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诗教网
 首页  诗教理论  诗教经验  诗词资料  诗界瞭望  诗乡诗教  关于我们  校园主站 
当代诗词
当前位置: 首页>>诗教经验>>正文
广西苍梧、藤县、容县“诗词之乡”诗意浓
2012-02-16 09:17 中华诗教网  广西新闻网-南国早报

广西苍梧、藤县、容县“诗词之乡”诗意浓

20011年11月7日,容县荣获中华诗词学会授予的“诗词之乡”称号,而藤县、苍梧此前已获得这一荣誉。记者11月10日到这几个诗词之乡走访,所见所闻表明,根植民间、得到各方支持的诗歌文化,正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并结出了累累硕果。

诗词之乡诗意浓

“一日,宋朝名人寇准与朋友杨大年同游,乘兴出上联:水底月为天上月。同学们,你们看下联怎么对好?”

这样的场景,在容县中学的语文教学中经常出现。

该校校长杨转邦说:“老一辈说:‘有田不耕山岭虚,有书不读子孙愚。’让诗词扎根校园,形成浓厚的文化气息,是我们学校的办学特色。”为此,学校为诗歌爱好者提供了场地,办起了诗歌长廊,还多次请来区、市、县及中华诗词学会的学者,为学生讲课。

该校的“文昌阁”诗社,最近出版了一本诗集。记者走进诗社办公室,只见桌子上摆放着笔墨纸砚,供学生模仿墙上挂着的校友、名人赠送的诗联书法作品,研习书法。学生们津津有味地观看着这些书画作品。

容县的多所学校都很重视传统诗词教育,将诗词教育引入到教学之中。自良中学不仅成立了面向全镇的柚香诗社,还利用学校的电脑室,进行“网络诗歌教学”,将学生的习作发上论坛,请全国名家指点。

广西3个获得“诗歌之乡”称号的县分别是藤县、苍梧和容县。目前,容县的15个乡镇成立了数十个诗社,其中半数在农村,以农民为主;苍梧的东安诗社,影响已遍及全国,东安诗社所在的石桥镇也因此成为广西首个获得“全国诗词之乡”的乡镇。记者在多个诗社的诗词刊物上,都看到了有关“平仄押韵”的诗词理论文章,供爱好者学习。

记者了解到,三个县都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民间都有一大批诗歌爱好者。此外,这三个县都有农民诗社,都很重视诗词进校园、进景区、进机关、进企业、进民间活动的开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种田写诗皆在行

听说记者要来采访,正在稻田里收割的谢树光赶紧擦干汗水洗去泥尘,拿了一叠书稿和一台相机,往李丽光的诊所跑。

自从1996年10月石龙诗社成立起,容县县底镇街上的李丽光诊所,就成了诗社固定的活动场所,因为在当时,这个由一个种田的农民、一个赤脚医生和一个兼做搬运工的农民牵头组织的诗社,实在找不到更好的活动场地了。

诗社的条件虽然简陋,但这难不倒三名“泥腿子诗人”,劳作之余,他们拉起了十几个诗歌爱好者,将全部心血和空闲时间,都投入到石龙诗社的活动之中。

主要活动是收集诗歌出版刊物。李丽光能说会写,担任主编;卢定汉从小爱好写诗唱诗,做副主编;而擅长绘画的谢树光担任了美编一职。

“第一期《县底诗词选》印了500本,可当我们兴高采烈地去领书时,才发现已经欠下了印刷店一笔债。”于是,大家又赶紧捐款募款,将刊物“赎”回来。“由于这些书都是免费发放的,我们以前经常入不敷出,去外面联系业务,交流经验,都要自己垫钱。”卢定汉说,尽管如此,但大家的热情不减。李丽光则赋诗一首来回忆这段时光:呕心伏案数晨昏,灯影星光倦入云。但得诸君凭卷乐,甘心瘦去肉三斤。

“阳春白雪”是目标

据了解,三个获得“诗词之乡”称号的县已经成立了诗社100多个,其中容县就有四五十个。这些诗社有成员数万人,每个诗社都有三五个核心人物,组织成员收集创作了大量诗歌,其中大部分是咏景咏物诗、劝善励志诗和言志抒情诗,带着浓浓的泥土芬芳。苍梧东安诗社沙头分社会员罗进生的“欣闻雅士聚吟台,一甩镰刀我就来”,就是对农民诗社成员的形象比喻。

“《诗经》是民歌的总集,编有风雅颂三部分,特别是风又称国风,专门选编各地的民谣。容县山歌常用比兴的方法,双关语,耐人寻味。”石龙诗社副社长卢定汉在给当地学生讲课时,就如此解说《诗经》。这些“泥腿子”诗词爱好者,舞文弄墨并不外行,有的已经达到了较高的水准,用一名中华诗词学会顾问的话来说,是“正在向阳春白雪的水平迈进”。

