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诗教网
 首页  诗教理论  诗教经验  诗词资料  诗界瞭望  诗乡诗教  关于我们  校园主站 
当代诗词
当前位置: 首页>>诗教理论>>正文
张涤云:简论中华诗教与当今可以开拓的新空间
2006-10-14 16:04 作者:张涤云  来源:中华诗教网


简论中华诗教与当今可以开拓的新空间

 

张涤云

中华诗词是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文化长河中璀璨夺目的瑰宝,中华诗教亦同样是我们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宝贵遗产。早在传为西周初周公姬旦所制《周礼·春官宗伯第三》中,已有数处提及诗乐之教。如《大师》云:“教六诗,曰风,曰赋,曰比,曰兴,曰雅,曰颂;以六德为之本,以六律为之音。”《瞽矇》云:“讽诵诗,世奠系,鼓琴瑟。掌九德、六诗之歌,以役大师。”可见至少在西周封建宗法社会中,已对贵族及其子弟开展诗教活动,将诗看作政教之重要工具。对照《左传》中不少有关记载,更可以进一步得到确证。如《僖公二十三年》(公元前637年)载:晋公子重耳在秦时,秦穆公宴享之,公子赋《河水》,公赋《六月》。此时随从而去的赵衰曰:“重耳拜赐!”于是“公子降,拜,稽首,公降一级而辞焉”。赵衰曰:“君称所以佐天子者命重耳,重耳敢不拜?”可见重耳、秦穆公都受过诗教,能够在外交场合诵诗达礼、赋诗言志,赵衰更是通晓诗之大义,领悟秦穆公诵赋叙尹吉甫辅佐周宣王征伐,复兴文王、武王功业的《六月》,是用来教导重耳归国后能大有作为,故立即叫重耳拜谢之。又如《昭公元年》(公元前541年)载:夏四月,赵孟、叔孙豹、曹大夫入于郑,郑伯兼享之。赵孟赋《瓠叶》。穆叔赋《鹊巢》。赵孟曰“武不堪也。”又赋《采蘩》。子皮赋《野有死麕》之卒章,赵孟赋《常棣》,且曰:“吾兄弟比以安,尨也可使无吠。”一场宴会中,三人诵诗五首,借以抒情言志、奉礼酬意,难道还不足以说明诗教的成效和作用吗?后《礼记·经解》引孔子之言曰:“入其国,其教可知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而不愚,则深于《诗》者也。”一方面旁证了诗教在各个诸侯国开展及成效各不相同的事实,一方面指出了诗教的作用。再如《国语·楚语上》记载申叔时对庄王太子傅所言:“教之诗而为之导广显德。”可见诗教也已从中原地区扩展到南方的楚国。到了春秋末期,周朝宗法制度崩坏,孔子首创私家教塾,修订《诗三百》教授民间子弟,诗教活动进入一个新的时代。同时,孔子又全面系统地提出了自己的诗教观,如:“不学诗,无以言。”(《论语·季氏》)“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论语·阳货》)“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论语·为政》)这些论述强调了诗教的重要性和各方面的作用与意义,表达了诗教的出发点和理想,构筑了儒家诗教的核心理论。此后诗教历经汉代的盛行,以及历朝历代的承续和外延的扩大,诗教不仅是传承儒家正统思想文化的利器,而且是继承中华民族主体精神和性格、凝聚民族意识和力量的有效手段,也是培育人才、继承和发扬传统诗词文化不可替代的工具。

