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诗教网
 首页  诗教理论  诗教经验  诗词资料  诗界瞭望  诗乡诗教  关于我们  校园主站 
当代诗词
当前位置: 首页>>诗教理论>>正文
以“中华诗词之乡”赋能“宋诗之河”推进常山共富发展的经验和建议
2023-11-02 13:41   浙江省诗词与楹联学会

摘要:浙江山区26县高质量发展暨山海协作工程,是我省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的重大举措,衢州常山县是26山区县之一。作为“浙西第一门户”,常山县紧紧抓住常山江“宋诗之河”这一宝贵历史资源,以文兴河,以文促旅,以文化人,走出了一条山区县乡村振兴的成功之路。本文深入分析了常山县共富发展的资源禀赋、经验做法,以及改进方向,提出了相关建议, 主要观点如下:

●以“宋诗之河”为抓手,充分重视中华文明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与和平性,以此推动常山县文化旅游进一步繁荣、构建具有常山特色的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样本。

●以“诗词之乡”为平台,着力“六进”,做到发扬光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掘坚守革命文化、发展培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三统一,带领全县人民走好文化自信之路。

●以“诗性人文”为底色,在共同富裕中实现精神富有,在现代化先行中实现文化先行,使全县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传递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增强发展动力,增进人民团结,一体推进常山共富发展。

一、总结常山县诗联文旅经验是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题中之义

(一)总结常山诗联文旅经验是贯彻落实“八八战略”的生动实践

20年来,“八八战略”引领浙江各项工作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发挥八个方面的优势、推进八个方面的举措”已然成为常山县干部群众科学分析面临的优势和条件,正确决策发展改革的法宝。2018-2019年,当浙江省酝酿和发布《浙江省诗路文化带发展规划》之际,常山县紧密结合自身优势,提出钱塘江诗路上的常山江文旅规划,先后经历了“唐诗之路”“宋诗之路”的酝酿阶段,最后聚集众智,定格为“宋诗之河”,既紧贴历史脉络优势,又回应时代文旅发展需求,成为常山过去五年来再次闪亮的一张新名片。

(二)总结常山诗联文旅经验是学访“千万工程”的时代必由之路

“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一项重大决策。常山县作为“八省通衢,两浙首站”历史要津,将美丽乡村建设任务放在首位,认真落实“千万工程”,推进乡村全域旅游,打造了芳村镇芳村村、新昌乡黄塘村、辉埠镇彭川村、青石镇砚瓦山村等一批美丽乡村特色精品村,延展了文化研学线路,扩大了游客涵纳量,提升了乡村美誉度,对推进常山文旅经济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三)总结常山诗联文旅经验是以诗性人文精神引领社会文明从点上好风景向全域好风尚转变

2019年,浙江省诗词与楹联学会首届“青春诗会”在常山举行,并授予常山为浙江省诗词之乡。常山县以此为契机,配合“宋诗之河”的文旅品牌建设,着力在人文精神和社会风尚方面下功夫,先后培育建设了芳村镇诗词楹联创作基地、县职业中专诗教示范单位、招贤镇招贤村诗词之村等省级诗联文化品牌,时隔五年,2023年,浙江省诗联学会第五届“青春诗会”再次在常山举行,表明常山县在诗性人文精神和社会风尚建设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二、诗词立心,文旅铸魂,以诗性文化赋能“宋诗之河”是一体推进常山共富发展的内在逻辑

(一)以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诗性人文化育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与现代文明

“入其国,其教可知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语出《礼记·经解》)千百年来,诗性文化教育是塑造人文精神的重要途径,诗能抒情述志,短小精悍、易于传播,深受百姓喜爱。我们党十分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习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常山县委、县政府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先进文化的三者辩证统一,高度重视“诗词之乡”创建工作,并将其与全县其他中心工作同部署、同推进,注重顶层设计,强化要素保障,凝心聚力抓实效,全力以赴创精品,已经成为塑造新时代诗性人文底色的重要方法,也成为了建立中华民族文化自信、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基础性工程。

