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诗教网
 首页  诗教理论  诗教经验  诗词资料  诗界瞭望  诗乡诗教  关于我们  校园主站 
当代诗词
当前位置: 首页>>诗教理论>>正文
孔汝煌:散宜生诗的人文精神略论
2020-05-26 08:49  

散宜生诗的人文精神略论

孔汝煌

关于人文精神和人文教育,在古藉中有很多经典论述。《周易•贲卦•彖辞》说的“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大学》说的“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概括指明了人文即文明,人文教育的目的是使人明德、亲民、至善,从而化成天下。这个看法现已越来越被各国有识之士广泛认同。“1988年1月有当代2/3的诺贝尔奖的得主聚集在巴黎开会,会上发表宣言,第一句话就是: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首2500年去吸收孔子的智慧。这句话值得深思!”(周远清《加强文化素质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中国古代把《六经》之教作为人文教育的主要课程。其中《诗》教的作用是通过陶冶感情,体现人应是与他人、自然乃至宇宙万物共鸣并臻和谐的感性人。诗教是《诗》教的广延,但始终以人文精神教育为其主要目标,人文精神随时代而发展,诗教亦然。探求散宜生诗――“作者以热血和微笑留给我们的一株奇花”(胡乔木《序》)的人文价值和诗学意义以丰富当代诗教和人文教育是本文的目的。

一、知道、体道——散宜生的劳动诗

人文的内容可分为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庄子在《知北游》中概括为人文知识来源于“知道”,而人文精神来源于“体道”。《老子·四章》更说“孔德之容,惟道是从。”强调大德之行服从于道,即德行体道的观点,是对人文精神的实质概括。

散宜生诗的《北荒草》是以劳动为主要题材的杰作,是聂绀弩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知道、体道的独特艺术表述。这批杰作大体有以下几种类型。一类是热情讴歌劳动生活本身的,如《刨冻菜》。首联美化劳动对象:“白菜隆冬冻出奇,明珰翠羽碧琉璃。”颔联美化劳动场景:“故宫盆景嵌珠宝,元夜花灯下陇畦”。颈联讴歌劳作者的形神:“千朵锄刨飞玉屑,一兜手捧吻冰姿”。尾联写劳动者得而复失的心理:“方思寄与旁人赏,堕地惊成破碗瓷。”显然有借题发挥的谐笔,但主旨是歌颂劳动生活。另如《夜战》、《冰道》、《拾野鸭蛋》等都是此类佳作。另一类是通过写劳动场景歌颂劳动者,代表作如《给马飞天送饭》,热情讴歌女拖拉机手的现代劳动女性之青春美:“车上姑娘和汗下,雨中芍药让人清。”借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女神”比喻女拖拉机手,所以结句说:“君自飞天我地行。”另如《女乘务员》、《伐木赠张先怡》、《排水赠姚法规》等都是劳动者熠熠生辉的肖像画。第三类是在吟咏劳动中以联想比兴手法寄寓人生信念和豪迈情怀,此类名篇佳句甚多;“缚得苍龙归北面,绾教红日莫西锉。”(《搓草绳》)“一担乾坤肩上下,双悬日月臂东西。”(《挑水》)“欲把想思栽北国,难凭赤手建中华。”(《削土头种伤手》)“天下人民无冻馁,吾侪手足任胼胝。”(《麦垛》)“满怀流水高山意,一片苍松翠柏心。”(《伐木赠董汉岑》)……。第四类是绀弩擅长的杂文笔法,常是借劳动借题发挥的曲笔,在滑稽中使人倍觉沉重,《推磨》是此类代表作:“百事输人我老牛,惟余推磨稍风流。春雷隐隐全中国,玉雪霏霏一小楼。把坏心思磨粉碎,到新天地作环游。连朝齐步三千里,不在雷池更外头。”借描写推磨,语语双关,对左棍指挥下的思想改造、反右、大跃进和个人处境的讽刺、谴责、感慨皆蕴其中而以轻松安详出之。第五类是在特定的屈辱的劳改生涯中涉笔成趣,戏谑调侃,作者自嘲为阿Q精神的谐笔,成为聂诗特殊的亮点和标识。如《球鞋》:“不知吾足果何缘,一着球鞋便欲仙。山径羊肠平似砥,掌心鸡眼软如锦。老头能有年轻脚,天下当无不种田。得意还愁人未觉,频来故往众人前。”《拾穗同祖光》也是此类精品,当然这类诗仍有寄托,所谓寓庄于谐,这就与浅薄的打油相区别。

散宜生诗中劳动题材的作品以其特有的熔歌颂、讽刺、鞭挞、诙谐、调侃为一炉的“绀弩风格”顽强地表述着一位身处逆境的老共产党人的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纪录了几乎是殉道者般的“知道”、“体道”的艰难历程。禅宗说:“担水砍柴,无非妙道”。此之谓乎?