改革开放以来,当代诗教更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引下,中华传统文化得以重归与复兴,诗词创作与鉴赏热遍及大江南北,方兴未艾,中华诗教也重新扬起大纛,逐渐在中华大地兴盛起来。特别是在中华诗词学会领导和杨叔子院士等人倡导“让中华诗词走进大中小学校园”以来,校园诗教逐步深入人心,札札实实由点到面地开展起来,取得了可喜的成果。综观当今诗教的的理论与实践,主要集中在思想教育、品格培养、提高素质与创新能力、陶冶情操、弘扬民族自豪感等方面。如江泽民同志曾说:“中国古典诗词博大精深,有许多传世佳作,它们内涵深刻,意存高远,也包括很多哲理,学一点古典诗文,有利于陶冶情操,加强修养,丰富思想……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这当然是开展诗教应当贯穿始终的一条红线,是我们诗教工作者努力的重要目标,我们当然是十分赞同的。但笔者又以为诗教的内容和目标应当可以更开阔、更丰富一些,不要画地为牢,只是局限于以上这些重要方面。正如我们的国家,不仅需要五湖、四海、长江、黄河、昆仑山、喜马拉雅山等大山大水,也需要西湖、东湖、新安江、赤水河、九华山、天目山这一类纤山秀水。那么,我们还可以开拓哪些诗教领域呢?关于这亇问题,我们可对照一下古代诗歌多方面的功能,从中不难找到我们今天开展诗教尚可开拓的新空间。

其实,中国诗歌从产生时起,一直活跃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渗透在劳动生产、宗教祭祀、政治外交、社会交往、思想教育、爱情婚姻、家庭生活、文化娱乐等各个领域之中,具有各种各样的功能。自古以来的诗论家,也一向强调这种功用性,为我们留下了许许多多阐述关于诗歌功用的理论。这些功用是多方面的,不仅有认识作用、教育作用、政治作用、宣传作用和审美作用,而且有社会实用作用、抒情遣兴作用和文化娱乐等作用,不同的功用便会产生不同类型的诗歌。下面让我们按功用的类别大致梳理一下古代诗歌常见的、对今天依然有借鉴价值的类例,并简明扼要地提出自己的看法。

1、教育类:包括“以授学徒,可以谕蒙”的训蒙诗,用于教导、勉励、劝戒学生、子孙或别人的教诲诗,如劝学诗、劝勉诗、训戒诗、教学歌等。如孟郊《劝学诗》:“击石乃有火,不击元无烟。人学始知道,不学非自然。万事须己运,他得非我贤。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劝勉诗如明人文嘉有《明日歌》云:“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日日待明日,万世成蹉跎。世人皆被明日累,明日无穷老将至。晨昏滚滚水东流,今古悠悠日西坠。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此外,也包括自我勉励心志的励志诗、警志诗等。

这类诗歌在古代社会中是十分重要的,其作用有一部分相当于今天中小学语文、自然、史地、品德等课程的教材。两者比较一下,当然今天教材的科学性远胜于前,但前者往往用琅琅上口的诗歌形式来表述,易记、易诵,特别适合少年儿童的学习要求。不错,今天中小学语文教材中确也选录了一些历代诗人的作品,但仍缺少当代诗人为中小学生创作的富有时代精神的又琅琅上口的好作品。这方面我们是能够大有作为的。我们应当倡导创作、选优推荐适合作为课文的当代诗词佳作入选教材,还可以在幼儿、小学教材中用诗歌的形式编撰课文。比如《春来了》,现行教材是散文句式写的,何不将其写成一首语句整齐、音韵优美、易记易诵的诗歌呢?这样可以更好地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从小接受形象思维和诗文化的薰陶,推而广之,对提高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素质必然是大有裨益的。

此外,我们还可以有针对性的创作、出版、推广富有教育、启示意义和时代精神的新教诲诗、格言诗、哲理诗,教育亿万人民如何处事为人,如何扶正祛邪,如何团结和谐、勤学实干等等,引导人们自尊、自强、自爱、自律。

2、进身类:如科举时应试的试帖诗,唐时以五言六韵为体,清代的试帖诗通常为五言八韵。如为个人进身等目的所作求请某人接见、帮助、提携的干谒诗,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杜甫的《上韦府左相二十韵》、《投赠哥舒开府二十韵》等即是。又如帖括歌,指古代科举时,为应试者应付帖经试士之制,事先总括经文而编写的歌诀。

