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诗教网
 首页  诗教理论  诗教经验  诗词资料  诗界瞭望  诗乡诗教  关于我们  校园主站 
当代诗词
当前位置: 首页>>诗教理论>>正文
吴晓梦:让吟诵更好地走进社会走进生活 ——从温州实践浅谈吟诵的宣传推广
2024-05-15 10:52 吴晓梦  诗联浙江

让吟诵更好地走进社会走进生活

——从温州实践浅谈吟诵的宣传推广

吴晓梦

现当代吟诵在温州的学习推广发端于徐健顺老师12年前的南行传道 。2011年12月初,徐健顺老师亲临温州,在温州市图书馆开办为期2天的吟诵学习班,吸引了50余名来自各行各业的学员,由此在温州点燃吟诵的星星之火。此后,徐老师一直关心支持温州吟诵,曾先后多次带团队来温州采录老先生的传统吟诵调。2020年8月,徐老师在应邀出席浙江省诗词与楹联学会吟诵工作委员会成立大会期间,特意来温州看望学生,带来吟诵工作最新动态,鼓励指导温州吟诵同仁继续开展工作。

目前,温州吟诵工作主要依托瓯之声吟诵读书会开展。本读书会是公益组织,主要发起人都是徐老师的学生,读书会骨干大部分是原温州市吟诵学会成员。温州市吟诵学会系全国较早成立的吟诵组织(2014年11月成立),但因特殊原因已注销。读书会成立于2015年5月,系温州市图书馆读书会联盟副主任单位,现有顾问6名(包括古诗文、语言学、文史、音韵学方面的专家),会员200余名,骨干会员30名。读书会秉承“沉潜经典,哦咏诗文,修身明道,积学日新”宗旨,以温州话、普通话吟诵古典诗词文赋的方式,推广中华传统读书法—吟诵及温州方言,传播历代经典、助力全民阅读,弘扬传承温州文化与中华传统文化。8年来,读书会举办了一系列讲座、雅集、送课进校园、网上领读等公益活动,先后邀请了徐晋如、周清印、朱立侠等古诗文创作及吟诵名家来温讲座指导。2017年-2022年,读书会连续被评为五星级读书会,先后有6人荣获市图书馆优秀领读人称号,1人荣获全国吟诵大赛一等奖,并被授予十大中华吟诵传承人称号,3人获优秀奖。

2011年,笔者在徐健顺老师指引下接触吟诵,至今12年,业余时间基本都用于学习推广吟诵。吟诵为我开启了一扇大门,通过吟诵,我接触到更多的优秀传统文化,深切感受到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与紧迫性。通过吟诵,我掌握了格律与汉语音形意的关系,对古诗文与中华诗教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从而由古诗词的爱好者提升为创作者与中华诗教的践行者。徐老师在诸多著作里都提到,吟诵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问,就推广而言,吟诵更是综合性的社会工作。

综观全国吟诵推广事业,自从徐健顺老师2003年开始吟诵抢救和整理工作,20年来取得突破性的惊人成就。系统与学术建设方面,可以用四个一来概括:一是构建了一套完善的理论体系;二是抢救性采录了一批珍贵的传统吟诵调;三是建立了一个贯穿国家、省、市乃至县的吟诵组织;四是培养了一支覆盖全国连接世界的吟诵队伍。从文化效益与社会效益而言,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在全社会很好地宣传推广了吟诵,使吟诵从鲜为人知的绝学,成为广为人知并颇受关注的文化艺术形式,得到社会各界的支持,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二是通过各种渠道逐步使吟诵走进中小学乃至大学课堂,走进百姓的读书及日常生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各个年龄段的人们,为诗教传统和优秀传统文化的复兴做出了积极贡献。三是通过对吟诵的深入挖掘研究,助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溯源工程,使传统文化的体系更完善,形态更生动,并为传统文化的活态传承提供了生动范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当前吟诵学习推广中存在的问题。以我个人粗浅的认识,大致归纳为如下三方面:一是部分吟诵爱好者在一定程度存在为吟诵而吟诵的现象,往往把吟诵混同于唱歌等表演艺术,缺乏对吟诵本质的深层次认识。究其原因在于缺少综合学养的支撑,对吟诵的了解不够深入全面。二是社会层面对吟诵的认识有失偏颇,存在不少似是而非甚至背道而驰的误区,比如对吟诵与朗诵、唱歌的本质区别缺少必要的历史及学术方面的认识,不了解吟诵与格律诗的内在天然联系等。原因在于传统文化的断层,使大部分国人不了解传统诗学与吟诵常识。三是吟诵推广宣传渠道亟待多元化,参与人员还不够广泛,很多地区仅限于表演式展示,离融入教育融入生活的目标尚有较大距离。原因在于吟诵推广时间较短形式不多,尚未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基于上述分析,下面,请允许我根据温州实践,就如何推进吟诵学习推广,促使吟诵更好地走进社会融入生活谈三点建议。


