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诗词文化现代价值的精彩呈现
——浙江省诗路文化带建设的调查报告
中华诗词学会 浙江省诗词与楹联学会
为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发展和创新性转化”“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重要理念,浙江省2018年提出以“诗”串文为主线,以“诗”为点睛之笔,高质量打造浙东唐诗之路、大运河诗路、钱塘江诗路、瓯江山水诗路四条诗路文化带,全面展示浙江诗画山水、推进美丽浙江和文化浙江建设。2019年10月发布《浙江省诗路文化带发展规划》,诗路文化带建设在浙江大地上的全面展开,浙江省正在走出一条具有浙江特色的文化建设之路、生态文明之路和高质量发展之路。
今年四月底,中华诗词学会会同浙江省委宣传部、浙江省诗词与楹联学会对浙江诗路文化建设作了一次调研。现将有关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浙江诗路文化带建设的提出
1.由来和过程。
浙江山灵水秀,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的向往之地,更是中国诗歌的生发之境。1991年,新昌县民间学者竺岳兵先生首次提出浙东唐诗之路的概念,得到国内学者专家的认可。此后多年,围绕研究和开发浙东唐诗之路,学界和地方政府做了不少探索,积累了丰厚成果。在此基础上,2017年,浙江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要谋划实施“大花园”建设行动纲要,进一步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2018年,提出要把诗路文化带作为浙江大花园的标志性工程和浙江建设的一张“金名片”。至此,诗路建设正式成为浙江省的重大决策:2019年10月发布《浙江省诗路文化带发展规划》;2020年4月,浙东唐诗之路文化带建设正式启动,同时发布《浙东唐诗之路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2021年4月,发布大运河诗路建设、钱塘江诗路建设、瓯江山水诗路建设的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
2.四条诗路的界定。
——浙东唐诗之路:主线沿曹娥江—剡溪—椒(灵)江,包括宁波(奉化、余姚)—舟山支线,覆盖宁波、绍兴、舟山、台州等部分行政区域。自浙东运河转道古剡溪是名人雅士探访佛宗道源的求慕朝觐之路,王羲之《兰亭集序》、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孟浩然《越中逢天台太乙子》等名篇,吟诵了古越风情和灵山秀水。
——大运河诗路:主线沿江南运河(嘉兴—杭州段)—浙东运河,以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区域为核心,包括江南运河、浙东运河,覆盖杭州、宁波、湖州、嘉兴、绍兴等行政区域。大运河是历代诗人寻迹江南的重要文化水脉,张志和《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白居易《忆江南·江南好》、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等名篇,勾勒了江南古韵和丝路盛景。
——钱塘江诗路:主线沿钱塘江—富春江—新安江—兰江—婺江—衢江,包括浦阳江支线、义乌江至东阳江支线、新安江至安徽黄山市支线,覆盖杭州、金华、衢州、海宁市和诸暨市等行政区域。经钱塘江溯游而上是浙闽赣皖四省通衢水运要道,孟浩然《宿建德江》、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李清照《题八咏楼》,黄公望《富春山居图》等诗文名篇、传世画作,其诗情、哲思、画意绵延古今,承载了“浙”文化的精华。
——瓯江山水诗路:主线沿瓯江—大溪—龙泉溪,包括楠溪江—温瑞塘河支线、松阴溪支线,覆盖温州、丽水部分行政区域。瓯江、楠溪江是逸行山水之地,是中国山水诗的发源地,谢灵运《登池上楼》、沈括《雁荡山》、袁枚《大龙湫》等名篇佳作,开启和陶铸了瓯江山水诗路,展现了烂若披锦的瓯越文化风情。
四条诗路文化带空间范围覆盖全省了11个地市46个县市区,体现了浙江的文化之美、生态之美、气韵之美、活力之美,形成全省美美与共的生命体。
二、浙江诗路文化带建设成绩斐然
通过我们的调研了解,从诗词界的眼光看,目前“四条诗路”建设总体情况是:在推进以诗词引领的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发挥上,不断活化、物化和升华;在彰显诗路文化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经济价值和时代价值上,不断有新挖掘、新创造、新发展。在率先启动浙东唐诗之路建设后,其他三条诗路建设也紧紧跟上,各有特色,正在向“诗心自在、画景天成,浙学精义、东方意蕴”的高质量目标迈进。
1.诗路规划先行,诗路沿线各地已经和正在制订本地诗路建设规划方案。
