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清建县距今有1600多年,有着深厚的人文积淀和悠久的诗词创作传统。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乐清经济建设的发展,乐清市于1999年12月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全国文化先进市”,跻身全国文化先进行列,诗词创作日益活跃,蔚然成风。2010年9月24日,乐清被中华诗词学会授予“中华诗词之乡”称号,这是浙江省第一个获此“文化金名片”称号的县级市。
乐清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诗词文化工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文化强市为目标,积极利用“中华诗词之乡”的金名片,多措并举。经过多部门的协作配合及乐清市诗词学会历届理事会的努力,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现根据“回头看”的要求,报告如下:
一、关于长效机制建设方面
1.在建设中华诗词之乡方面有了新的进展,诗词学会人数不断增加,专集不断出版。今诗人会员达为379人,尤其是发展了青少年会员36人。新老交替,原平均年龄62.62,现平均年龄为49.34岁。中华诗词学会会员46人,副会长1人;中镇诗社9人,名誉社长一人;有浙江省诗词学会会员51人,理事两人,为团体会员单位;中华吟诵学会会员14人,理事2人;乐府学会吟诵研究会研究员5名,理事1名;出版历代诗词遗产专集38本;个人诗集125本。
2.在巩固、用好、提升品牌方面有新的举措,由诗词学会负责学会制订发展规划,由社科联转发各有关单位予以落实。主要是四方面的目标:
(一)扩大“醉美乐清.文明城市”内涵,开创了诗词工作的新境界。
(二)依托“山水诗路・诗画乐清”要求,打造诗词工作新气象。
(三)根据“山海乐清・文脉传城”要旨,构建诗词创作的新方向。
(四)落实“人文乐清.人才乐清”目标,建立诗词人才队伍新机制。
根据这四方面的目标,确立了党建引领工程、青年壮腰工程、诗教培幼工程、诗意农民提升工程、诗词出版与传播工程等五大工程,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具体举措是以下三个:
(1)聘请中国知名诗家做培训讲座,从青年中选拔。乐清市获评为“中华诗词之乡”后,十分重视青年新生代诗人的培养,在社科联的组织下,在2013-2023年期间,共聘请四十多位中国诗坛名家,一方面到乐清进行寻诗采风活动,让乐清的青年诗人全程陪同,耳濡目染,接受教诲,另一方面对青年诗人进行63场次的专题培训,促进本土诗人的成长,在此期间还发动本地老前辈讲座70多次。通过个人拜师,作品讲评,雅集互动,学术专场、会刊登载等方式使六十多名的年轻诗人脱颖而出。
(2)侧重学校诗词教学及拓展活动,在校园里播种。一地诗风之盛起于幼承庭训,乐清市获评为“中华诗词之乡”后,“六进”工作全面开展的同时,侧重学校诗词教学及拓展活动。乐清市诗词学会在柳市实验中学开展“一老一少”诗人与中学诗友结对活动,结对的达200多人次。播撒种子,提升学生对诗词的兴趣爱好和习作能力。乐清市教育教研院的语文学科十分重视校本”拓展,大力支持诗教基地开展活动,一方面重视教师的古诗词吟诵培训,有80多位教师成为吟诵学会会员,特聘请十多位诗词与吟诵教师作为指导师做巡回讲座,引导教师走进古诗词,从而带领学生走进古诗词。另一方面也重视校园古诗文文化活动的开展,充分发挥三十多位教师诗人的才华和技能,根据教育部和中华诗词学会的要求各个学校活动丰富多彩,一百多所中小学每学期都能开展1-2次古诗词诵读欣赏活动。
