秉持初心传承经典讴歌新时代
营口市诗词学会诗教工作综述
营口市诗词学会成立于1986年6月,现有会员5630多人。下设营口市老年诗词学会、营口市青年诗词学会、营口市中华诗词研究会、营口市诗词培训学校及6个市(县)区诗词学会、若干行业诗词学会和诗社。现将营口诗词学会两年来主要的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强学习,克服困难,切实抓好队伍建设
营口市是黄河以北第一个荣获“中华诗词之市”称号的地级城市。在中共营口市委、市政府及市文联的领导下,在中华诗词学会、辽宁省诗词学会的关怀指导下,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坚定不移地遵循党的“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秉持初心,服务社会,创作成果不断丰富,学会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
1、注重政治学习,坚定理想信念。政治能力是把握方向、把握大势、把握全局的能力,是保持政治定力、驾驭政治局面、防范政治风险的能力。我们始终将政治能力建设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和战略任务对待,增强新时代诗词学会政治功能,彰显新时代诗词的政治属性,发挥诗词学会的政治作用,不断强化诗词学会的政治导向。从政治定力、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本领等方面下功夫。学会党组和领导班子成员始终坚持政治学习,紧紧围绕着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开展诗词创作活动。
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袭击全国,根据营口市委宣传部、市文联要求,我们坚持线上学习活动,利用网络微刊、微信等形式,不断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让诗人和诗词爱好者深刻认识抗疫形势的严峻性,不断加强责任感及使命感,引导各基层诗词学会和诗社在足不出户的状态下,大力开展“全民抗疫”主题创作活动,鼓励大家多写抗疫专题的诗词作品,大灾面前唱响主弦律,歌颂礼赞抗疫一线英雄,鼓舞士气,稳定民心。诗言志,用诗词表达人的思想愿望。
抓好学会自身建设。根据工作需要和部分副会长本职工作变动情况,适时调整分工。加强了领导班子和学会组织建设,不断提高办会水平。
诗词学会季度例会中,名誉会长张冰在总结前期工作,布置今后任务
2、开展业务学习,提高创作水平。抗疫期间,我们把诗词创作学习和全民抗疫斗争结合起来,分别由各基层诗词学会和诗社利用微信群,把各种诗词讲座改为线上教学。继续举办各种诗词学习班,坚持进行“诗词写作讲座”、“诗词欣赏讲座”和“会员作品评析”。
抗疫期间,营口市老年诗词学会在老年大学开辟“线上课堂”,与宣传习近平的治国理政的思想结合起来,同营口市“雷锋文化 营口有礼”结合起来,进行“《毛泽东诗词》讲座”35讲。这个讲座把毛泽东诗词的赏析与中国共产党党史教育紧密地结合起来,突出了党魂、国魂、民族魂和诗魂的教育,鼓舞了广大会员同舟共济、共克时艰的斗志,受到广大受众群体的欢迎和好评。在营口市“三为”老年大学,组织诗文欣赏写作课80多节,市委党校领导派教员听课,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较高评价。市老年诗词学会会长原学玉同志,被营口市委、营口市人民政府授予“礼德模范.最佳宣讲员”称号。
营口市柳韵诗社,利用微信群晚间社课时间,进行“线上诗词知识课堂讲座”,每周至少两节。社长和副社长各有分工,除了分享传统的“诗词写作知识”、“诗词格律知识”、“诗词欣赏讲座”,还聘请顾问授课,增加了“元曲知识讲座”、“楹联创作与欣赏讲座”、“诗钟知识讲座”等等。坚持每月社课作品讲评,内容新颖,丰富多彩。既有古典传统的,又有新潮前卫的,深受广大社员喜欢。充分发挥了诗人和诗词爱好者的社会作用和自身价值。
二、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坚持抓好阵地建设
抗疫期间,我们坚持诗词“七进”活动,不断推进诗词进机关、进校园、进企业、进社区、进乡村、进景区、进家庭的“七进”工作;同时,继续坚守原有阵地。
1、坚持办好会刊《辽河诗词》杂志,面向全国赠阅。《辽河诗词》杂志是2013年将原来的《旧体诗词》季刊,改为《辽河诗词》双月刊,赠阅全国30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400多个地级市和部分县区,为全国诗词爱好者发表作品搭建了平台;抗疫期间,在资金短缺的情况下,仍然坚持办刊免费赠送。
2、坚持办好“辽河诗词网站”,传播诗词新声。“辽河诗词”网站,是营口市诗词学会的官方网站,开设20多个栏目,受到海内外广大诗友的关注。抗疫期间,全年投稿量达到20万篇(首),年点击率达500多万人次,实现了营口诗词与全国诗友广泛交流,为海内外诗人及诗词爱好者搭建了平台。
