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白县诗词文化方兴未艾
——博白县创建中华诗词之乡工作汇报
中共博白县委员会 博白县人民政府
(2020年9月)
博白县,古称白州,位于广西东南部,东与陆川县相邻,东南与广东省廉江市毗连,南与北海市合浦县相依,西与钦州市浦北县交界,北与玉林市福绵管理区接壤。博白县版图总面积3835平方公里,截至2019年末,下辖28个镇,户籍总人口191万人,客家人占90%,有170多万人,是世界第一大客家人聚居县。素有“中国粮食生产先进县”、“中国编织工艺品之都”、“中国杂技之乡”、“中国桂圆之乡”、“中国楹联文化县”、“广西南流彩玉之乡”等荣誉称号。2019年1月,凭借桂南采茶戏入选2018—2020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名单。2020年5月,博白县退出贫困县序列。
博白县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历代英才辈出,有晋代倾国美女绿珠、近代抗日抗法民族英雄刘永福、现代被誉为“中国近百年来最伟大的语言学家”的王力、首任广西特委书记朱锡昂、被毛泽东誉为“江南才子”的广州市第二任市长朱光、国家司法部原部长邹瑜等名人。
近年来,中共博白县委、县政府坚持把创建“中华诗词之乡”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来抓,大力普及中华诗词知识,推动中华诗词之乡创建活动蓬勃开展。培育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有效促进经济社会健康持续发展。
一、博白诗词楹联文化底蕴深厚
博白县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据县志记载,博白贞观五年(631)便建学宫,历宋迄清,到了明代书院兴起,嘉靖年间至清朝末年,一共建了8所书院,即环玉书院(前身养正书院)、文龙书院、凤鸣书院、紫林书院、振兴书院、莲江书院、经古书院,这些书院曾造就了进士22人,举人147人。客家人崇尚祠堂文化,每个客家姓氏都有自己的祠堂,每座必有多首祠联,族谱谱牒都有诗词选载,形成了介绍各姓氏特点的宗祠诗词楹联文化。同时,博白有着历史悠久的客家山歌、采茶歌舞等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化和传统经典文化,两种文化交融在一起,哺育了一代又一代诗人、楹联高手。比如:晋代有《懊侬歌》的中国歌舞鼻祖绿珠女;宋代有诗人李时亮,其著作有《李陶集》;清代有广西著名女诗人朱玉仙,其传世著作有《画诗楼稿》。毛泽东在1958年南宁会议期间调阅的两部诗集中就有朱玉仙的《画诗楼稿》;清代有优禀生黄寿达(曾任粵军秘书长),著有《听雨楼集》、《爱庐晚唱》、《小山谷草诗集》等丛书,陆川谢鲁山庄的楹联均出自他手,颇有影响;清代举人李锦堂著有《丛桂山房诗稿》;解元刘明华著有《藤花厅诗》;秀才宾宗祧著有《观光楼杂诗联》。近现代,宾光椿著有《丹廷集》,朱为潮著有《一鹤轩诗文集》,刘能松著有《琼瑶阁诗联文钞》等等。著名语言学家王力曾被选为首届中国楹联学会名誉会长。王力和著名杂文家秦似两父子,集学者、诗人、作家、教育家于一身,均为诗词楹联高手。王力著有《诗词格律》,秦似著有《现代诗韵》,发行数百万册。浪平镇大车坪、松旺镇茂山村、李氏等清代民居和宴石寺、紫阳观等庙宇、各姓宗祠等都有十分丰富的诗词楹联。
解放后,博白县涌现出一大批卓有成就的诗词楹联作家。1980-2000年,博白县成立有10个诗社,有文地《两粵联吟社》、英桥青山诗社、绿水诗社、龙潭诗社、那卜诗社、宁潭诗社、沙河诗社、柯木绿珠诗社、回文诗联社等,他们还出版会刊,如《两粵联吟》、《回文萃珍》、《南流诗联》等。由高中语文退休教师刘继丰、谢英杰等人和一些公认的饱学之士担任社长,评点油印诗词楹联作品并发行全国各地。进入二十一世纪后,我县的诗词、楹联创作更是丰富多彩,广大诗词爱好者创作了数以万计的诗词佳作,并在国家、省(区)、地(市)等各级刊物上发表。朱光、温戈、何瑞澄、陈国才、权英才、朱其伟等人,出版了个人诗词作品专集。在广西乃至全国都颇有名气。特别是享受国务院专家津贴的陈国才,在县老年大学任诗词楹联讲师,任《南流诗联》主编,并有个人诗词楹联论著,是博白诗词楹联创作的带头人。双凤镇初中老师胡育秋,在全国各地诗词楹联大赛中获得120多次大奖。