(二)通过诗词之乡的建设营造社会文明风尚,打造宋诗之河——诗词之乡——文明之县的系统工程

诗性是人文的底色,但也需要表象的展现和社会的传播,常山县古今面貌的巨大变化,不能仅仅停留在古诗词的留连情结,而应让当代的诗人把心中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说出来、写出来、吟出来。常山县党委政府各级干部善于从诗风中去体察舆情,感受民意,引领风尚,做好当代的“采风人”。中小学教育、重要文化场所诗联、旅游景观文字和老年人文化生活是党和政府必须占领的重要文化阵地,体现一个地方的社会文明程度,必须正本清源,从祖国语言文字运用的规范上着手抓好抓实。常山县制定出台《常山县文艺发展扶持奖励办法》,从人才引进、重大作品创作、获奖作品(人才)、优秀文艺作品等8个方面给予最优的政策。

(三)重视诗联文化的社会传播和渗透效应,联合诸种姐妹艺术,搭好文化的台,唱好经济的戏,一体推进共富发展

诗词楹联曲赋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载体和书法、美术、音乐、戏曲、舞蹈等诸种艺术有着天然的联系,都以诗性感染社会大众。甚至在当代的经济生活中,诗词楹联曲赋以其短小精悍的载体特征,也有着独特的用武之地,小到一方餐巾,大到列车外观等等,无不可以施展其宣传传播的渗透效应。常山县一句“一切为了U”,将常山的柚汁美誉传遍了大江南北,那么如何在更多的载体上,将常山的美景、美品、美人物、美环境更多地发掘出来、宣传出去,相信一定会为常山经济的共富发展开辟一块崭新的天地。

三、常山诗联文化推进文旅经济发展的做法及成效

(一)构筑了“宋诗之河——诗词之乡——文明之县”的系统化建设结构

2018年,县委县政府发布《关于打造常山江“宋诗之河”的实施意见》,成立常山县打造常山江“宋诗之河”工作领导小组,由县委常委、宣传部长任组长,分管文教副县长为副组长,相关职能部门、沿线乡镇(街道)负责人、常山江宋诗之河文化研究会负责人等为成员组成。近日,又发布《常山县创建“中华诗词之乡”工作方案》,升格组建“中华诗词之乡”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县委书记担任,副组长由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和分管副县长担任。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县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任办公室主任,负责组织协调日常工作。推进工作扎扎实实,要求各单位主要领导亲自抓,部门间通力协作,打破职责界限。五年来,围绕宋诗之河和诗词之乡创建,常山县好戏连台,诗词之乡、诗词之村、诗教示范单位、诗联创作基地等相继创建成功,石博园、三衢石林等一批景区陆续建成开业,常山港“宋诗之河”462米长的核心诗画浮雕段也已完工开放,“宋诗之河”芳名鹊起,声誉远播。2022年,累计接待游客176.5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0.2亿元。常山县真正成为一座省内外闻名的文明“诗城”,先后被评为现代旅游根据地、农文旅促进共同富裕试验区和中国民宿研学基地,文化品牌列入全省首批文化标识建设创新培育项目。

(二)形成了“诗心凝结——系统推进——基层创新”的文化建设体系

常山县不仅着力做好诗的城乡形象工程,还将诗性融注于心,以诗心明党心,以诗心连民心,以诗心凝人心。把创建中华诗词之乡的任务明确写入党和政府的工作报告中,将宋诗之河文化带建设和文化文明双高地打造紧密结合,围绕全域文化繁荣、全民精神富有,不断增强先进文化凝聚力,坚守意识形态主阵地。鼓励基层大力文化创新,在学校、农村、社区、景区等文化传播平台上,活跃着一批当代诗人,每年的诗词联曲赋创作在1000首以上,原创楹联送福送春联活动经年不衰,从各个侧面反映了常山县社会经济建设的可喜变化。2023年,与其他文学艺术团体及媒体联袂合作,开展了“宋韵诗情·情系常山”——常山县“宋诗之河”文化品牌推广活动,在杭州、衢州、绍兴安排了三场宋诗达人推广展演,极大地丰富了常山县的文化生活,起到了以诗词立心、以文旅铸魂的重要作用,推进了当地的文化文明建设。

