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诗教网
 首页  诗教理论  诗教经验  诗词资料  诗界瞭望  诗乡诗教  关于我们  校园主站 
当代诗词
当前位置: 首页>>诗教经验>>正文
山东省昌邑市实验中学——搭建校本课程平台 引领诗教纵深发展
2006-10-14 10:07 中华诗教网  本站整理

搭建校本课程平台 引领诗教纵深发展

山东省昌邑市实验中学

昌邑市实验中学是一所省级规范化学校,创建于1958年。建校四十多年来,学校建制几经变革,规模不断扩大,现有40个教学班,2336名学生,176名教职工。近几年来,学校坚持“以德立校、依法治校、科研兴校、质量强校、特色名校”的办学思想,秉承“厚德、启智、益能、健体”之校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大力推进诗词教育,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学校先后荣获全国诗教先进单位,全国目标教学研究先进单位,山东省教改先进集体,山东省教学工作先进单位,山东省艺术教育示范学校,山东省文学艺术教育先进学校,山东省首批教学示范学校等几十项荣誉称号。

学校于20008月成立“新苗”诗社,有计划地组织学校师生欣赏学习中华诗词,为学校教育教学注入了新的生机。几年来,学校不断扩大诗词在青少年学生中的影响,越来越多的学生走到喜爱诗词的行列中来,诗词素养和教育教学成绩显著提高。200110月,诗社社员的一百余篇作品,在“第二届山东省学生文学艺术博览会”评选中分获金、银、铜和优秀创作奖。20021月,全国中华诗词学会、山东省《历山诗刊》等领导莅临学校检查指导诗词进校园工作,对学校的活动和成绩给予了高度评价。20024月在“中华诗词首届创建诗词之乡和诗教先进单位经验交流会议”上,学校被授予“全国诗教先进单位”。20035月在“中华印染名城杯”诗词大赛中,学校选报的142篇师生习作已陆续在《文山诗刊》和《潍坊日报》刊登发表,200410月,学校师生50余首诗作发表在《文山诗刊》上。

落实诗词教育以来,学校结合自身实际,提出了“以课程为中心,以诗教为依托,以教师为主体,以问题为动力,以学生为载体”的诗教校本课程活动思路,先后开展了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诗词欣赏和创作活动,努力打造诗教纵深发展的绿色平台,走出了一条诗教与素质教育相结合的教育新路,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个性,实现了“特色名校”的办学效益。

学校坚持以校为本的诗词教育,以提高学生诗词素养,完善人的健康人格为宗旨,以诗教过程中面临的各种问题为研究对象,以教师对诗教校本课程的研究为主体,强调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既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又注重总结经验,探索规律。同时,充分发挥教师这一教学群体的作用,设置教研组,加强校本培训,实现教师队伍诗词素养的提高,进而贯穿影响到学生中去。在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校本课程教研组运用激励的手段把诗词研究结合到诗词教学和语文整合教学的管理之中,使校本课程和工作实绩考核、奖励制度等挂起钩来,形成了一种重视校本课程研究和开发的良好氛围,从而使“中华诗词进校园”活动有了一种潜在的动力。为使中华诗词走进校园,在校园中开花结果,学校建立了如下研究活动制度。

一、“每周论坛”制度——学校领导干部必须走在诗词教育的前沿

搞好诗教校本课程研究和开发,首先是学校领导干部理念的转变。新课程,新内容,新理念,新思路。面对这崭新的一切,学校利用雷打不动的周五下午行政班子办公例会前20分钟的时间,举行诗词“每周论坛”,每一次有一位领导举行简短诗词知识讲座,从不同侧面、不同的内容和要求进行讨论研究。领导的重视和参与,使大家增进了交流和学习,管理、教学、评价等新的理念,深深扎根在每一个人的心中,有利地促进了诗词教育的实施。

二、半月一次的“校本课程研究会”制度——交流问题,提出思路

实施好诗教校本课程改革,“点”上开花,培养几个读诗、作诗的“名师”、“名生”容易,但诗词教育是全体师生的事情,必须全员动员,全员参与,真正做到“点”上精雕细刻,“面”上全部开花。学校的做法是:每半月召开一次诗教校本课程研讨会。参加人员有分管诗教的领导、教务处、政教处负责人和诗教校本课程教研组全体教师、部分师生代表,参加人员针对问题,各抒己见,踊跃发言,为校园诗教出谋划策,合理安排好后段的工作,有计划,有措施,使学校诗词教育活动井然有序。