(3)挖掘本地诗词遗产来延续文脉,融入时代气象。乐清的诗文化承接浙东诗路,诗人众多,诗风质朴,曾被学界誉为“ 浙南现象”。自被评为“中华诗词之乡”后,市政府下拨专项经费,由市社科联牵头进行当地历史名人文化丛书的出版工作,其中关于诗词遗产专著的有38册。对王十朋、翁卷、吴鹭山、黄式苏等诗人的作品进行专场研讨,要求诗词届自觉地延续本地先贤的文脉,并融入新时代气象,把握新时代主题进行创作,因此,本地诗人作品格调高宏,平实含蓄,讴歌时代,清新明快,不落俗套。
3.在推进中华诗教“六进”方面取得新的成绩:在社科联、教育局等大力支持下,诗词学会指导大荆镇一中、柳市实验中学、白象中学诗教基一直地坚持下来,并新发展南塘中学成立半窗诗社。十多年来,繁荣了校园文化,培养了一批诗词爱好者,辅导教师胡定生、曾杨才、包锡照、梁金余、黄顺尧、陈胜才、刘方池等坚持奉献,不取报酬,成为教师界的美谈。学生诗作达10000多首,并屡屡获奖。
诗词学会积极为地方文化建设出力。乐清市共举办过3次重大的国内诗词大赛,助力廉政建设、“五水共治”环境建设、雁荡旅游推广建设、孝善文化建设外,还为大荆红叶园、白象徐家祠堂、白象砻山等50多个农村公园及其他重要亭台楼阁200多处撰写楹联不完全统计达5200多对,进德力西、德长环保、铁枫堂石斛基地、五星混凝土有限公司、浙能电厂等企业活动达70多场次,还协助德长环保公司成立了长江诗教基地。
诗词学会及广大诗人,积极参与大型社团活动50多次,其中参与三禾读书社一年一度的“冬至三禾”及纪念南怀瑾的南园秋高活动,进行诗词创作和吟诵表演,助力学会名誉会长赵乐强(原乐清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走读运河活动,贺作达百多首。纪念王十朋诞辰900周年,出版了《历代诗人咏王十朋》一书,本会会员写作了200多首诗词。另外,乐清当地的一些寺庙道观也十分重视诗词雅集,活动达12次,诗词学会在民宗局的指导下积极参与乐清市宝善寺雅集诗词创作50多首和吟诵13人次,参与黄檀洞村端午民俗活动创作诗词60多首和吟诵25人次。总之,“六进”活动持续开展,为当地的文化事业建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4.政府主管部门十分重视诗词之乡建设工作
乐清市自评得“中华诗词之乡”至今,各级领导部门十分重视,把诗词工作纳入到文化大市的战略中,市委宣传部在重要活动均予以大力支持,市财政有文化专项拨款,在重要研讨活动诗词遗产出版补助等到累计达 800多 万元,单2015年度《乐清文献丛书》第三辑,2015年安排33万元;2016年安排25.6万,2017年安排32万,2018年度《乐清文献丛书》第三辑(《广雁荡山志》、《乐成诗录》):补助就达38万元;、2019年度《乐清文献丛书》第三辑(《蓉江吟草看剑楼剩稿息耒园吟草》):28 万元;第三辑完成 1 种(《沁芳遗草》)费用:25.7 万元。2021年度安排35万。2022年度安排40万。市社科联在自身办公场地紧张的情况下腾出了两间50平米的办公场地给诗词学会。本次“回头看”下拨资金2万元。乡镇街道也在各种活动中予以物力上也予以极大得支持,大荆、虹桥、乐成、柳市、白象五大集镇十分重视诗词文化活动,共主办过近百场次活动,期间累计下拨了 400多 万元。同时,在一些社会协调方面也予以大力支持,企业和其他社会团体及个人均有不等数额捐助,以往举办的“德长环保杯“、“雁鸣杯“与今年举办“怡宁杯.孝为先”诗词大赛企业出资42万元。经济的保障使诗词工作得以出色地开展。