这类诗歌今日自然不必提倡,不过为帮助学生们记牢学科知识并有助于各级各类考试,也不妨试用通俗诗歌的形式总括如历史类、地理类、文学常识类乃至政治、哲学类中的基本知识,肯定会有助于学生快速、牢固且较有兴味地掌握其中的内容。

3、政事类:如应制诗、祝献诗、美刺诗、讽谕诗、凯歌、使事诗等。《诗经》中早就存在着美诗和刺诗,《国风》、《小雅》中刺诗较多,《大雅》和《三颂》中,美诗较多,正如清程廷祚所说:“汉儒言《诗》,不过美刺二端。《国风》、《小雅》为刺者多,《大雅》则美多而刺少。”讽谕诗主要继承《诗经》刺诗的传统,被历来同情民间疾苦、关心时政得失的诗人所重用,如中唐白居易以《秦中吟》、《新乐府》为代表的讽谕诗。现代以后则发展为政治讽刺诗,如二十世纪四十年代袁水拍的政治讽刺诗集《马凡陀的山歌》。凯歌是用作振奋士气或庆祝凯旋的军歌。《周官》云:“王师大捷,令军中凯歌”《梁武帝纂要》云:“振旅而歌,曰凯歌。”使事诗是用于接待对方使者或出使异域时有关公务的诗作,犹如今日之外交诗。

这方面的诗歌是古代用于“治国平天下”的诗歌,受到封建统治者的高度重视。我们今天的国家是党领导下的人民共和国,和封建王朝有着本质的区别,但在如何治理好国家这一点上,仍然是相通的。比如中唐新乐府运动中的讽谕诗,发扬了《诗经》、汉魏乐府和杜甫以来的现实主义精神,推动诗歌面向社会现实、干预时事政治,为中唐和唐诗的复兴作出了积极的贡献。我们当前,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正由单一的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全面转型。一方面经济发展蓬蓬勃勃,各行各业蒸蒸日上,各地面貌日新月异,;另一方面,转型期间所产生的各种深层次矛盾并未解决,地区之间、城乡之间、行业之间贫富差距扩大,各种不正之风与腐败现象依然相当严重地存在,弱势群众的权利保障不够,土地、环境、卫生等监控不力,法制与执法尚问题多多,传统美德受到冲击,人生观、价值观受到扭曲,心理健康与精神文明问题不少。因此,我们应当像当年中唐新乐府诗人敢于面向社会生活,积极揭露时弊,写出很有成效的讽谕诗那样,以传统诗词这一文化瑰宝为武器,弘扬正义,彰显真、善、美,凝聚民心民气;打击邪恶,揭露假、凶、丑,上呈民情民意,真心诚意地协助中央和各地领导更好地治理国家。

4、 交游类:如诗人之间用于交际应酬,相互赠答的酬答诗;用于记叙游宴情事的游宴

诗;用于送别、饯别、留别友人的送别诗;用作题咏亭阁馆舍楼壁寺观等建筑物、题各种事物和用品以及题书画、文集、诗集及其它著作的题咏诗。这类诗应用相当广泛,作品数量繁多,其中也不乏佳作、名作。今天,我们自可继承、发扬之,为创造团结、和谐社会而充分发挥这类诗歌的功用。

5、 宗教祭祀类:指用以赞颂佛祖、宣讲佛理、教化众生等方面的佛事诗,宣传仙道教

义、炼丹符箓、迎神送仙、斋醮祝咒等方面的道场诗,用于各种祭祀典礼时的祭祀诗,用于求神问卦、祈吉禳灾、祝香诀咒等方面的卜祝诗等,如佛偈诗、参禅诗、劝善诗,步虚词、玄歌、炼丹诗、青词、醮词、迎神词,祭神词、祭宗庙诗,求签诗、扶箕诗、祈雨歌、求儿歌、上香诗、咒语诗、诀术歌等。

