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诗教网
 首页  诗教理论  诗教经验  诗词资料  诗界瞭望  诗乡诗教  关于我们  校园主站 
当代诗词
当前位置: 首页>>诗教理论>>正文
王留芳:微言七句说诗教(节录三、五、六、七)
2006-10-14 15:51 作者:王留芳  来源:中华诗教网


微言七句说诗教(节录三、五、六、七)

王留芳(海盐)

诗,是我们的特长,全人类只有我们是诗之国。有人说:诗已被唐人写完,这是不对的。从机器时代到数字化时代,从水陆时代到巡天时代,从铅字印刷到激光照排,从民族仇雠到五十六个民族大家庭,所有这些,唐人见所未见,闻所未闻,他们怎能把诗写完?芽又有人说:今天生活节奏这么快,人们忙累得臭要死,哪有工夫写诗。这话也不对。凡事做来不难,况可忙中偷闲,诗的篇章大多短小轻灵,其实并不太花时间,特别是诗能够调适身心,陶冶情操,积聚精神财富,美新人生价值,更能提升一个家庭、一个企业、一个地方的文化品位,有益于义利平衡、社会和谐。正是诗,能够催化人们忙得不苦、累得不痛。诗,是振兴中华不可或缺的强大动力,诗教前景无比广阔,诗的明天一片灿烂。

三、今天写诗要用今天语言

审音、用韵,对于诗来说,还只是外在因素,好诗是由内在语言决定的。今天写诗,毫无疑问还要向古人学,学古诗,学古汉语,但学的目的不是使自己成为古人,刘征说得好,叫“深入其中,掉臂而出”,不去“复制‘唐三彩’”。学古汉语不是为了写古汉语,是为了把现代汉语写得更好;学古诗不是为了写古诗,是为了把今天的诗写得更美。学古像古,把自己作品放到古人一起而让人分辨不出作为一种追求,那就不好了,一旦我们写的东西都和古人一个模样,古人一定会笑话我们没出息,不会朝前走。不是说“青出于蓝胜于蓝”吗?芽明明在电灯空调下写作,有人还依然是“秉烛”,明明乘火车上公交坐的士,有人却仍是“策马”,还有什么“书剑飘零”、“弹铗归来”,你什么时候出门还腰佩宝剑来着?芽不说你是否有“铗”无“铗”,单问今天哪哪、谁谁能够容留你游食?芽要炼句,要琢字,要讲究文采,可也不能胡扯瞎话,不能用“庙堂”二字指称今天国家机关,也不能用“朝儒”二字指称当今高层学者。但反过来,诗又不能全用白话。要创造新的诗家语。胡适一句“要使作诗如作文”,贻害无穷。当年南京的学衡派坚持“扬李杜之光焰”,明确指出“改造中国诗的关键是充实其内容”,也就是在意于跟时代相吻合的新的诗家语。对传统的继承,不是今天先承接,以后再发展,而是要继古开今,继古的同时,充满开今。鲁迅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毛泽东的“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就让我们明白什么叫继承传统,什么叫新的诗家语。

五、今天学诗首重在明明德

写诗是很个性化的事,人与人,生活状态、耳目所及、知识贫富千差万别,诗人无不以自己的喜怒哀乐而言其志抒其情。然而,人离不开群居社会,个人的情感应当与人民同呼共吸。切莫无病呻吟,去做“为赋新词强说秋”。也别写语录讲义、景物说明那种押韵“诗”。有高尚情操、高远目光,才有真诗、好诗。诗品有根本,做诗先做人。孔子曰:“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这里抄录现代杰出词人沈祖棻的话,愿与大家共勉:“古今第一流诗人(广义的)无不具有至崇高之人格,至伟大之胸襟,至纯洁之灵魂,至深挚之感情,眷怀家国,感慨兴衰,关心胞与,忘怀得丧,俯仰古今,流连光景,悲世事之无常,叹人生之多艰,识生死之义,深哀乐之情,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夫然後有伟大之作品。其作品即其人格、心灵、情感之反映及表现,是为文学之本。本植自然枝茂。拾本逐末,无益也。此吟风弄月、寻章摘句所以为古今有识之士所讥也。因共数自灵均、子建、嗣宗、渊明、工部、东坡、稼轩、小山、遗山、临川等先贤不过十余人,于是知文学之难,作者也不易也。取法乎上,仅得乎中”。不要胡捧,不要受捧;不求发表多少,但求中夜无愧;不在身前衔头大小、“粉丝”多少,而在身后留传几何、星空何处。嫦娥寂寞在高天,方有清光万里明。修我内美,养我真性,字吐世音,诗扬魂气。不是诗卖不了钱,而是诗不是卖钱的。