二、诗意环境
1.做好公共空间的诗廊、诗墙、诗碑固化工作。
乐清市是王子晋吹箫之地,有着深刻的地名文化资源,2006年8月,乐清市被联合国地名专家组中国分部授予“中国地名文化遗产千年古县”称号。政府非常重视诗意空间的建设,在老旧城区改造中,保留了“拦诗巷”,在新建得街区云浦路与宁康路交界处围墙诗墙,采用青石雕凿的达30多米。在德长环保园建设150米诗墙。磐石镇设有卫城诗墙60米。乐清警察公园市单列警察故事诗词20首,刻录在陈列长廊里达15米。在一些专题公园和纪念馆均设有诗墙、诗碑、诗廊。利用现代路灯投射系统,在宪法主题公园将古诗句投射在路面,共有 80盏投射灯,录入 100多首(句)诗。城市的文化韵味和建筑形象得到融合和提升。
2.“六进”单位诗化环境、诗教氛围有提升。
乐清市诗词学会根据发展规划,乐清市社科联确定的六进单位分别为:
进学校——大荆一中、柳市实验、南塘镇中学、白象中学、育英小学、乐成建设路小学、乐清知临小学、白石小学等8所;设立诗教基地,美化诗意环境,符合中小学生的审美特点,落实诗词诵读活动形式多样。诗教氛围进一步提升。
进机关——以乐清市文化馆为主阵地,联系各个机关的诗词爱好者,成立雁鸣诗社。积极打造诗意空间,展示习作,多方交流,诗词写作水平不断提高。
进社区——乐成街道乐清市箫台文化艺术院、与其他艺术门类相融合,共促进。各主要乡镇把诗词主题活动放在重要日程中,在老年大学长期开办诗词班,由诗词学会派员进行教授。退休诗词爱好者组建双溪诗社,并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诗词采风、创作和雅集活动。
进企业——德长环保;浙能电厂等诗意诗化活动有了很大的提升。
进农村——乐成黄檀硐村、大荆镇云泽社区成立乡村艺术团,诗社主力成为活动骨干,极大地繁荣农村文化生活。(小山头村成立了雁荡吟圃);
进景区——乐清市中雁荡山风景区,突出诗画主题,设置大量的标志性LOGO,”“诗画中雁,十里湖山”将王十朋的《又书岩上》诗作“十里湖山翠黛横,两溪寒玉斗琮琤。路从飞鸟上头过,人在白云高处行。岩下行田谢康乐,洞中辟谷李先生。凭栏不瞰人间世,转觉此心名利轻。”可视化。雁荡山作为国家级5A景区,着重衔接瓯江山水诗路和浙东诗路,突出雁荡山固有的诗意文化,添置摩崖石刻,利用“中华诗词之乡”的金名片接待诗人采风,极大提升了雁荡的文化底蕴。
随着大众审美标准的提升和各单位的文化建设的深入,各单位均十分重视古典的内容与时代的结合,在一定时间段内都对本单位的诗化形象进行设计改造,显得更为典雅和新颖。
3.建有标志性的诗词文化设施或建筑
乐清市在历史上出过许多诗词名人,永嘉四灵中的翁卷,南宋状元王十朋,元代文学家李晓光,又地处浙东诗路与瓯江山水诗路的连接处。因此,诗词文化设施和建筑以纪念馆为主,主要有翁卷纪念馆、王十朋纪念馆、梅溪草堂、梅溪书院、李孝光诗书长廊、城关拦诗巷等。在风景区增设一些近代诗人的摩崖石刻,完善瓯江山水诗路,总投资达 3-4 亿元,有的规模宏大,有的简朴典雅,能彰显诗词之乡的内涵,标志感强,文化气息浓郁。
4.历代诗词资源融入当地文化旅游服务