按,这类宗教祭祀性诗歌今天自然不必提倡、推广,但有两点仍值得我们去开展工作。一是帮助宗教界人士和管理机构整理、鉴别历来的(特别是当今仍在各地宗教场合流传的)宗教祭祀类诗歌,剔除那些违背我国现行宪法和法律、不利于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有害的诗歌,保留符合宪法和法律精神、有利于开展正常的宗教活动、劝人为善、有助于国家稳定的诗歌,并进一步帮助他们以及广大信徒、善士,创作一批既符合各家宗教教义,又不违背国家宪法和法律的新宗教诗。二是启示我们去努力倡导创作宣传科学唯物主义、破除迷信的科学诗。我国宪法规定人民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也有不信仰宗教的自由,倡导科学诗并不等于反宗教,我们大可理直气壮地倡导正面宣传科学精神、教育人民特别是广大青少年牢固树立唯物主义世界观的诗歌,而在目前诗教活动中,这方面似乎缺少应有的重视。

6、 婚恋、丧葬类:指用于婚礼仪式上的各类婚事歌,如催妆诗、亲迎诗、接亲诗、却

扇诗、合发诗、拜堂歌、入房诗、撒帐歌、揭盖头诗、看婚诗等;男女青年恋爱时用作求爱、求婚、婚誓的诗歌;用于悼念亡妻的悼亡诗;用于丧葬仪式上的各种丧事歌,如李惠芳《中国民间文学》所云:“丧葬仪式歌按丧葬仪程,也大体分为两部分:停灵期间,打丧鼓伴亡,唱丧鼓调、阴锣鼓词,痛悼死者,安慰丧家。出殡仪式中,则有斩草歌、点穴歌、画卦歌、扫堂歌、赞卦歌、撒禄米歌、掩土歌、赞歌等,至丧礼毕。”

这类用于婚丧大事及其仪式典礼方面的诗歌,曾经为古代社会生活增色添辉,渲染气氛,具有浓浓的民风民俗和人文色彩,今天亦有可借鉴之处。比如当今追悼仪式上,间有悼诗、挽联出现,用来表达哀悼之情,不是一般单纯送花圈可以比拟的;但多数人不会写、不会用,这方面的诗教不是也有用武之地吗?至于婚礼仪式,当前除了少数民族和边远地区,大概已经没有婚事诗的传统了,有的多是西洋式的婚纱照、婚车队、婚宴之类,如果能适当倡导一些婚事诗,相信定能提高人文精神和品味挡次。

7、生活、节令类:如民间生活中除宗教祭祀、婚丧礼仪之外的用于其它民俗仪式的诗歌,包括人生礼俗歌、建房仪式歌;用来祝愿别人生男孩的引雏诗、贺生子歌;哄弄婴幼儿所用的催眠歌、摇篮曲等;用于民间岁时节日活动中的各种节令歌;贴于墙上迎春求吉利的帖子词等。

这类诗歌已经广泛纳入古代社会四时生活习俗之中,今天亦可继承发扬。譬如端午节,现已定为诗人节,我们除了吃粽子、赛龙舟,完全可以开个赛诗会,一面挑选一些古人的优秀诗词,一面创作新诗词,或吟诵,或谱上曲配乐歌唱(也可为赛龙舟创作节奏明快的新号子,一边划,一边唱),将节日气氛搞得浓浓的,将民族情感激发得旺旺的,这不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吗?

