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诗教网
 首页  诗教理论  诗教经验  诗词资料  诗界瞭望  诗乡诗教  关于我们  校园主站 
当代诗词
当前位置: 首页>>诗教理论>>正文
吕剑文:诗词的社会功能与诗教
2009-03-23 15:24 吕剑文  中华诗教网

诗词的社会功能与诗教

吕剑文

中国是泱泱大国,又是泱泱诗国。几千年来,神州大地风骚盛行,诗脉延绵,历代诗人词家辈出,名篇佳作吟哦不绝。中华传统诗词成为中国历史文库乃至世界文库中不可多得的绚丽瑰宝,也是艺术殿堂中永远开不败的一束鲜花,有人把中华诗词称之不“国粹”,言不为过。中华诗词不仅蕴涵了中华民族全部道德风范和精神力量,并且还展示了文明故国的劳动结晶和艺术风采,历来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传诵吟唱,从咿呀稚童到白发老人,无不为之青睐。前国家主席江泽民同志曾指出:“中国的古典诗词博大精深,有很多传世佳作,它们内涵深刻,意存高远,也包含很多哲理。学一点古典诗文,有利于陶冶情操,加强修养,丰富思想。……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学习中华诗词,是继承和发挥我国优秀历史传统,激励和宏扬民族人文精神的重要载体。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人文教育学部委员会委员 杨叔子教授认为:“没有现代科学,没有先进技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打就垮;而没有优秀历史传统,没有民族人文精神,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打自垮。”他又提出了“科学人文,相融则缘”的观点。加拿大皇家学院院士叶嘉莹教授曾写信给当时任国家主席的江泽民书记提出建议:“要治国,首先要提高国民素质,广泛开展诗教活动,是提高国民品质的重要途径。”因此,在老年大学开设诗词班,开展诗词教育,不仅是老年人的需要,也是社会共同的需求。诗词教育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文化建设以及社会建设可以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一、学习诗词,可以振奋民族精神和顽强斗志。古人说,诗言志,通过诗词,可以抒展个人的理想抱负。在古典诗词中,有很多这方面的名句。如曹操在《步出夏门行》中诗云:“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他在《短歌行》中又说:“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毛泽东同志在《沁园春·长沙》一词中长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廖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他在另一词《沁园春·雪》中豪情奔腾:“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又如李白《行路难》中有“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黄巢《菊花》诗中有“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读了这些诗词,使我们作为中华民族一员,为之振奋,强烈的民族自豪感直涌心头,在我们面前,有什么艰难困苦能让我们低头,又有什么千险万阻能挡住我们前进的脚步。

二、学习诗词,可以激励民族气节和革命大无畏精神。诗可养气,可以伸张独立于天地之间的浩然之气。如文天祥《过零丁洋》一诗中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在《正气歌》中有“时穷节乃现,一一垂丹青。”于谦在《石灰吟》中有“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李清照《夏日绝句》中有“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谭嗣同《狱中题壁》有“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秋瑾的“拼将千万头颅血,须将乾坤力挽回。”“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陈毅的“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还有曹植的“捐躯赴国难,视死急如归”,陶渊明的“刑天舞干戚,猛志因常在”。民族气节和大无畏精神是中华民族历经沧桑,几经危难,立于不败的脊梁骨、顶梁柱。每当你读了这些慷慨激昂的诗句,就会使你勇气倍增,力量无穷。

三、学习诗词,可以增强爱国热情和忧民意识。爱国忧民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也是民族特性的集中体现。爱国与忧民,两者是相辅相成的,爱国主义与民本主义互为交融,两者统一在最高道德范畴内。“诗圣”杜甫既是爱国诗人,也是人民诗人,是诗坛楷模,历来为人民所称颂。他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道:“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鸣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他又在《咏怀五百字》一诗中感慨道:“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白居易在《新制布裘》中也说:“安得万里裘,盖裹周四垠,稳暖皆如我,天下无寒人”。他在《新制绫袄成,感而有咏》中又道:“百姓多寒无可救,一身独暖亦何情。心中为念农桑苦,耳里如闻饥冻声。争得大裘长万丈,与君都盖洛阳城”。历代诗人反映爱国忧民情怀的诗句很多,如陆游“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郑板桥“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秋瑾“漆室空怀忧国恨,难将巾帼易兜鍪”,鲁迅“寄意寒星全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学习这些诗词,能使我们爱国忧民意识油然升华。

四、学习诗词,可以树立高尚情操,构建人间之爱。忠恕,仁爱,是人之本性,也是构建社会的基本道德准则。没有忠恕,社会就会走向腐化堕落;没有人类之爱,人类在地球村就无法共存。崇扬高尚情操,歌颂亲情友情爱情,是提倡精神文明,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动力和精神纽带。如“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方干”,“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福祸避趋之”,“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等等,都是我们树立高尚情操、修身养性的箴言诫语。“海内存知己,天涯苦比邻”,“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些都是人间亲情、爱情、友情的充分体现。由此可见,诗词是众志的凝聚,诗词是爱心的传递,诗词是友情的连接,学诗对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精神推动作用。

孔子说:“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论语·阳货》),他又说:“不学《诗》,无以言”(《论语·季氏》)。古人还说:“温柔敦厚,诗教也”(《诗经·毛诗序》)。对于我们老年人来说,不管你过去从事过何种职业,亲身感受过何种经历,退休以后,静下心来,学点诗词知识,尝试一下诗词创作实践,无论对于自己的身心健康,抑是文学素养的提高,社会知识的增长,都大有裨益。总之,老年大学开展诗词教育,推动诗词创作,可以获得五方面的好处:一是修养品德,陶冶情操;二是激励斗志,舒展胸臆;三是消除烦恼,健心益智;四是交流情感,联络友谊;五是教育后代,服务社会。我们要积极响应国家教育部和国家人文教育委员会的号召,让诗词大踏步地走进各类校园,走进老年大学,全面地、系统地开展诗教活动。

关闭窗口

中华诗教网 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下沙高教区东区学正街66号 邮编:310018 联系电话:0571-86928238  浙ICP备090582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