雁荡山是国家5A级风景名胜区,是世界地质公园。历代名家留下了5000多首诗词,雁荡山管委会十分重视诗词文化在旅游中的人文价值,投入巨资,建设一些标志性的建筑,增设一些诗词的摩崖石刻,收集整理出版关于雁荡山的诗词专集10多册,已故诗词学会老会员黄士华先生编撰《历代名人咏乐清》收录了80首,由雁荡山管委会党委委员胡念望先生编撰的《瓯江山水诗词选》选录了36首。该书在雁荡温泉酒店、全季酒店等客房摆放,方便顾客阅读。在雁荡山一些景点的导游词中,目前已融入历代名家的诗句得达30多篇50多首诗词。中雁荡山景区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4A级旅游景区,以湖光山色、潭碧林翠著称;诗词学会老会员赵章盛先生编撰《中雁荡山古今诗词选》收录了645首,这些诗词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为素有“海上名山”“寰中绝胜”美誉的雁荡山增添人文色彩。淡溪生态文化旅游区为南宋开科状元王十朋故里;在市社科联的组织下,出版《王十朋诗词文集》,乐清市诗词学会组织诗人撰写《历代诗人咏王十朋》。灵山景区黄檀硐古村落为国家首批景观村落;在各种推介活动中邀请诗人参与达8次,留下了马斗全、熊东遨、周燕婷、陈仁德等各地大家的诗作。大荆镇、仙溪镇、龙西乡等在新农村建设中十分重视乡村旅游,组织诗人采风活动达15次,留下1000多篇诗作。
三、诗词活动与诗词普及
1.举办有较大影响的全国性诗词大赛活动。
诗词学会在企业赞助和冠名下,共举办了2018年10月与中华诗词学会共同举办的“德长环保杯”以五水共治为主题的全国诗词大奖赛,共收到诗词3562 首,发放奖金7万元;2022年10月由温州市诗词与楹联学会指导,举办“雁鸣杯”诗词大赛以城市文明创建为主题,共收到诗词1878首,发放奖金3万元;2023年9月由浙江省诗词与楹联学会指导,举办“怡宁杯.孝为先”以孝善文化为主题的全国诗词大奖赛,共收到诗词曲联4171多首,发放奖金7万元。一方面弘扬诗词文化,使“中华诗词之乡”的金名片发出新的光亮;另一方面助力地方社会文化建设,为生态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发挥了诗词的特有功能,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好评。
2.定期举办诗词吟诵和诗词文艺表演活动
2013年成立乐清市吟诵学会,共有会员113人,其中中华吟诵会员15人,吟诵教师9名,积极参与吟诵进课堂,进社区活动。共参与市社科联、市文化馆、市三禾读书社组织的各种吟诵表演50余次,在王十朋纪念会,章纶诞生纪念,夏承焘诗词研究会等大型学术活动中,会员吟诵先贤作品,为会议增色不少。9名指导老师,一边吟诵,一边指导学生进行诗词创作,指导量达500人次。累计吟诵教学达100节次,课堂上气氛活跃,学生能依字行腔,放声高吟,极大提升了对古诗词的热爱程度。分会一面坚持深入研究本地方言诵读研究,挖掘诗词遗产。共采访老先生18次,得包文朴先生的夏承焘词吟诵4调,得王士华先生吟诵调2调,得大荆话(台州方言)民间歌谣3调,得清江芙蓉抛歌调2调。会员为大荆镇一中、柳市实验等学校及市图书馆做讲座20场,翁晓如在2021—2023年吟诵公益讲座共计96课时,受众达800多人次。
3.定期开展形式多样的诗词创作、宣传普及、鉴赏活动