二、骨气――散宜生的“三台”诗及其它

著名学者季羡林先生1995年12月8日在北京大学举行的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报告会上把我国优秀传统的人文精神集中概括为“爱国主义”和“骨气”两点。杨叔子院士认为“这是高度的概括,‘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是爱国,‘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是有骨气。”(杨叔子《永必重求真,今应更务善》)作为老革命家、杰出诗人的聂绀弩也继承了以刚贞、节操为主干的骨气。在其“三台”诗即《琴台》、《钓台》和《金台》诗中有集中体现,尤以《金台》诗为深刻苍劲。

《金台》诗是四首连章体,借咏燕昭王用郭隗之谋筑黄金台招贤的历史故事分别从不同侧面批判表达了同一主题:士为知已者死,不可以利诱之。第一首指出招贤需有明君的气度。“七十二城俱下矣,望诸君尚何为哉。”高鸟尽,良弓藏是历史上许多才士的共同命运,“英才奇迹惊神器,庸主私心尽鬼胎。”所谓功高震主,祸不远矣,这首是从燕昭王说的。第二首揭示利诱而至者不过是碌碌之辈,直斥金台招贤并非良策,是就郭隗说的。倘若“我真好士自多才,”而今“非才碌碌邀奇赏,国士惺惺肯远来?”岂不闻“预让桥边无货贿”?王安石《读孟尝君传》斥“孟尝君好士”也说:“鸡鸣狗盗之出其门,此士之所以不至也。”可谓异代同悲。第三首就慕利而来的“剧辛乐毅果何物”说,直斥“士以金来士良丑”,形成对比的是:“马因闲死马堪哀。”结尾“黄金今不预人才。”似是颂辞,但从整体结构的和谐看,或许只是反话。第四首就金台招士的严重危害后果说,“七十二城馀鬼哭,火牛阵血动天哀。秦兵一出燕齐举,渔簏愁无鹬蚌猜。”证明“远人却为黄金来”的乐毅实为误国秧民之辈。总结出“郭老昭王皆鼠目,一匡天下两樗才。”以利诱士,到头来只能是赔了黄金又祸国,教训深刻。

聂公对“黄金台”题材似乎情有独钟,在一切可能关联的场合借题发挥,“曾闻买骨来多士,行见挥鞭上九霄。”(《马号》)“燕昭台畔雨潇潇。”“手散黄金成粪土。”(《清厕同枚子》)“净扫浮云瞻玉垒,同骑骏马觅金台。”(《有赠》)“我在黄金台畔住,几时慕杖款荆扉。”(《柬钱》)“死虽市尔千金骨”,“吕梁望见燕台来。”(《代答》)等等借金台招士或讽刺,或调侃,或希望,而核心都是抗言当时被左公们歪曲了的党的人才政策。在那个特定的年代里,这当然需要巨大的勇气。

绀弩的骨气诗还表现在对执行极左路线推波助澜者的横眉冷对。如对胡风冤案的罗织者,他一针见血地指斥:“错从耶弟方犹大,何不纣庭咒恶来。”“恶来”就是在把耶稣送上十字架上起关键作用的“总督”之类。“不是风流是泪流,此身幸未辟阳侯。”(《和何满子、卢鸿基》)“愁大盗来惊月好,连仁带义广寒偷。”(《冰轮》)在江青野心毕现的当时,不少名流学者写文献诗,劝进效忠,聂公以未成“吕后”的宠幸为荣,进而揭露四人帮以革命的名义窃国篡权的危险,这该是对革命信仰何等样的忠贞气节。正以此,聂公有时甚至敢于批评最高,《咏珠穆朗玛》即是显例。“珠穆朗玛志冲霄,苦被白云抱住腰。”“忧天可作警天柱,过海难为跨海桥。”“金身亿丈不容描。”褒中有贬,对照后来的正式说法,绀驽的批评公允而深刻。

有人戏称聂大胆,此乃大智大勇,骨气使然,忠介使然,信仰使然,“忠不避危,爱无恶言。”(《晏子春秋·外篇七之十一》)聂诗中这类要冒生命危险的批评与无端兴谤,恶意诅咒绝不相类。