二、创建工作保障有力
(一)成立机构,领导到位。成立了以县委书记、县长为总策划,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副县长梁燕为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并设立专门办公室,负责组织、协调、指导、督促创建工作。各镇各部门也成立了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工作机构,建立完善的创建工作体系。制定《博白县创建“中华诗词之乡”实施方案》,明确创建目标任务,强化工作措施,推动创建工作扎实开展。
(二)落实经费,措施到位。为确保创建工作顺利开展,我县在财力紧缺的情况下,安排专项经费80多万元,保证创建工作的顺利开展。
社会各界踊跃支持,投入40多万元,制作400多张诗椅、诗牌等,
(三)县政府专门安排一间房子作为县诗词学会办公室,还专门拨款购置电脑、复印机以及办公桌椅等。
(四)把诗词知识培训、传播工作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和县教育等部门的工作计划规划,统筹安排。
(五)加强指导,督查到位。组织有关领导和专家深入到各学校、机关、企业、乡镇、社区进行指导检查,编印整理了各类诗词辅导资料10多万份,组织开展了各类辅导讲座、报告会、演出300多场次,参与群众20多万人次。同时,成立了创建工作督查小组,严格按照创建工作流程对创建活动进行全程督促检查,确保了各项工作的顺利推进。
三、广泛发动 群众参与
1、县委多次召开创建中华诗词之乡推进会,县委领导亲自主持召开会议,不断查漏补缺,落实各项创建工作,落实具体的实施方案和工作流程。
2、广泛开展诗词进学校、进机关、进社区、进企业、进农村、进景区话动、进网络活动。
(1)扎实推进“诗词进校园”工作。在教育系统开展丰富多彩的经典诗词诵读和诗词创作大赛。2016年以来,县教育局组织举办了教育系统诗词朗诵大赛4期,参与师生近万人次,为我县创建工作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王力中学成立王力诗院、王力中学诗词学社,博白中学、博白县实验中学和径口初中等学校均成立诗词学社,进一步丰富完善学校诗词学会组织。各学校都开设“古韵学堂”,组织学生学习古典诗词知识,仿写,学写古典诗词,创办诗词刊物,刊登学生诗词原创作品,形成学习创作诗词的良好氛围。对全县300多名语文骨干教师和师生中的诗词爱好者进行培训,开展了诗词教学先进单位评比和诗词教学教研活动、教学大比拼,鼓励语文教师开展“诗词文化进校园”的课题研究,在全县中小学校园掀起学习创作诗词的热情。
(2)扎实推进“诗词进景区”工作。在人民公园朱光亭镌刻了朱光的诗词。在人民公园重新规划了廉洁文化和博白客家文化园碑廊,选取了一批历代文人的廉洁名语和博白客家文化的优秀诗词镌刻在石碑上。目前,全县已制作石诗椅400多张,分别安装在县法制文化广场、人民公园、锦绣商业广场、王力中学、一小等公共场所,有效提升博白诗词文化形象。在松旺镇吉水村、顿谷镇金圭塘村、水鸣镇白面麓生态园、长裕川茶艺馆等地建立了文学创作基地,多次邀请全国各地著名的教授、诗词作家来博白采风。邀请了全国丹霞地貌旅游开发研究会终身名誉会长黄进教授到博白考察独特的丹霞地貌,指导博白县诗词学会会员创作了一大批优秀吟诵博白丹霞文化的优秀诗歌,出版了《博白县丹霞文化大观》,该书刊载了历代诗人吟诵博白丹霞地貌的优秀诗词上百首。
(3)扎实推进“诗词进机关”工作。在县委、县政府大院和各机关庭院的花圃、草地树立诗词格言警句牌,营造浓厚的诗词文化氛围。在县国税局、县文化馆和图书馆等单位成立诗词分会,开展创作活动,开设诗词园地。