(三)绘就了“景靓货俏——村强民富——美丽和谐”的乡村人文画卷

宋诗之河在古人的名篇佳什是一道亮丽的风景,同样在今人的诗作中也会展示新的面貌,不仅如此,常山三宝、常山美食、常山慈孝、常山人物等,也都通过诗联作品的推介而传向四面八方。这些作品无疑为常山的特色产品和服务业打了一批精美的广告。与新华社联合举办中国首届乡村振兴品牌大会就成功地将常山柚汁推向全国,“一切为了U”,在推介产品的同时,也向世人诠释了常山的人文精神。

四、下一步提升方向

(一)全面推进诗词楹联进学校、进农村、进企业、进社区、进景区、进机关,开展中华诗词之乡创建

中华诗词之乡创建任务已经被列入县党代会报告,也已有了一支诗人队伍和一定的创建基础,下一步应当补短板,强运用,在学校、农村、景区“三进”继续发力的前提下,补上机关、企业和社区的创建短板,按照中华诗词学会的创建要求,与省诗联学会紧密合作,提高诗联作品质量,扩大诗联传播的影响,提升诗联运用的价值,打造诗联环境的氛围,扎实推进创建活动。建议与中华诗词学会或中国楹联学会合作,开展一次全国性乃至全球性的诗联征集或者赛事活动,也可结合石博园景观建设,打造一处有影响的当代碑林。

(二)创新体制机制,正确处理重要文化场所和旅游景观设施中的存量和增量问题

针对全省乃至全国大部分地区的景区诗联文化欠规范的问题(浙文旅资源〔2021〕38 号),结合常山宋诗之河景观建设实际,配合全省宋韵文化传世工程建设,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在全省率先创新体制机制,成立常山县重要文化场所和旅游景区景观诗联文化专家智库(暂名),并发布相应的实施条例,查清景观诗联存量底数,并建档立册,规范增量施工建设,努力为后代留下可以传世的优秀文化遗产。

(三)开拓思路,为常山牌产品与服务勤吆喝,多搭台,一体推进常山共富

重视常山特色产品与服务的诗联品牌传播,加强产品服务包装设计中的诗联元素创新植入,引导产品与服务节庆活动中的诗联相关艺术展示,以诗联作品拓展产品服务的广告载体与市场渠道,提升产品服务的增加值,线上线下互动创新商业模式,引流品牌消费,服务常山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比如,可在目前“一切为了U”乡村振兴品牌高铁列车厢外广告的基础上,合作开辟车内餐巾、椅巾的软装广告,拓宽广告内容,关注文旅引流。

(四)抓好一老一小的诗联文化普及与提高,办好媒体平台,守好红色根脉,让更多的热爱常山的心声得到传播

结合常山红色教育基地的发掘和建设,重视中小学生和老龄群体中诗联创作力量的培育,以诗性修养培养青少年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引导和发挥老龄群体的创作力量服务常山社会经济共富发展,在《诗联浙江》等各类融媒体平台上,开辟相应的诗联版块,聘请诗德诗艺双馨的诗联家参与把关诗联作品质量,用好的作品宣传党的方针政策,表达民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让更多的人参与到中华诗词之乡创建中来,为常山的文化文明双高地建设打造一支生力军。

(本文为浙江省社科赋能山区[海岛]县高质量发展行动研究成果)

浙江省诗词与楹联学会供稿

关闭窗口

中华诗教网 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下沙高教区东区学正街66号 邮编:310018 联系电话:0571-86928238  浙ICP备09058249号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如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网站将采取适当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