目前当地有雁鸣诗社、雁荡吟圃、虹桥诗社、柳川诗社、金鳌诗社、双溪诗社等,每个诗社坚持每月一社课,组织采风,布置诗词作业,定期进行诗词鉴赏讲座。精选作品在期刊《雁荡吟风》《雁荡吟圃》及《诗雁荡》公众号等予以发布;同时采用请进来走出的方式,期间邀请到钱志熙、熊盛元、熊东遨、周燕婷、魏新河、胡也先、江岚等名家到乐清授课累计达30节次,培育了一批的新生力量。同时,各诗社每年均有一次外出交流(疫情期间暂停),雁鸣诗社到北京与北大诗社交流,雁荡吟圃与台州、瑞安、永嘉的诗友建立长期的合作交流。经常开展中华诗词文化宣传活动,定期面向社会开展诗词文化普及活动,开展吟诵培训讲座10次,帮助教师和学生提升诗词创作和欣赏水平。中小学教师的诗词会员比例不断增加,从原来10人,增加到50人。雁鸣诗社、大荆的雁荡吟圃的会员人数不断增多,农民诗人增加了25位。
诗词学会主办的期刊《雁荡吟风》发行了60期,。《雁荡吟圃》《柳川诗刊》《雁荡吟风》《柳风诗芽》等纸质传媒一直坚持定期发行。2018年后,各诗社均申请设立公众号,通过网媒扩大了诗词的传播力度。
图书馆、文化馆等文化直属单位,十分支持传统诗词文化活动,融诗词活动于传统民俗中,定期举办各种活动,把诗词阅读,欣赏纳入工作日程,图书馆每年均安排10-15场与此相关的活动,2021年—2023年累计就达45场,有儿童专场,成年专场。立足本土文化,形式多样,把传统与现代相结合。文化馆,侧重书法与诗词,音乐与诗词的结合。重要活动达15场次。
乐清融媒体充分利用《乐清日报》和乐清电视台主阵地,大力宣传诗词活动,累计专刊报道关于诗词活动的达122 篇。专刊报道达 10万多字。
各乡镇积极开展各种活动达百多场,利用乡镇的公众号,大力宣传诗词文化活动,在乐清形成了重诗、爱诗、读诗的好风尚。
四、诗词效果
学校有广泛系统的诗词曲教与学活动。根据国家的课程标准,学校本身具有诗词欣赏教学,诗词学会主要是对几个诗教基地在习作方面进行兴趣的激发和技术指导,学校将诗教基地作为一门校本课程予以系统的教学。小学阶段根据教育部的要求,广泛第开展了吟诵教学,语文老师把吟诵作为教学的辅助手段,30多所小学180多位教师具备了吟诵的基本能力(接受三轮培训)。80位教师成为吟诵分会会员,30位教师成为既能吟诵又能创作的多面手。乐成建设路小学王微娟老师参加第五届“迦陵杯.诗教中国”诗词讲解大赛全国总决赛获得全国一等奖。
机关有诗词曲学习创作氛围和成果成效显著。经过几期培训,机关的会员人数从原来的30名,增加到80名。基层有较多的人自觉自愿参加各种诗词活动,诗人队伍不断壮大,各级会员数量不断增加,大荆分会会员增加至54人,柳市镇柳川诗社增加至102余人,虹桥分会会员增加至77人,浅草诗社的诗词少年会员增加至36人,柳市镇实验中学柳风诗社当前会员(不包括毕业生)增加至33人,南塘镇中学的半窗诗社历届会员(包括毕业生)累积至130人。
1.创作成果丰硕。在获评中华诗词之乡之前,我市诗词创作数量达十万之数,近十年来,据不完全统计,会员作品在全国各地的纸媒或电子传媒刊登累计达一万多首,个人诗词专集125本。个人诗词创作总量又超十万首。在重大诗赛中获奖累计达100多人次。
综上所述,乐清市自获得中华诗词之乡之后,乐清市人民备受鼓舞,在文化领域掀起了“由富而贵,以文化之”的热潮,这也成为乐清市社科联及下属单位诗词学会的工作动力,为擦亮这张金名片,乐清市各界联动,务实进取,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虽然三年的疫情阻碍了我们的许多活动,但众多诗人还是在疫情期间,创作了很多的正面的、积极的、向上的优秀诗词作品。对照“回头看”的考核要求,我们经过自评,总体上认为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