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诗教网
 首页  诗教理论  诗教经验  诗词资料  诗界瞭望  诗乡诗教  关于我们  校园主站 
当代诗词
当前位置: 首页>>诗教理论>>正文
当代诗教增进高职生人文素养的理论和实践
2006-09-20 16:15 邵庆祥 

当代诗教增进高职生人文素养的理论和实践

   

高等职业教育是以培养高等应用性人才为任务的教育组织,以就业为目标的职业教育也容易使人在知识和素质方面造成片面和单一,从而,影响人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后劲。完整意义上的职业教育既要突出职业知识的传授和职业技能的训练,同样要重视人文素质教育,注重职业人格的塑造、职业精神的培养。二十几年的职教办学实践证明,那种只有娴熟的职业技能而道德素质低下的人才是不完备的人才,只会给企业和社会带来损害。基于这样的认识,我院从1998年开始就积极倡导以校园诗教为特色的人文素质教育改革实践,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职业品格,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依托诗教开展人文素质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加强对学生人文素质的教育,符合党的教育方针,有利于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近代科学强有力地推动了社会和人的发展,但同时也带来科技与人文的分离。中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来,人的功利化倾向日趋严重,这种价值观渗透到教育思想上就是重理工、轻人文,重做事、轻做人,培养出来的人只能说是“半个人”。没有高尚品格,没有崇高的人生追求,没有是非观念,这样的人往往就会“不打自垮”。通过人文素质教育,可以纠正学生在发展中的片面性,实现成人和成才的有机统一。

加强人文素质教育也是高职教育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职业教育的特点(实用性和技能性)决定其教育内容要突出职业知识的传授和职业技能的训练。但是,职业教育特别是作为现代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的职前教育、学历教育部分,首先是一种教育,教育过程中的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人格塑造三者不可偏废。特别是在职业变动十分频繁的“新经济”时代,通过依托良好的人文素质,塑造职业人格和培养职业精神是职业教育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中华诗词历来以音律优美、境界高远、思想深刻、佳作如林傲称于世。伟大的古典诗词孕育了无数志士仁人、贤德圣哲,塑造了勤劳勇敢、坚贞不屈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最早走出国门的艺术门类之一。1999220日江泽民同志在欣赏“中国唐宋名篇音乐朗诵会”时指出:“中国古诗词博大精深,有很多传世佳作,它们内涵深刻,意存高远,也包含很多哲理。学一点古诗文,有利于陶冶情操,加强修养,丰富思想  ……弘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中华诗词中丰富的人文内涵完全可以成为当代人文教育重要来源,以古典诗词为突破口开展人文素质教育是切实可行的。

二、 以当代诗教为特色增进高职生人文素养的具体举措

(一)以诗教为突破口,探索人文素质教育的新途径。

人文教育是一项内涵丰富的系统工程,要想取得实效,必须选择恰当的形式和抓手,经过充分的论证和衡量,我们选择了依托古典诗词的诗教活动作为学院人文教育的突破口。我院的诗教活动开始于1998年秋,以传统诗词创作培训班起步,规模逐渐扩大,继而成立了“兴华诗社”,发行社刊《兴华诗教》。我院诗教工作一贯坚持创作和欣赏并重的方针。让学生在欣赏和创作诗词作品过程中,激发他们的主动性与创造性,真正促使其不断吸收、积淀、发扬、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近年来,学院一直将诗词创作列为全校性人文选修课。在较为长期的诗教过程中,我院有相应的教学计划,有相对稳定的师资,有自编讲义,有逐步完善、行之有效的诗词教学模式,有相对合理的考核标准,有大体稳定的教学秩序。几年来,我院已有一千多名学生参加了诗词选修,创作并发表了数千首诗词作品。20036月,“兴华诗社”因特色鲜明、组织有序、活动丰富、成果丰硕,被浙江省教育厅授予浙江省高校优秀社团称号。我院的这项人文素质特色教育已引起省、内外教育界的注意并得到了诸多领导、专家、教授的一致好评。《浙江日报》、《钱江晚报》、《联谊报》、《中华诗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政工月谈》《教育与职业》等报刊杂志先后予以报道。20024月,全国首届诗词之乡和诗教经验交流会在我院召开,在会上我院被命名为全国“诗教先进单位”。2003年下半年,浙江省教育厅评估专家组对全省的高职院校进行了人才培养水平的评估,确认以诗教为特色的人文素质教育为我院的办学特色。随着活动的不断深入,古典诗词这一古老的形式,在校园中重新焕发出青春的活力。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通过诗词这一形式,逐渐播洒进青年学子的心田,陶情审美、启智育灵、强中固本、内化自律,发挥着其它形式难以替代的重要作用。