如嵊州市在2018年开始编制《浙东唐诗之路核心区(嵊州)旅游总体规划》,新昌县近年相继出台了《新昌浙东唐诗之路战略规划》等一系列规划措施。其他几条诗路沿线地方政府也迎头赶上,比如温州和丽水两地关于《瓯江山水诗路三年行动计划》已经初成,等待对接和细化。杭州余杭区制订了《余杭区大运河文化带三年行动计划》等等。
2.立足文旅融合,一批诗路标志性建设项目正在落地。
浙东唐诗之路上的“中华第一高瀑布”天台山大瀑布建成运营,位于天姥山风景名胜区的鼓山公园建成开放,上虞、嵊州等地完成“诗画剡溪”曹娥江综合整治。大运河诗路上的德清县新市镇“运河新天地旅游综合体”暨三个半岛古镇保护开发项目已经开工。瓯江山水诗路上的温州江心屿“诗之岛”东园改造提升工程投资2个多亿,去年已经迎客。钱塘江诗路上的兰溪至建德水上诗路复航,梅城、寿昌等千年古城复兴有序推进。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技术,数字诗路e站永嘉体验中心已建成开放,嘉兴南湖区、杭州富阳区、绍兴柯桥区启动建设,计划3年内建成15个数字诗路e站。省级财政从2019年开始,四年投入20亿用于完善诗路沿线基础设施,带动周边城镇发展。
3.打造研究高地,诗路研究机构群体初步形成,研究工作深入展开。
省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成立了“诗路建设发展研究中心”,集成整合诗路沿线地区的诗词、诗人、景点、历史遗存和非遗传说等文化资源,构建完整的诗路文化数据库,开展系统研究。浙江省内一些大学和研究机构相继成立了各类诗路研究院所,成立了浙江省诗路智库联盟。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各地编纂出版了《唐诗之路唐代诗人行迹考》《浙东唐诗之路》《钱塘江文献集成》等专业著作40余部,发表相关论文400多篇,举办国内外学术会议20余次,接待国内外学术团组访问和考察500多次。
4.注重氛围营造,诗路文化活动精彩纷呈。
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摄制播出大型纪录片《唐诗之路》,全方位揭秘浙东唐诗之路,反响热烈。围绕“浙东唐诗之路”和“大运河诗路”两大板块内容,浙江电视台推出大型文化专题栏目《文化浙江·大讲堂》,播放总量突破500万次。联合大运河沿线7省共同举办“我身边的运河故事”征集发布活动,举办中国大运河带京杭对话系列活动,组织“诗路”诗词、书法、摄影主题采风创作展览活动,讲好诗路人文和历史故事。近年来全省各地举办了100余个重大文化活动,联动发力,让诗路文化成为舆论焦点、社会热点,走出山路,走出浙江。
5.加入诗路大合唱,诗路建设的辐射作用正在体现。
四条诗路建设,串联形成浙江全域发展之“链”。一些不在诗路沿线上的市县和乡镇也积极开展诗词文化活动,与诗路建设相呼应,形成了一种别开生面的文化建设大格局。比如湖州的长兴和嘉兴的平湖、嘉善,都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大运河沿线,但他们主动对接诗路文化带。长兴的江南红村连续多年开展红色诗词活动、县诗词学会与旅游部门合作推出环太湖诗词大赛。平湖林埭镇承接“浙西词派暨清溪文化研讨”活动、樱花小镇举行“一带一路”汉俳采风活动。嘉善云澜湾甜蜜特色小镇承办“青春诗会”等。活动有声有色,诗词影响面不断扩大,推动了当地的旅游经济和文化建设。
三、浙江诗路文化带建设的现代价值和重要意义
通过调研,从传承和发展中华诗词角度看,我们认为:浙江诗路文化带建设对传统诗词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使中华诗词价值在当代社会得到充分发挥,是古为今用的创举;浙江诗路文化带建设是传统文化现代化建设的一个标识,显著提升了中华诗词在当今的地位。浙江诗路文化带建设对传统中华诗词的系统性、规模性的推动,为发展全国诗词文化事业做出了表率,为中华诗词的普及、学习、创作、运用和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1.“四条诗路”建设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浙江探索。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指出“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诗路文化带是承载浙江文化振兴和产业发展的综合平台,是推进人文浙江建设的时代亮点,是“美丽浙江”大花园建设的诗意灵魂和标志性工程。“四条诗路”的建设,走出了文化建设的浙江特色之路,对深入践行“两山”理念,打造美美与共的现代版“富春山居图”,擦亮“诗画浙江”金名片,全面推进“两个高水平”和“重要窗口”建设、实现共同富裕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2.“四条诗路”建设是对中国当代诗词文化传承发展的浙江样本。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浙江诗路文化带建设把传统文化纳入现代化建设之中,是一项重大创新。浙江自古以来人文底蕴丰富,是传统诗词大省。诗路文化带建设充分发挥了浙江丰富的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以诗串文,以诗点睛,在浙江大地呈现出中华诗词文化的繁荣景象。中华诗词学会多年来在全国各地支持创建“中华诗词之乡”,其条件就是要有先贤的诗词遗产、当代诗词的情怀、经济社会的发展、组织策划的引领。浙江的诗路文化带建设激发了沿线许多地方创建“中华诗词之乡”的热情,已经建成的“中华诗词之乡”则通过各种形式维护、运用、提升这个品牌。如今,浙江诗路文化带建设在全国诗词界甚至整个文化界中引起了巨大的反响,成为中华诗词领域的浙江引领,起到了榜样和示范作用。