一、溯本求源,进一步深化意义目的

徐健顺老师早在十余年前就全面总结提出吟诵之本在于寻求声韵涵义,即吟诵的目的、归宿是把诗文的涵义真实完整深刻地传达出来。全国各地的吟诵同仁,在徐老师及一批吟诵前辈的指导与带领下,进行了大量的探索与实践。当前,无论是吟诵的理论实践水平,还是全社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都达到了新水平,进入了新阶段。徐老师在多篇著作里也曾反复提到,吟诵是读书法、教育法、养生法、创作法、修身法。我和身边的吟诵同仁经过实践,切身体会到徐老师所言五法皆可通过事实一一验证。因此,在前期学习实践的基础上,掌握了声韵涵义之本后,我们可以提升吟诵目标,深入践行“五法”,使当代吟诵更接近历史原貌。究其根本,我们学吟诵不仅是学调子,学外在形式,更是要把吟诵的内容内化于心从而达到修身养性的目的,即是把吟诵的形式外化于行成为一种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使吟诵成为生活的一部分,融入我们的生命成长过程。

当前,大部分吟诵同仁基本都能体会到吟诵是读书法、教育法、养生法。然而践行吟诵是创作法、修身法,还具有一定难度。关于创作法的理解,可以引用一句耳熟能详的话: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根据吟诵规则大量吟诵古人作品,并感受古诗文的声韵与情感,由此掌握格律与一定的词汇意象,自然而然就掌握了写国诗的要素与技巧。对于吟诵实践者而言,写国诗并非遥不可及。关于修身法,徐老师也曾说过,吟诵从思想体系来说属于儒家传统。儒家以诗教为重,更以修身、成就大人君子为人生目标。吟诵是读书方式,亦是诗教的重要方式。孔子云,温柔敦厚,诗教也。又云,古之学者为己。因此,我们不妨把吟诵的终极目标阐述如下:从吟诵出发,学会古诗文创作,回归诗教传统,实现中华传统教育的最高理想——养成君子之风,涵养君子人格,培养大人君子。


二、博采众长,结合好其他优秀传统文化

二十大报告高屋建瓴指出: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才能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当前,党和国家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越来越重视,人民对优秀传统文化也越来越热爱。作为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吟诵要紧紧把握历史机遇,根据时代与人民的需要,做好传承发展的大文章。吟诵是一个博大精深的文化系统,是一门涉及古典文学、语言学、音韵学和音乐学的边缘学科,与传统诗词、戏曲、方言、民歌、民乐、书法等都有密切关系。因此,当前无论是从研究的角度还是传承推广的角度,都需要把吟诵与相关优秀传统文化有机结合起来,相互借鉴共同推进。比如,无论是研究还是实践层面,吟诵要回归诗教传统。从孔子开始,中国传统教育就是以诗教为起点,并始终以诗教为核心。因此,结合诗教,吟诵可以从格律,音韵、意像、诗歌创作及教育学、诗学等方面进行深化。此外,也可以借鉴吸收戏曲、方言、民乐、书法等方面的理论与实践,丰富吟诵的内涵与形式。吟诵传播方面,可以结合当前全社会对传统诗词的热度,主动与诗歌传播的机构节目对接联系,把吟诵融入学诗、读诗等相关文化活动。


三、内外并举,利用好一切社会资源

从体制机制而言,全国层面已经形成较全面的吟诵工作机构,但地方层面有些还不够完善,更缺少工作经费。因此,要利用好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加强与政府相关部门及相关社团的合作交流,借船出海借梯登高做大吟诵推广宣传声势。当前,社会各界对吟诵的认知度越来越高了,但还缺少深入了解的渠道。因此,需要吟诵同仁主动联络,积极宣传,团结更多的社会力量,共同推进吟诵工作。以温州为例,近年来,方言、戏曲等方面都有一些学者进行研究整理,相关政府机构也经常开展活动,我们读书会都会主动参与。由此不仅较好推广了吟诵,参与者个人也拓宽了视野提升了修养。此外,全国各级图书馆当前非常重视阅读推广,政府支持力度也较大,我们可以结合该项工作,开设吟诵学习培训、诗词欣赏课程及专题讲座。社会宣传层面,可定期组织吟诵展演及雅集活动,把吟诵与传统文化、地方文化及诗词等内容结合起来,吸引更多人士加入吟诵队伍。

欣逢盛世,传统文化复兴的美好前景正在逐渐呈现,社会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可度越来越高,人民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要求越来越迫切。吟诵作为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自然也会越来越受到欢迎。借用叶嘉莹先生的话,我们推广宣传吟诵,实乃自利又利他的好事,更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我们应该有这份自信与情怀,让我们共同努力!

注:本文系作者在“太白吟诵大会暨中华诗词学会吟诵工作委员会成立大会”组织的学术研讨会上的交流发言稿。


吴晓梦,温州读书会联盟副主任、瓯之声读书会会长,中国语文报刊协会吟诵专委会理事,中华诗词学会、浙江诗词与楹联学会、温州诗词学会、温州作协会员。曾先后荣获温州市百名优秀阅读推广人、温州市首批温州学传播大使、2022年度温州市阅读榜样人物称号。


关闭窗口

中华诗教网 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下沙高教区东区学正街66号 邮编:310018 联系电话:0571-86928238  浙ICP备090582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