各方支持促发展

苍梧的朱裕先是一名企业家,但更多的时候是一名文化人。他经常赞助《东安诗刊》,并自己出版了散文集和诗集,自称“按揭文人”。他在作品《在商人与文人之间游历》中感叹,自己一次次去山寨之间劝乡土文人献出作品,与文人评价商人,又逐一登门拜访乡镇企业家,与商人议论文人,“带着目的,怀着野心,拐弯抹角,察言观色,揣摩别人的心思”,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感觉自己有点像“媒婆煽情”。

苍梧县六堡镇属于山区茶乡。“山乡自古艺人多,村嫂采茶爱唱歌。”《茶乡诗刊》出版时,镇政府每期赞助100元,赞助了7期。后因经费紧张,《茶乡诗刊》一度停刊。这时,社会人士倪锦聪又独家赞助出版,并在工作之余无偿为诗刊打字排版,但因为开支太大,他的小店也难以为继。后来在政府支持下,又红红火火办了起来,如今第十期了。

苍梧新地诗社也有类似的情况。2001年起,诗社成员收集了近800首诗,准备出版《新地诗词选》,但经费却遇到了困难。“社员本来就捉襟见肘,靠担柴卖茶叶所得供孩子上学和生活开支,省吃俭用挤出一点钱,都捐给诗社了。”诗社成员说,幸亏得到社会各界和新地老乡的大力支持及政府帮忙,才渡过难关。

容县县底镇农民成立的石龙诗社,是最“草根”的诗社之一,也是出版书刊最多的诗社,这是因为诗社有3名执着爱好诗歌的组织者,他们用行动打动了许许多多的人。老家在县底的老华侨托人送来了美元,在外工作的人竞相捐出了数百元的工资,会员和诗歌爱好者们你出1元我出5角……大家的努力,支撑着诗社发展壮大。如今,石龙诗社已有会员80多人,出版了24期《石龙诗联报》和7本诗刊以及两部《县底史话》,印刷量最高达2000份,吸引着全国各地的爱好者投稿交流。会员还出版了多本个人作品集。

其实,各地的诗社都是从1990年之后兴起的,而发展壮大,则是近十年内的事,这主要得益于一大群诗词爱好者的努力及各方的支持和重视。“县里很重视,每年有10万元的经费,供诗社出版刊物及活动之用。”苍梧县委宣传部介绍。而藤县的经费2008年时为30多万元,2009年开始,递增到40多万元用于诗社及全县的文化活动。

诗歌“润物细无声”

诗歌的作用,在于“润物细无声”,潜移默化改变当地的社会风气,提升人文品位。东安诗社社长熊鸿桂印象最深的是,诗社的活动改变了一个赌徒的命运。1990年前后,石桥镇上有一名男子嗜赌,经常一赌输掉数万元,让家人十分头疼。“我们发现他也能吟诗,就经常去找他,将诗社的一些表演和活动交给他去做,后来他参加活动越来越积极,才华也显露出来,如今已经成了诗刊编委,再也不赌钱了。他每次去参加赋诗活动,肯定能获奖”。

“诗歌的熏陶,让学生有很大的改变,原来偷偷去打电子游戏的学生,如今迷上了诗歌,不再让老师头疼了,附近村里有一些村民原来爱好赌博,如今加入了诗社,也不去赌钱了。”容县自良中学校长麦振勇说,他也有这样的感觉。

而作为最早获得“全国诗词之乡”的藤县,则将诗词与政府中心工作相结合,先让诗词进部门,进机关,进单位,在促进廉政建设方面发挥特殊作用。早在2007年,藤县就以80多首诗词概括了“十七大”报告精神,并印发诗词报3000多份全县发放。该县还以大量诗词编成富有地方特色的牛歌剧,到社区、农村进行演唱,宣传党的政策。2009年起,结合廉政工作,藤县开展了“廉政建设诗词”征集和评比活动,共收到诗词、警句、美术作品2713件,选编成《清风颂》,干部人手一本。

文化发展天地宽

由于能写能唱,能“随性赋诗”,苍梧县石桥镇东安诗社在当地的名气早已传开,而在节庆期间,诗社成员都会登台亮相搞活动,因此吸引了一大批“粉丝”。每当诗社要搞活动,事先半个小时就鸣锣通告。人们听到锣声,拿着小板凳就聚集过来。最让当地政府欣慰的是,每逢有新政策出台,不用政府的人登门请求,诗社骨干们便会用通俗易懂的诗歌写出来,并四方传唱,人们很快就能口口相传。“现在很多政府部门和企业都喜欢请我们去做宣传,我们的80多名骨干社员都忙不过来,不仅解决了活动经费,连出版的钱都有了”。

此外,不少企业因为创建企业文化,得到了很大发展,这又让企业家对当地文化活动更为重视,大力支持诗歌传唱等各种活动。记者了解到,藤县金茂钛白有限公司就出资100万元,成立了“藤县金茂文艺奖励基金”,对当地诗词文化的繁荣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钟亮)

关闭窗口

中华诗教网 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下沙高教区东区学正街66号 邮编:310018 联系电话:0571-86928238  浙ICP备09058249号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如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网站将采取适当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