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平愿寄兴强国,一辈希求化绮霞”
——孔汝煌《诗教文化刍论集》序
杨叔子
我早有希望,希望孔汝煌同志关于诗、诗教文化能出版一本专门的集子,将他的学识财富传之于世。《诗经》云:“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我忧什么?求什么?就是孔汝煌同志的学识与人品,这两者能否传之于世,而这两者不可分割。学识是躯体,人品是灵魂。躯体承载着灵魂,灵魂体现于躯体。当我读到这本集子的初稿,我感到有太多的话要写。那就作为所谓的“序”吧!
我与孔汝煌同志交缘于诗、诗教。2004年中学诗词学会诗教委员会成立前,他与我久已熟悉的梁东同志前来访我,专门商谈,为邀我兼职诗教委主任一事。稍后,学会与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合作成立了中华诗教促进中心,它是诗教委的协作机构,所编《中华诗教》报作为诗教委员会的工作內刊。梁东同志负责诗教委常务工作,并与浙经院俞步松书记兼任促进中心主任,孔汝煌同志是中心二位副主任之一,仼《中华诗教》报主编,负责相关业务。刊物受到浙经院的有力支持,办得有特色、有影响,我也乐于提供些稿件作为支持。此后十几年中,孔汝煌同志不仅在诗教工作上给我具体帮助,更与我长期进行诗词创作及其经验交流。他经常引用杜牧的一句诗是“直道事人男子业”,因而不论是对工作,还是对我的诗词,都能提供中肯的批评建议,在我心中,渐渐把他认作良师、益友。我十分推崇韩愈《师说》一文,“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能者为师”,这是科学的、实际上的真情。从而,对他的为人、学识与追求,我也有了深入的了解。他虽然从“反右”起的二十多年中,历经坎坷,饱尝苦难,长期遭受了不公正的待遇,但坚贞不渝,不改报效国家、奉献人民的初衷,尤其是退休前后的十七、八年中,默默耕耘在诗教文化这方既古老而又新鲜的园地里。作为本文题目的两句诗是我对他赠诗中的一联,表达了我的一点真切的感受。
孔汝煌同志这部诗教文化论稿,虽非集中写成,但却清晰可见到:有一条完整的思考──践行之线缀连着这一组组佩玉串珠,构成了一幅诗教文化的美妙而涵义深长的图景。
诗教文化是民族文化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这是当代诗教工作者的共识。正如马凯同志在2012年9月28日“首屆诗词中国大赛启动仪式”致辞中所说:“在孔子诞辰日启动‘诗词中国'创作大赛,再次向世人展示,尽管经过历史曲折,但先贤们创造的中国诗教文化传统并没有断失,相反仍在延续和发展。”孔子在《论语》中指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我想,“兴于诗”,实际上是指文化是源头,文化就是以“文”化人,以“人”化文,根本就在形而上的“人”、“文”上。
孔子作为万世师表,世界教师节被联合国定位孔子诞辰日,联合国总部大厅中,悬刻着孔子的名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诗教文化是最具中国特色的教育文化,历史悠久,内涵丰富,正焕发着蓬勃的当代生机。综观孔汝煌同志的这部论稿,有着显明的认识逻辑系统。从对文艺思潮的回溯中辨证当代诗词不唯抒情,更重尚智;不仅重外表的言行,更重精神的升华;“诗”“教”和谐,“真”“善”统一,以美为其本色。从诗学的文化系统论辨证诗教作为文化的古今源流,应是中国特色的诗教文化;诗教文化的本质是审美文化,核心是德育文化,聚焦于创新文化,指归在人格文化;提出将诗教文化纳入文化素质教育主渠道,这是明智选择;进而归结当代诗教文化的育人功能观:养心立德,启智育灵,审美陶情,砥砺人格;当然,这还论及了政治、社会、校园等文化生态因素对诗教育人功能能否实现的影响;从而建构了作者心目中的古今、柱础、功能、生态诸维度的诗教文化时空大厦,堪称当代诗教理论的一家之言,其中不乏继承中有创新的精当之论。如从孔子诗教的和谐论到毛泽东诗教的高峰说,当代大诗教观,诗教文化与文化通识论,诗教文化的广义美育论,培育创新与诗教创新说以及诗教文化的科学精神论,当代诗教文化理论个案研究,如就我个人所提出的一些诗教认识所作的系统梳理与批评论述等。此外,孔汝煌同志还高屋建瓴地在诗词评论、创作论与诗词教学论方面,以及编著于新世纪初的《中华诗词曲联简明教程》与《中华诗教与人文素养》等中,都有他人未论及的独到见解与鲜明特色,由此可见作者深厚的文化、教育、美学、诗学乃至科学等方面的素养以及十分可贵的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