三、每学期一次的“专家讲座”制度——更新知识,提高素养

为了加强诗词教育,开发好诗教校本课程,让师生掌握更多的诗词知识和新的诗词理论,学校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一方面经常组织教师参加上级举办的诗词理论报告会,参观考察外地校园诗教先进学校,另一方面,学校还坚持每学期至少组织一次“专家诗词讲座”,聘请诗词理论专家或当地有名诗人到校举行诗词专题报告。如,本学期学校就聘请了市文山诗书社李泽祯社长举行了“当代语境下的旧体诗词创作”专题讲座,丰富了全校师生的诗词理论知识,提高了诗词素养。

四、间周一次的“集体网络备课”制度——教学内容统一,教学目标一致

为促进诗教校本课程的开发,学校实行间周一次的校本课程教研组集体网络备课调研活动。实施过程中,责任教师一人计算机备课,大家当场修改;一人运用多媒体讲课,大家评课。需要的资料、诗词的教学质量、课堂上出现的意外问题都在课程组的备课研讨中解决。这样,教研组教师可以通过与“互联网”和市教育信息中心相联接的学校“校园网”上网查询资料,利用网络资源备课,实现诗词教育课程备课的资源共享,达到了与全国各地互相借鉴、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有效地减轻了教师工作量,提高了教师备课质量。同时,学校充分利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优势,让师生把自己的业余习作输入微机,打印成文,互相交流,共同提高创作水平。学校要求诗社成员都建立了自己的电子邮件信箱,设置自己的以诗词为主要内容的网络主页,通过网络浏览下载诗词,实现诗词信息资源共享,达到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的目的。在诗词教学方面,校本课程组认真开展研究,深入进行探讨,并自创了多媒体诗词课件,把多媒体引进诗词教学课堂,真正提高了学生阅读、鉴赏诗词的水平。

五、每学期两次的家庭诗词创作和诵唱比赛——促家长观念的转变,引导学生家长支持校园诗教

面对个别学生家长对学校实施诗教校本课程所存在的疑虑,学校首先发挥“家长学校”的作用,召开专题讲座,让学生家长真正明确校园诗教的重要意义,从而关心诗教,支持诗教。同时,学校坚持每学期举行两次以上的家庭诗词创作和诵唱比赛。具体方法是:各班级首先在班内推选,以家庭成员为单位,自行创作诗词,推选出优秀者参加学校举办的大型诗词吟诵演唱比赛。比赛中,祖孙、父子、母子、姐弟、姊妹同台诵唱,评选出校级“吟诵演唱优秀家庭”,比赛结果在学校《希望》校报上公布。家长看到因为诗教不仅没有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相反还提高了诗词素养和语文学习成绩,支持校园诗教的劲头更足了。

六、学期结束时的“激励评价”机制——调动学习诗词的积极性,完善校本课程开发,引领诗词教育向纵深发展

为进一步调动广大师生鉴赏和创作诗词的积极性,提高诗词创作能力,培养师生综合素质,学校建立和完善了活动激励、约束机制,使诗教校本课程开发走上了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学校规定,每一名教师在每学期都要自行创作一篇以上的诗词作品,并将结果纳入学期绩效评定、各类评优、晋级提职的重要依据之一。每一名学生每学期要背诵十篇以上新内容的诗词,自行创作一篇以上的诗词作品。对各级各类诗词竞赛、习作评选成绩优秀的学生,优先评为“校园明星”,给予通报表扬。同时,学校加强诗词校本课程的档案管理工作,逐步完善校本科研制度,诗教校本课程开发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绩。

“诗教赢得满园春”。走进现在的实验中学校园,处处荡漾着诗情画意,诗如海洋,诗如繁星,让人们真真切切地沉醉于“诗在人中诵,人在诗中行”的意境中,但学校对诗教的探索和研究还刚刚起步,今后学校要不断地向诗教前辈们虚心学习,与诗友们共同研究,借诗词的力量,推动学校诗教工作的发展,借诗词的思想,来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借诗词的意境进入科学的巅峰。

关闭窗口

中华诗教网 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下沙高教区东区学正街66号 邮编:310018 联系电话:0571-86928238  浙ICP备090582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