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诗教网
 首页  诗教理论  诗教经验  诗词资料  诗界瞭望  诗乡诗教  关于我们  校园主站 
当代诗词
当前位置: 首页>>诗教理论>>正文
孔汝煌:诗教文化应先从相关领导干部化起
2019-04-10 09:07  

诗教文化应先从相关领导干部化起

孔汝煌


党的几代领导人都是读书学习的倡导者和践行者。党的十七大对建设学习型政党提出了总体要求。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同志早在2009年中央党校春季学期第二批进修班暨专题研讨班开学典礼上的讲话中就强调,“传统文化的许多优秀文化典籍蕴涵着做事和治国理政的大道理。领导干部要通过研读优秀传统文化书籍,不断提高人文素养和精神境界。”习近平总书记于2013年3月1日《在纪念中央党校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再次要求领导干部学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学习各种文史知识,“以学益智,以学修身。”并着重指出:“领导干部还应该了解一些文学知识,通过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培养高尚的生活情趣。许多老一辈革命家都有深厚的文学素养,在诗词歌赋方面有很高的造诣。总之,学史可以看成败、鉴得失、知兴替;学诗可以情飞扬、志高昂、人灵秀;学伦理可以知廉耻、懂荣辱、辨是非。”

在当代弘扬诗教文化,既是育人的需要,也是文化传承、创新的需要,尤其在当前的政治文化建设中有其独特作用。诗教文化应先从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化起,这既基于传统,也基于国情的现实。

从传统说,诗教文化至少在春秋战国时代就已有记载。献诗陈志、赋诗言志、教诗明志、作诗言志尤其在诸候、贵族以及士族的政治、教育文化活动中盛行(参见朱自清《朱自清说诗》P6-91,上海古籍社1998.12.1版)。就诗教文化与政治文化的关系而言,白居易说:“惩劝善恶之柄,执于文士褒贬之际焉;补察得失之端,操于诗人美刺之间焉。”“所谓善防川者,决之使导;善理人者,宣之使言。故政有毫发之善,下必知也,教有锱铢之失,上必闻也。则上之诚明何忧乎不下达?下之利病何患乎不上知?上下交和,内外胥悦。”(《策林六十八、六十九》。转引自郭绍虞《中国历代文论选》2册P109、110,上海古籍社,2001.10新1版)这是《毛诗序》“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之说的具体引申。至于诗教文化对于士君子施政者格致诚正的修身作用,则可由“思无邪”、“兴、观、群、怨”与“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等孔子诗论核心观点概括之。总之,传统的诗教文化对政治文化而言具有教化、讽谏、宣泄、修身等重要作用。

从我国国情现实的视角看上述两种文化的关系,首先要认清政治体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见《中共十八大报告》五),因此,社会主义民主是集中指导下的民主。在社会生活中,推进包括文化建设在内的任何一项建设都必须紧紧依靠党政领导,使诗教文化帮助提高党政领导干部的思想文化素质,以推进政治文化建设也不能例外。因此中华诗词学会倡导诗教创先活动特别强调党政领导重视,把创先活动计划纳入班子议事日程;在学习型政党、学习型社会建设的新形势下,更须要求“党政领导的重视”应包涵班子成员尤其是分管领导要带头学诗,并形成制度。试想,各级党政领导若能身体力行,学诗,爱诗,何虑诗教文化不向纵深发展。其次,诗教文化的当代复兴,声势之大,范围之广,远出人们的意料。仅以有光明日报、中国移动等五单位从2012年9月至2013年6月组织发起的“诗词中国”诗词创作大赛而言,原创性的诗词短信达3.9万条;用户短、彩信参与总量累计到1.29亿条,参与独立用户2156.31万人,转发覆盖用户4352.46万人。即每30个中国人中,即有一人涉及其中,其影响规模是任何一种文艺样式都无法比拟的,这充分显示了诗教文化的生命力,标志了优秀传统文化的复兴,表明了中华诗词深得人心。我们无法得知,在这次全国大赛中,有多少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参赛,但就日常对诗词界的感知,各级诗词组织的主要领导人大多是退休官员,而鲜有在职领导人参与活动,尤其是专业工作。这个事实不仅说明即便是退休的领导干部仍是弘扬诗教文化不可或缺的宝贵资源,却也表明即便是相关领导在他的权力运行范围内也并未能把部分精力投入到直接的专业修养与业务工作中。可以想见,满足于比较一般化的行政领导又怎能对相对专业的诗教文化有自觉的热情,又怎能满足中央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高度重视并切实抓好文化工作,加强文化理论学习和文化问题研究,提高文化素养,努力成为领导文化建设的行家里手。”(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决议九(二))其三,如前所述,诗教文化与政治文化结缘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历代的统治阶层都予以高度重视。《汉书·艺文志》说:“故古有采诗之官,王者所以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也。”“自孝武立乐府而采歌谣,于是有代、赵之讴,秦、楚之风,皆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亦可以观风俗,知薄厚云。”今天推进政治文化建设,“更加注重健全民主制度……”;通过各种渠道,“就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广泛协商,广纳群言、广集民智,增进共识,增强合力。”(见中共十八大报告(五)、(二))古今社会性质不同,但治理阶层通过有效渠道广纳民意民智之用心一致。现今是信息社会,绝非古代农耕社会可比,民众舆论和载体果已快疾、多样化,但诗教文化主文谲谏、温柔敦厚的特性在使“上下交和,内外胥悦”的和谐政治文化建设中的重要功能仍有不可代替的价值。故曰:诗教文化应先从相关领导干部化起!

(录自2013.10《中华诗教》76期)

关闭窗口

中华诗教网 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下沙高教区东区学正街66号 邮编:310018 联系电话:0571-86928238  浙ICP备090582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