(二)以诗教为龙头,兼容书画、并蓄史哲,拓展人文素质教育的内涵。

人文教育是以塑造完善的人格为目的的,人是一个复杂的集合体,要想改造它,必须构建立体的、全方位的教育格局。从内容上来说,文史哲并重,诗书画兼容;从形式上而言,采取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互补,社团的日常活动和正规化的大型活动联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实现诗教从第二课堂向第一课堂的转化是拓展人文内涵的重要举措。为了扩大诗词教育的普及面,学院重新修订《大学语文》教学大纲,在有限的课时中增加四节课的诗词创作内容,并列入考核内容,使诗教得到了广泛的普及,也为诗词选修班和提高班的生源质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思想道德品德修养》课是教育部规定的必修课,为了充分发挥传统道德资源在现代道德教育中的作用,我院编写了“古典诗词与道德”的教学参考资料,把道德教育和诗词教育相结合,以古往今来仁人志士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引导学生塑造完善人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将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融入到刻苦学习、勤奋工作之中。

在正课之外,学院注重人文选修课的建设,陆续开设了《诗词创作》、《诗词欣赏》、《艺术欣赏》、《世界文明史》、《中国文化史》、《传统文化和人生智慧》等十余门课程,作为全校性人文类公共选修课,初步建立了“以诗教为核心,兼容书画、并蓄史哲”的人文课程体系。这些人文类课程采用学分制,全院各级学生必须修满一定学分的人文类选修课方能毕业,有效地保证了人文教育的覆盖面。

同时,我院还积极由诗教向书画教育方向拓展。书法教育原来是我院的优良传统项目,伴随着我院升格为高职,学院及时成立了书法、美术协会。该协会除了第二课堂的内部训练外,更注重与外院相关社团的交流联系,并且经常外出观摹学习,举行会员作品展览。当然,它也注重与院内社团的横向交流,尤其是用书法协会会员的笔墨来书写兴华诗社社员的诗词作品并予以展出,可谓珠联璧合,相映成辉。有我院特色的《高职书法简明教程》也编写完成,正式投入使用。

全方位、立体化的人文教育活动,增进了学生的人文知识,进而内化为每个学生的“人文精神”和人文品格。

(三)创新教育形式,努力提高教育效果。

适应青年学生兴趣广泛、喜新好奇的年龄特征,我们积极探索新形势下诗教和人文教育的新载体、新形式,体现了“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时代精神,教育效果明显提高。

  古典诗词虽然蕴涵丰富的文化内容,但表现形式已经与当代青年有一定的距离,新形势下的诗教活动必须有青年喜闻乐见的形式,这样才能吸引青年,教育青年。多年来,我们在诗教的载体上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形成了诗词吟唱会、诗书画笔会、人文之旅、人文讲座等多层次、多形式的诗教体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特别是其中的“文化之旅”更具创新意义。该活动将西湖周边的人文景观作为人文素质教育的活教材,由骨干教师事先实地考查并结合典籍历史资料精心备课,再将课堂搬到大自然中,在教师的现场引导、讲解下,用半天或一天的时间让广大同学在西湖山水与人文景观中去充分体悟祖国丰厚的人文底蕴。这些活动,润物于无声之中,其丰富多彩的形式,活泼融洽的氛围广受学生欢迎。

有计划地开设人文讲座,着力营建学院浓郁的人文学术氛围。我院邀请了国家教育部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主任、中科院院士、原华中理工大学校长杨叔子教授;中华诗词学会会长、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国家文物局局长孙轶青先生;中华诗词学会现任副会长梁东先生;中国作家协会张锲副主席;中国韵文学会常务副会长、湘潭大学中文系主任刘庆云教授;中国美术史论泰斗、中国美术学院终生教授、“鲁迅文艺奖”获得者王伯敏教授;中国书法家协会教育委员会主任、西泠印社副社长、中国美术学院、浙江大学双博导陈振濂教授等数十名文化学术界知名人士纷纷光临、课座我院,并为广大师生作了《科学人文相融则绿》、《人文精神与中华诗词》、《诗词艺术形象美》、《书画优秀文化与时代精神》、《人文精神与现代企业文化》等专题讲座。这些高密度、高层次、高品味的人文讲座一次次地掀起了我院师生员工学习人文知识,培养人文精神的热潮,极大地促进了我院的精神文明建设。