孔汝煌同志作为当代有相当影响的诗教工作者,不仅学而思,著而论,更重起而行,作而研。除了配合与帮助梁东同志在社会诗教领域作了不少实实在在的调研工作,写出了一批有见解的、有影响的调研报告,还为学会召开的历次全国性诗教创先经验交流会的策划组织、准备文件到编辑论文等做了许多既独具见解而又十分具体的工作。使我印象尤为深刻的是,孔汝煌同志坚持十几年如一日,为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的诗教文化工作呕心沥血地敬业奉献。他出色的工作得到学校历届党委的支持。他在校党委的支持下,广泛团结校内外的诗教工作者,协力打造了该校以诗教为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品牌;在校党委主持下,进一步发展为素质教育、和谐育人项目,这些项目的成果屡获省、部乃至国家级教育成果奖。浙经院的诗教与校园文化建设的经验,犹如关不住的满园春色,早就引起了教育部高等学校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的重视,他们特邀孔汝煌同志参加了2005年10月在清华大学召开的“高校文化素质教育开展10周年纪念暨教指委第四次工作会议”,他所提出的使诗教纳入文化素质教育主渠道及将高校文化素质教育延伸至高职院校的建议被收入会议论文集与纪要。我之所以特别提出这一点,是因为当时文化素质教育主要在本科院校开展,而高职院校在数量上却已占全国高校的“半壁江山”。这一建议得到了教育部领导在总结讲话中的回应。此后,教指委牵合深圳、顺德与浙江等有关高职院校,促成了2007年4月在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召开了有70余所高职院校参加的全国首屆文化素质教育工作研讨会,启动了高职院校开展文化素质教育工作。校园诗教也引起了贵州大学、中山大学、江汉大学等部分高校的更多关注,如2010年11月由中华诗词学会与教指委联合主办,由江汉大学承办的全国首屆高等学校诗教工作会议暨当代中华诗教理论研讨会在武汉顺利举行。孔汝煌同志在这些重要的活动中参与了策划组织,在不少重要问题上与有关各方商议联络,起到很好的协调作用。
通览孔汝煌同志的这部书稿,回忆我与他交往十几年的点点滴滴,印证着孔汝煌同志是诗教文化事业的虔诚信仰者、勤奋探索者和笃实践行者。我想引用《诗经》上一位宋国女子的话。她虽当了郑国王后,却深深怀念祖国,而发出内心的感慨:“谁谓河广?一苇杭之。谁谓宋远?跂予望之。”孔汝煌同志就是如此情系诗教与诗教文化。
他的这些理论认识主要来源于亲身实践,而这些亲身实践将会对当前与未来的诗教文化工作有一定参考价值。谨以此读稿感受为序。并将我写于2015年3月10日的七律《读汝煌“整理旧稿书怀四首并序”感和(二首,其一)》录此,以贺书稿出版,并期待诗教文化事业进一步发扬光大。
根深叶茂远飘香,文化熏陶根固強。
诸子百家皆涉猎,群经众典早攻忙。
孜孜探索攀登旅,默默操劳教育乡。
乐在其中君知否?精华传统灿星光。
我也期待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进一步发展诗教文化工作,以期待根更固、叶更茂、香更远、高等职业人才不断地涌现。
杨叔子于2015.12
(杨叔子先生为中科院院士,原华中理工大学校长,教育部高等学校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主任,中华诗词学会名誉会长,中华诗教委员会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