三、“以身观身”、“朋友信之”――散宜生的述怀、赠答诗

“《老子·五十四章》说:‘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简言之,以自己认识自己。所以人文的内容是人认识自己”。(涂又光《论人文精神》)“朋友有信”是古典道德规范的“五伦”之一,在人文素质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美国哈佛大学于1967年创立的《零点项目》的现任主席霍华德·加德纳提出的认知多元智能理论中把知己、知人列为人类至少应有的七项智能中的二项,可谓中外古今哲人所见略同。

聂公的许多低徊沉郁的述怀诗是他在逆境中自知自强的心路历程纪录,自寿诗是述怀诗中的代表作。《八十》三首表达明快,章法老到,风格沉郁而不苍凉,“平生自省无他错,短在庸凡老始知。”正话反说,表明了不屑世故,不作乡愿,坚持真理,至死不悔,这是第一首的主旨。“居家不在垂杨岸,暮色苍茫立劲松。”写出了“一朝秦镜白头翁”的傲岸心态,这是第二首的主旨。“五台师范花和尚,狗肉喷香诱戒刀。”说出了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决心,这是第三首的主旨。“南洋群岛波翻笔,北大荒原雪压诗。”“小园枯树悲风劲,下里巴人楚客工。”“此地无银三百两,前身相马九方皋。”《八十》三首中对自己历史脚印的回顾不单是肯定却有几分自负。

其它的述怀杂诗尚多,如《六十》、《即事》、《杂诗》、《对镜》、《六十赠周婆》、《自遣》、《夜读》、《年初自嘲》、《代周婆答》等无一不是剖露心迹之作。“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论语·颜渊》)绀弩的述怀诗是他不断自省、自知、自强、自信的忠实纪录。

散宜生诗的《赠答草》是正直、诚信的友谊颂歌。集中的赠胡、悼胡诗是代表作,是聂公赠同一人的最多最好的诗作。在那个特殊年代的特殊处境中,作诗和诗本身都是“同心而共济、始终如一,此君子之朋也。”(欧阳修《朋党论》)的友道宣言。这批赠悼诗以实事真情为灵魂:“戚忧贫贱平生事,衰病流徒未死情。”(《血压》其一)满盈着从同一战壕走来的战友切谊:“何不驱鱼盈涸辙,使之君我共情长。”(《有寄》之四)洋溢着企盼与期待:“净扫浮云瞻玉垒,同骑骏马觅金台。”(《有赠》之四)但这希望是如此渺茫:“驴背寻驴曾万里,梦中说梦已千场。”(《有赠》之三)接着是破灭后的失望:“补天共比通灵玉,画虎人比告朔羊。”(《有赠》之三)留下的是无边的痛苦与思念:“怀沙哀郢回风里,一片孤城万仞山。”(《有怀》)为因三十万言书罹罪表愤慨、寄同情、鸣不平:“无端狂笑无端哭,三十万言三十年。”(《胡风八十》)肯定着共同信念不可动摇:“三十万言书好在,岂真吾道遂全非。”(《血压》之二)这正应了“同明相照,同类相求。”(《史记·伯夷列传》)而“势利之交,古人羞之”。(《世说新语·忿狷》)质之于“昔时朋友,”后是“犹大”和“总督”们以为何如?

四、生变之道――聂绀弩旧体诗学观及其意义

郭齐勇《中国哲学资源的当代价值》一文从管理学角度对我国古代哲学进行提炼,概括出生、变、和、中、敬、群、无七个原则。人称《周易》为“变”经,《老子》则通篇讲变化之道。可见从人文精神看,创造和变通以求生存发展是符合生命万物普遍规律之“大德”。散宜生诗正是生变之道在旧体诗创作和发展领域的生动体现。这里重点讨论聂绀弩本人的旧体诗学观以及对自己作品的评价。散宜生的一篇自序、一篇后记和少数几篇涉及诗论的诗作,大体上表明了他的旧体诗观。证之以他的诗作和十余年来众多学者的研讨与公论,基本上印证了其论诗主张和创作实践相吻合。其要点如下:

(一)关于诗的本质。聂公是缘情说者,兼取言志。他在《自序》中说:“以为旧诗适合于表达某种感情,二十余年来,我恰有此种情感,故发而为诗。”而在《人境庐诗》诗中说:“所忧家国未全虚”。《序诗》中则说“吾谋全是亦全非。”这些又表明他赞同并实践以诗言兼济独善之志。