六、今天教诗宜从对句入手

偶,就是合,就是和,是我们宇宙观的一个重要内涵,也是诗的要素之一。天地并存,日月交替,手足成双,墙壁四面,产销相辅,异性相吸,苦乐同在等等。诗中的偶,就是万有和合的文字形态,在诗中,处处有偶,音节偶、平仄偶、用韵偶、句子偶、篇章偶、前后偶、左右偶、上下偶、内外偶、虚实偶等等,而最主要的是对句偶。五律、七律的中间四句必须两两成对。过去时代,小孩子开蒙,学的就是对对子,什么天对地、少对多,千山对万水、古贤对时俊、飞絮对落花,深院落、小池塘,茶醒睡、酒消愁,水流无限、山耸有余,海浪千层、云霄万里,马迁修史记、孔子作春秋,疏星浮嫩叶、皓月上青梢……。我们的学生早就失去了这种教学,可以补救的办法是先学楹联,应当把古来风景名胜建筑上的优秀楹联作为课堂教材,边学边练。重点学五字句、七字句楹联,以五字句为首选。还可以用诗钟的办法学做对句,嵌字一唱二唱三唱那样地反复练习。只有学会了写对句,才能进一步写出好诗。不能停留或满足于会写二十字四句、二十八字四句的五绝、七绝。要换个思路,射人先射马,要从难处学起,先学五律,学五律,先学五字对句,学了五律,再学七律。要循序渐进,合理编排教材。只有写好律,写绝才能写得有深度,有灵气。接下来,才能写排律,写古风,写歌行体诗,以至写赋写楚辞。抓住五言对句、五律这个牛鼻子,填词制曲也就易于入手。当然,绝、律还有多种变体、初体、古体、仄韵体,还有六言体,这些在学会正体五律、七律以后,相对来说,也如漫步平川,不甚阻滞了。

七、今天教诗务须述而作之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大学 文科教授对于诗词一道,大多述而不作,学生也都听而不作,毕业后一旦走上报刊文艺编辑岗位,对诗词稿件无所措手足,偶尔选载一首,谬种乖律者居多,传统文化缺氧已是越来越令人担忧。前不久,学界闹出“七月流火”被喻作暑热难当的笑话,还有人出来说:已惯用了二十多年了,有什么不可以?芽他就不知道这正是一个传统断层的恶果,恶果不能当作甜瓜。今天搞诗教,教人者不光在于述,更要重在作,自己品尝了甜瓜的味道,才能把这味儿说得让人馋涎欲滴,自己有了耕种收获的体验,才能把事理说得尽中肯綮。倘若自己不作诗或不甚作诗、作不出合格的诗,又如何批阅得了学生习作?芽怎么裁定优劣?芽道,又将如何传之?芽这也是身教重于言教的浅显之理。风、雅、颂如何区别,赋、比、兴如何把握,兴、观、群、怨如何关合,表情达意也即言志抒情如何切入,构思谋篇、琢字炼句如何操作,以及历代诗的演进、万千名家诸多风格,等等等等,说得再头头是道,不如你向学生展示你的优秀诗作。师生切磋、教学相长,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里也要提请诗教老师注意,你们大多在六十五岁以下,是沐恩着汉语拼音过来的,希望你们为学生做出用新四声写诗的榜样。要相信动手的力量远胜于动口的作用。这才叫“指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薪尽火传之本义也。

自有诗经三百篇,中华韵语竞娇妍。灵均李杜苏姜后,巨擘当生你我间。

关闭窗口

中华诗教网 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下沙高教区东区学正街66号 邮编:310018 联系电话:0571-86928238  浙ICP备090582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