3、坚持管好“营口诗词微信群”,及时组织活动。抗疫期间,“营口诗词微信群”发挥了积极作用。开展“文艺进万家 健康你我他”等志愿服务活动,加强舆情研判工作,禁止与诗词无关的信息、不雅内容的链接和“疫情小道消息”入群,对诗词作品层层把关,坚决纯净微信内部环境,使各级诗社微信群真正做到风清气正。
抗疫期间,共收到抗疫专题诗词歌赋两万多首;各诗社编辑制作抗疫美篇作品专刊合计50多期。在诗词微刊中,挑选优秀作品,推荐给省、市报刊杂志及国家相关刊物或媒体2000多首。《辽河诗词》杂志编辑出版了《抗疫专刊》。
三、笃行致远,惟实励新,坚持普及提高
诗词文化事业发展需要积极发现诗词人才,培养诗词人才,用好诗词人才,特别是要着力发现和培养诗词事业的骨干人才,为营口诗词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抗疫期间,各基层学会和诗社运用多种形式、多种方法,提高全体会员的诗词创作水平;成功举办诗词创作培训班,开展诗评活动,交流创作体会,继续完成“培根”工程。
1、营口市鲅鱼圈区诗词学会
抗疫期间,继续开展诗词楹联知识普及活动。利用每晚微信群活动时间,品评修改新作。举办诗词楹联联讲座,邀请资深老师授课。一方面向老一辈诗人学习,一方面重点发现培养新人,实现老中青阶梯式发展。每次讲座都要布置作业。在群里举行作业讲评,教学相长,共同提高。积极组织参加各级诗词楹联比赛,作品在《中国诗词》《辽宁诗界》《辽河诗词》等刊物上发表,多人获奖。
2、盖州市诗词学会
抗疫期间,运用多媒体网络平台开展交流活动,将诗词讲座活动搬到学会微信群。从诗词格律到诗词创作技巧、诗词评改等各方面讲授,从未间断。听课会员达数千人次,先后培养诗词作者百余人。还与盖州市教师进修学校联合举办诗词教学课,对全市中小学教师进行培训。
3、大石桥市诗词楹联学会
抗疫期间,制作《我为祖国加油》等美篇200余期;配合大石桥市广播电台“融媒之声”直播;以“电商助农”为主题创作诗词56首,发表在营口日报大石桥专版上;为大石桥市电视台《诗韵回声》《书香镁都》节目组,提供诗稿400余首。制作专题片《一池夏荷吟宋唐》;开展庆祝党的生日主题诗词创作活动,创作诗词70多首。
大石桥市蟠龙诗社,抗疫期间坚持“两日一诗朗诵”(线上)活动,每月坚持社课制度,每期产生诗词30余首,楹联20余副。每逢五一、七一、端午节、中秋节、十一,毛泽东诞辰纪念日都在线上活动,会员创作诗词400余首。优秀作品分别在《辽海诗词》《诗词月刊》《辽河诗词》《营口日報》《辽河》杂志、营口电视台及各网络和刋物媒体上发表。其中王秀华、朱雅丽、葛凤霞等人作品在国家级诗词大奖赛中获奖。
4、营口市诗词学会老边区分会
抗疫期间,坚持为区委宣传部主办的文学刊物《芦荻》杂志,征集编辑诗词稿件;利用中小学生假期,开展线上诗词创作赏析“培根”活动。重点在营口市实验学校润春文学社、老边区实验中学若水文学社等师生诗词群中交流诗词新作。诗词新秀给《芦荻》杂志和各校校刊杂志投稿500余首。
四、集思广益,开拓进取,不断繁荣诗词创作
抗疫期间,传统的采风活动受到限制。营口市柳韵诗社和大石桥市蟠龙诗社,抓住疫情缓解之机,到营口葵花小镇进行采风。采风活动,是提高会员创作水平的有效途径,使会员开阔了视野。
2020年初,我们编辑出版的《营口女子诗抄》问世,得到了各界的一致好评。
2021年初,营口市文联、营口市诗词学会为全市荣获“耄耋诗星”的12位元老诗人颁发奖牌。营口市的雁翎,盖州市的汤和伟、王峰、赵起顺、刘瑞、王化基,大石桥市的汤其武、江海峰、张耀乡,老边区的吴兆源、张玉复、李纯青获此殊荣。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营口市诗词学会、辽宁省诗词学会和中国·王充闾文学研究中心联合举办了“王充闾杯”全国诗词大奖赛。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除台湾省外)均有诗人参加,最多的省份有近百人,少的省份也有十几人。德国、西班牙、奥地利、美国籍华人也积极参赛。整个大奖赛共有1762人参赛。大奖赛本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组委会聘请中华诗词学会钱志熙、李树喜、星汉、张克复、李书文、李葆国等诗词名家作为评委,采取诗词作品编号、无记名打分的形式,评出各类获奖作品,并在组委会内部公示。经评委初审、终评,评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5名,优秀奖30名,140首作品入围。《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王充闾杯”全国诗词大奖赛作品选》即将出版。
“寒雪梅中尽,春风柳上归。”2022年,我们将继续组织“诗词抗疫”活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认真围绕《中华诗词“十四五”发展规划》开展工作。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引领全市诗人不忘初心,坚持文化自信,传承中华经典,唱响新时代的主旋律。
营口文艺界纪念“5.23”文艺志愿者表彰大会,诗词学会部分领导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