3.“四条诗路”建设是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浙江实践。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诗路文化带建设深刻体现了新发展理念,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赋予浙江“展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重要窗口”任务的平台和抓手。“四条诗路”是串联浙江文化精华之“链”,是串联浙江诗画山水之“链”,是串联浙江全域发展之“链”,生动诠释和践行了“两山”理念,鲜明展现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亮丽窗口。
四、浙江诗路建设对新时代发展中华诗词事业的启示
通过浙江调研,我们深深感到,浙江诗路文化带建设对推进中华诗词事业发展提供了很多启示:
1.要努力发掘和运用中华诗词的当代价值。
中华诗词在当代仍然具有无穷的魅力和强大的生命力。浙江“以‘诗’串文(文化)为主线,以‘诗(诗词曲赋)’为点睛之笔”来建设四条诗路文化带,充分运用了中华诗词在诗路建设中的核心元素作用。这启示我们:要充分认识和运用中华诗词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时代价值,切实通过类似浙江诗路建设这样的具体载体来落实中央关于继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要求,各级党委政府要把诗词文化工作与书法绘画、电影摄影、音乐舞蹈、小说散文等一样纳入当地文化工作格局之内,支持历代诗词名篇整理出版,支持当代诗词精品的创作,力争产生一批可以在城乡美化、文旅融化、产品优化、审美教化以及人民生活诗意化等等方面得以运用传播的优秀作品。
2.千方百计调动千军万马、激发千家万户投身中华诗词事业。
传承、繁荣、发展中华诗词是中华民族文化复兴的不朽事业。浙江诗路建设既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同时鼓励发动企业、研究机构、社会团体等以及广大群众等广泛参与,使诗路建设不仅是一项政府工程,同时也成为群众关注、基层支持、社会参与的全民文化建设行动。这启示我们,推动中华诗词事业的发展,需要构建整体发展、系统推进的新发展格局,千方百计调动千军万马、激发千家万户投身中华诗词事业。中华诗词学会多年来开展中华诗词之乡创建工作,通过诗词进校园、进机关、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进景区的“六进”,积极推动群众性诗词文化的普及提高活动,成效显著,有力地促进了各地的文化建设。中华诗词学会已经和即将成立20多个专业委员会,下一步将加强总体指导,与各省市诗词组织携手工作,让越来越多的人爱诗词、学诗词、诵诗词、写诗词,推动中华诗词的繁荣和复兴,真正使当今中国无愧于“诗的国度”的美誉。
3.充分发挥诗词社团组织的社会功能,积极主动服务党委政府中心工作。
诗词工作既是文化建设的组成部分,还是丰富群众精神生活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载体。浙江的诗路建设因“诗”而流光溢彩、“诗”因诗路建设而倍增生机。在诗路建设中,浙江各地的诗词组织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专业作用。这启示我们,诗词社团在当前各项建设特别是文化建设中大有可为。诗词社团参与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才有地位、有活力。要通过诗词的普及培训、创作研究、宣传运用等多种方式服务中心工作、参与文化建设、助力经济发展,努力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一支的重要专业力量。各级党委政府要重视和支持诗词社团,发挥它们的作用;各级各类诗词社团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内提能力,外扩影响,用好有利资源,克服工作困难,努力成为各级党委政府想得到、看得见,使得上、用得好的民间社团组织,以适应当前各地日益高涨的文化建设的需要。
(调研组成员:中华诗词学会周文彰、林峰、张存寿、李建春;浙江王骏、尚佐文、周进、郭星明、吴蓓、朱庆文。执笔:林峰、王骏、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