(4)扎实推进“诗词进企业”工作。在金地家园、泽坤房地产公司、裕川茶艺馆、香格里拉度假娱乐山庄等企业经常性开展诗词吟诵、创作和评比活动,特别是在泽坤地产开设了“道德讲坛”吟诵经典活动12期,参与人数达3000多人(次)。进一步推动企业文化的发展,扩大诗词创作和吟诵的覆盖面。
(5)扎实推进“诗词进社区”工作。在博白镇长岗岭等社区成立诗词学会分会,开设了诗词园地,开展了诗词教育活动,并组织其他社区前来参观学习,丰富了社区居民的业余文化生活,提高了居民文化品位。
(6)扎实推进“诗词进农村”工作。全县各镇都成立了诗词分会,并围绕当地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开展丰富多彩的诗词活动。全县各镇活跃在各行各业的诗词爱好者共有5.5万多人,其中加入各级诗词组织的有20000多人,有效提升了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水平。
(7)扎实推进“诗词进网络”工作。积极搭建诗词创作网络载体,并在客家文化时空网开设陈国才、七彩等具有较大影响力的诗词作者个人专栏,吸引广大诗词爱好者发表网络诗词作品,互相学习、互相点评,使诗词创作成为共建互动的网络文化活动。目前,仅在客家文化时空发表的原创诗词、就达到了3000多首,涌现出一批网络诗词作者。建立微信诗词群二个,有会员1000多人,开设博白诗词公众号,每天都收看到数十首新作品。
3、开展形式多样的诗教活动
(1)全县举办诗词讲座10次以上,分别请玉林市诗词学会罗陆艺、丁冬,县陈国才、刘宇等老师等作具体辅导报告。
(2)组织举办诗词吟诵会数十次以上(包括学校举办的诗词吟诵晚会)。
(3)创建诗词专栏,每一个乡镇、村、学校都开设诗词专栏。
(4)组织学生举行诗词吟诵操,参加人次达30万人。
(5)每年组织举办诗词吟诵文艺晚会一次以上。
四、建立健全诗词创作机构,壮大诗词创作队伍
为了确保全县诗词创作活动健康有序地开展,加强对全县诗词文化活动的组织、协调、指导和推进工作:
1、县成立《博白县诗词学会》《博白县楹联学会》。县政府原县长卢祥明任第一会长,文联主席庞莉任会长。
2、乡镇、村、学校成立诗词分会。全县分别成立了28个诗词学会分会,60多个诗词学社、诗院。
3、各分会做到有组织、有活动、有刊物(如王力中学、大坝分会等坚持出版诗刊)。
4、全县有中华诗词学会会员17人,广西诗词学会会员40多人,玉林诗词学会会员50多人,博白诗词学会会员1000多人。
五、扩大宣传阵地,发挥好媒体作用
营造浓烈的宣传氛围。多方式、全方位对创建“中华诗词之乡”活动进行大力宣传。
在博白电视台对创建活动进行宣传报道,让广大群众及时了解创建信息、倡导诗词文化活动。
在博白县教育信息网、博白县教研网等媒体网站开设诗词知识专栏,广泛宣传创建活动,营造了人人参与创建“中华诗词之乡”活动的良好氛围。
3、编写出版简报6期,及时反映创建“中华诗词之乡”工作。
4、在每期《南流》刊物上开设诗教专栏、诗词园地。发表诗词2万多首。
5、出版《南流诗联》,为诗词爱好者打造学习交流平台。
6、出版《博白诗刊》,开设各种栏目,挑选了近4000多首新人新诗刊登书上,扩大诗教范围。
六、珍视优良传统 鼓励创作精品
1、挖掘整理公开出版发行《博白诗词选集》,刊登博白古今诗词4000多首,60多万字,发行5000多册。公开出版发行《楹联教育启蒙》,发行5000多册。
2、整理出版清代朱玉仙《画诗楼稿》。
3、举办纪念王力诞辰116周年诗词征文比赛,奖液后学。收到作品1000多篇,评出获奖作品一、二、三等奖100多篇。
4、助力朱玉仙诗词研讨会。
七、协调发展 造福桑梓
1、创建中国楹联文化县。胡育秋老师脱颖而出,分别获各级重要的奖项。
2、配合中华诗词学会建设好诗词教育研究基地,建设王力故居诗词长廊。
综上所述,博白人民吟诗、写楹联有着优良的传统和悠久的历史,并且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通过创建“中华诗词之乡”工作的开展,博白的诗词、楹联文化得到了长足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