学诗、写诗,形成气氛,雅化环境,净化心灵,推进先进校园文化建设,营造和谐文明的大氛围。
四.提倡大诗教,雅化大环境,形成大气候,追求大效益。
以中华传统诗词为核心,配合传统经典的教育,结合新诗、民歌,乃至外国优秀诗歌,并与其他文化艺术门类相结合,互为载体,(比如书法、绘画、摄影、音乐……等等,)形成合力,目标一致,优势互补,组成大兵团,进行大合唱,共建校园文化大工程。唯其如此,才能形成“洙泗上,弦歌地”的大气候,起到振聋发瞆,种德养心,潜移默化,强中固本的大教育作用。这也与孔夫子所主张的“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相契合。
五.健全体制
既然诗教是一项校园文化建设工程,就应列入学校的工作计划之中。有领导、有组织,有人去办,有相应的条件,有规章制度等等。当然并不是说一定要建立一个庞大的专门机构。总之要有人管,要把工作开展起来,作出成效。在工作进程中,根据实际情况,逐步完善。这是高校诗教持续健康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贵州大学实行党委统一领导,分管书记负责,宣传部门组织实施,诗词组织和有关部门密切配合的体制是比较有效的。
六. 进一步发挥中华诗词的作用。
要努力扩大中华诗词的影响,提高中华诗词的地位,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造成一个良好的特大环境,更充分地引起各方面的重视。中华诗词繁荣昌盛之日,乃高校诗教硕果满枝之时。这是高校诗教之殷殷期待也
在这方面,应当清醒地看到我们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1. 中华诗词蓬勃发展,初步繁荣,这是事实。但它的影响力还不大,”圈内热,圈外冷” 的现象并未得到根本的改观,只是圈子扩大了很多。要很好地改变这一状况,还得反求诸己,特别是全国诗词界领导层。譬如“二为”方向的贯彻,普及与提高的成就究竟如何等等。当然,对中华诗词的不公正对待,也是存在的,我们更须加倍努力。马凯同志的批评应当引起深思。去年“5.12”以后,新诗突然觉醒,发生井喷,产生了许多感人至深的优秀作品。而中华诗词则显得见事迟、行动缓,具有震撼力的作品不多。去年6.4,出版的《中华诗词》第六期,共有旧体诗词300首,新诗8首 。抗震救灾的作品,前者仅15首,后者为0。在全国抗震救灾晚会上,只经过两三天准备,由名家集体朗诵的一首新诗,打动了亿万观众,而中华诗词则噤若寒蝉,其客观影响,是不言而喻的。
2. 诗教工作在10年之中取得的成绩是巨大的,但同样存在影响力不大的问题。各种主流媒体并不以为然,各级党政领导部门把它真正纳入自己的工作范围的,也不很多。诗教的功能,大多还停留在理论阶段,实践的成就,特别在探索诗教的客观规律性方面,显然不够。成绩突出的,多属个例。远未形成燎原之势,特别在高校更是如此。这说明我们的任务还很艰巨,前进的道路还很漫长。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们必须坚定信心,锲而不舍,作好一点一滴的工作。没有今天的努力,便没有明天的辉煌。高校诗教之花,一定会香飘万里。
2009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