8、 劳动生产类:《礼记·曲礼》郑注:“古之劳役必讴歌,举大木者呼‘邪许’。”如

劳动者集体劳作时用于协调动作、统一步势、鼓舞情绪而伴随劳动节奏所唱的呼喊号令式的劳动歌,比如巴渠一带的《船夫号子歌》;如畜牧歌和狩猎歌,比如《牧羊歌》、《牧马歌》、《剪鬃歌》等;如渔歌、樵歌和菱歌;如造房歌,比如上梁祭酒时所唱的《祭梁酒》、房屋造好后所唱的《赞房歌》等;如农田劳作歌,比如巴渠地区传统的《薅草锣鼓》(又称《撵草歌》)、采茶姑娘唱的《采茶歌》、傣族的《割谷歌》;如家庭劳作歌,比如《纺棉花歌》、《织布歌》等;如行商叫卖歌,比如北宋时便有小贩叫卖物品的歌曲《叫果子》,宋、元时又发展为挑担小商贩边摇鼓(或敲锣)边唱的民歌腔《货郎儿》,近世亦有《货郎歌》;如广告诗,比如《敦煌诗歌导论·民间诗歌·广告诗》中所引用的伯三六四四卷内的一首广告诗,又如明清之际安徽休宁名医汪讱庵的《汤头歌诀》等。

这类诗歌古代民间十分丰富,可惜今天除一些少数民族地区与边僻地区外已不再见到。我们当今开展诗教,不妨在这方面也做些工作。比如采集、遴选、出版这类诗歌作品加以推广;组织创作符合当今社会需要的新劳动生产歌,大张旗鼓地宣传,推荐成为中小学、职业技术学校语文教材;为各类企业、名牌产品撰写广告诗,提高广告的品位与效果。

9、文艺创作类:如开场诗――我国古代小说、戏曲用于开场时的诗词;插入诗――古代小说的正文部分为了某种需要而有机插入的诗词;收场诗――古代篇幅较长的话本小说或长篇章回小说中,在一个相对独立的段落或一回行将结束时,用来收拾话头、引向下回的诗;下场诗――南戏、传奇等戏曲中,每出之末或人物的下场常有的四句(或两句)用来概括本出戏之大意或人物情事的诗;终场诗(或称煞尾诗、散场诗)――古代小说、戏曲中用于结尾时的诗词;唱词――古代说唱艺术和戏曲中,用作演唱的词曲,它们是塑造人物形象的着力部分,成为体现作品艺术性高低的主要依据。又如故事诗――用来讲述故事以娱乐或规劝别人的诗歌,比如汉乐府民歌《孔雀东南飞》、长篇吴歌《孟姜女》、傣族家喻户晓的长诗《召树屯》等;书画歌诀――用来传授、指导后学如何学习书画的诗歌;论诗诗――用作对诗人、诗作、诗艺给予评论的诗歌;儿童诗――用作给儿童阅读、传唱的诗歌,如童谣、童话诗、寓言诗、儿歌等。

这类诗歌是富有民族特色的作品,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今天虽仍有一些作家给予继承,但已不成主流,失去了昔日的辉煌。当然,笔者也并不认为应当恢复到古代那个程度,但面向广大民众的小说、戏剧,为何不多采用一些这些群众喜闻乐见的开场诗、终场诗呢?为何不多多创作反映当今时代、教育人民群众而又通俗易懂的故事诗呢?面对缺少精神食粮、嗷嗷待哺的广大儿童,为何不多多创作儿童诗呢?这难道不是我们诗教工作者应该努力的又一个方面吗?

10、游戏、滑稽类:如儿童游戏歌――用于逗弄儿童及童儿游戏的歌谣,比如朱自清先生据《孺子图歌》和钟敬文《儿童游戏的歌谣》归纳的面戏歌、手戏歌、足戏歌、动作歌、抉择歌、仿效人事的游戏歌;猜谜诗――以诗歌形式写的猜谜用的谜语诗,如物谜诗、字谜诗;如酒令歌――宴会筵席时用作行酒娱乐的诗歌;滑稽歌――指滑稽可笑、谐趣横生的诗歌,包括颠倒歌、绕口令、趁韵歌等。这类诗歌无论在过去或现在,对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寓教于乐,都是有积极作用的,也可以作为我们诗教工作的又一个选项。

关闭窗口

中华诗教网 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下沙高教区东区学正街66号 邮编:310018 联系电话:0571-86928238  浙ICP备09058249号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如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网站将采取适当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