(四)艺化校园环境,注意开发隐性的教育内容

我院一贯注意建设优美的育人环境。在新校区建设过程中,学校对整体规划中如何融入人文精神的内容作了细致筹划,将校园建成为环境优美、气氛协调的文化教育场所。我们在院图书馆专门设置了诗词阅览角并配以一定的书画布置,图书馆的一层设置永久性的展览场地,定期布置书画、摄影、古玩收藏品等人文艺术展览,让学生在浓郁的人文氛围中去品味诗情画意。学院的二期工程中建有长达200米的艺术长廊,用来布置名家书画和师生的书画作品,既展示学院人文艺术教学成果,又美化了教学环境。校园橱窗中也经常有计划地展出兴华诗社、书法协会、美术协会成员的作品,促进了相互交流与学习。正因如此,我院的校园环境建设体现出了较为鲜明的人文精神和较为丰富的人文内涵,并起到了环境育人的积极作用。

三、实施以当代诗教为特色增进高职生人文素养的初步成果

在长期的人文教育实践中,我们注重求真务实,全面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着力促进学生人格的全面发展。校园人文氛围浓郁,学生品格和能力普遍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相应增强,对学院社会知名度的提升与品牌的确立也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促进成效,具体表现为:

(一)校园形成了浓郁的人文氛围。学院对人文教育的提倡和大量人文活动的开展,有力地提高了广大师生学习人文知识和参与文化活动的热情。人文社团如“兴华诗社”、“文学社”、“影视俱乐部”、“戏剧社”、“书法协会”、“美术兴趣小组”、“摄影协会”等纷纷成立;人文讲座按计划持续不断,《艺术欣赏》、《诗书综合创作》、《中国文化史》等人文选修课均有大量学生报名,每学期均至少开设四个班400多人。经过持续的人文熏陶,学生在行为规范和精神面貌上均有了很大的提高。

(二)人格全面发展,社会适应性普遍提高。人才的素质结构包括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一个人要有大的成就,除了良好的知识结构和能力外,在职业生活中的敬业精神、合作意识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而后者即是一个人的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是需要人文关怀和人文教育活动才能培育起来的。我院重视人文素质教育,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近几年人文素质教育的实践证明,我院的学生身心发展健康,无一人患有精神类疾病。毕业生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不断提高,毕业生一次就业率连续三年达94%以上。不少学生2-3年后成为单位的业务骨干,体现了极强的社会适应能力。

(三)有效地推动了人文课程的教学改革,提高了教学成效,并成功建设了相应系列教材。在原有《音乐欣赏》、《绘画欣赏》等课程基础上整合、拓展而成的《艺术欣赏》被确定为学院重点建设课程,2003年又被推荐为下沙高教园区校际选修课,教学效果良好。此外,我们还集中优势力量加强教材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中华诗词曲简明教程》于20024月由浙江古籍出版社正式出版。20049月,《中华诗教与人文素养》作为我省首批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丛书六本之一,由浙江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并被省高教学会列为高职、高专重点教材和素质教育读本向省内各高校推荐。

(四)塑造人文品牌,走上了人文兴学的道路。近几年我校的招生分数线逐年上升,2004年文科分数线列同类高职院校第一,理科第二,毕业生就业率达98%。这当然是诸多因素综合的结果,但不能否认诗教所产生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我们将诗教朝产业化方向发展,成功创设了全国首个“艺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培养全国首批文化领域艺术品产业经纪人。该专业开设以来,即为社会广泛关注,进一步提升了我院的社会知名度。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重视人文教育的传统,在新的时代和形势下,我们务必得坚持高等职业教育科学的发展观,不仅应重视学生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养,更要注重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我院希望通过多年的探索,为职业技术院校开展人文素质教育积累经验,并提供成功的模式。

注解:

①《江泽民出席唐宋名篇音乐朗诵会李岚清等与首都千余观众一同欣赏精彩演出》《人民日报》  (19990221日第1)

参考文献:

1、杨叔子 《经典需诵读  诗教应先行》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一期第1

2、梁 东《诗教—为了中华民族的振兴》 《教育与职业》2004年第一期第14

关闭窗口

中华诗教网 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下沙高教区东区学正街66号 邮编:310018 联系电话:0571-86928238  浙ICP备09058249号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如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网站将采取适当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