(二)关于旧体诗存在与发展价值。聂公持肯定态度,他在《自序》中说:“大概因为越在文坛之外,越是只认为旧诗是诗,其中有传统、习惯甚至与民族形式、旧瓶新酒之类有关。”

(三)关于作旧体诗的当代人的主观条件,聂公十分注重思想政治素质。他在《人境庐诗》中严厉批判黄遵宪反太平天国的诗作道:“思想千年旧士夫。”“坚敌人民难卒读。”在《后记》中他详论了新文化和传统文化的关系,主张要努力学习“新东西”再来审视“旧东西”。

(四)关于旧体诗的创作领域和方向,聂公是现实主义者,在创作领域方面主张探索开掘,歌颂新事物。他在《人境庐诗》中肯定黄遵宪诗作的现实主义道路:“主题当日粗诗史,”“镜花缘里真天地,奴乐岛中好画图。”在《自序》中则对以劳动为题材的《北荒草》创作的动因详加说明:“我已经五六十岁了,虽参加过军队生活,却从来没有劳动过,劳动现场的一切,对我都是陌生的,也就是新事物。”在《后记》中说:“写了劳动……,我却是自己劳动,和别人一起劳动,也看别人劳动,但都不是同情,而是歌颂……。”在《集体写诗》之六中说:“诗人舍你更为谁,枪杆政权豆麦诗”。虽带调侃,但仍强调了像枪杆子里面出政权那样,豆麦劳动可以出诗。

(五)关于诗的干时性和诗人的干时心。聂公所写作品的大部分都揭露、讽刺了不公正现实,具有极强的战斗性和批判精神,他如何评价自己的这类作品?他在《除夜题所作》中说:“何能掷地金声响,只当忧天痛史观。四壁虫声秋激切,千山鬼哭夜森寒。燃之以火烟鸡骨,自嚼其心味马肝。一笑乾坤谁此作,起看星斗隔云端。”这就是在那个特殊年代里不屈服、不妥协,“忧天痛史”的一颗诗心。

(六)关于旧体诗的继承与创新。聂公反对一味地向书本讨生活,他在《人境庐诗》中批判黄遵宪的诗界革命说是“侈言”,就是因为“浪抛书卷慑群迂。”但他同时又十分注重向古人学习,读万卷书,且颇以此自负。绀弩是大杂家,无书不读,故作品用典甚多,但又不同于传统用典,在典源的扩大和活用上都有创新。与此同时,他更强调用口语写诗,在《后记》中说:“……不用一典也可成诗。这对于旧诗将起推动作用,使它向空口白话方面发展。”另外,绀弩十分喜用、善用谐笔,他在《后记》中借他人的评述来予以肯定:“……胡乔木同志的序说我对生活有诙谐感。……都是内行话,不仅知诗,而且知人。”在《自序》中说:“朋友高旅为《三草》作小序,说我的诗是变体,并引启元白先生说是‘新声’为证,……。”聂公巧妙地肯定了后来被人尊为绀弩体的创新意义和独特风格:杂文入诗。而上述活用典故,白话入诗,谐笔成趣正是杂文入诗的三个艺术支柱。用七律写劳动,用杂文写七律,这两大破格正是聂公吸取传统文化养分而在旧体诗领域的独创性贡献,从而尊定了他在“过去,现在、将来的诗史上独一无二”(胡乔木《序》)的地位。

散宜生诗,连同诗论如同聂绀弩传奇而坎坷的一生都成为了中国人文精神诗化的光辉篇章。在为提高国民人文素质的大背景下,努力弘扬中华诗教的今天,重温散宜生诗,发现他实在是一部难得的当代诗教好教材,就是因为其中蕴含丰富生动的“知道”、“体道”、“骨气”、“知已”、“友道”、“生变”等传统人文精神的精髓;还因为就诗艺论,也是无愧于传统和时代的当代杰作。说清这两点,尤其是前一点,正是本文的目的。 2003年3月

参考文献:

(1)《聂绀弩旧体诗全编》,侯井天注解,1996年第三次印本。

(2)《中国大学人文启思录》1—4卷,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年9月第8次印本。

(此文前三部分刋于《浙江诗词》2003年刊全文刊于2003年毛大风编《聂绀弩诞生百年纪念文集》)

关闭窗口

中华诗教网 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下沙高教区东区学正街66号 邮编:310018 联系电话:0571-86928238  浙ICP备09058249号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如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网站将采取适当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