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诗教网
 首页  诗教理论  诗教经验  诗词资料  诗界瞭望  诗乡诗教  关于我们  校园主站 
当代诗词
当前位置: 首页>>诗词资料>>诗词知识>>正文
周文彰:诗词用词的时代性
2022-04-20 13:38 周文彰  中华诗词学会

▲中华诗词学会会长周文彰

 

强化诗词用词的时代性

周文彰

诗词创作,一个常见的问题,就是用词。用得好就有诗味,否则诗不像诗。所以,老师们经常提醒初学者,写诗要少搬成语,少用口号,少用专业术语,例如政治术语、科技术语,少用直白的词,因为诗要含蓄,等等。对此,我深以为然。

但是,诗词要反映时代生活,书写时代变迁,体现时代风貌,就必须使用时代特点鲜明的词。否则,诗词就无法反映和体现时代。但是一用这些词,就有可能被认为不是诗的语言。于是作者就变着法子把“高铁”化作“巨龙”,把“公报”化作“宏音”等等。没有办法!我们已经形成了固定的“诗词审美图式”,诗词用词只有迁就这种“图式”,才有可能被认可(关于“图式”,可参阅我的《狡黠的心灵——主体认识图式概论》一书)。

这种诗词审美图式,是我们在长期阅读欣赏我国古代诗词的过程中形成的。我们从小就学古诗、背古诗,特别是唐诗宋词;我们学写诗词的范本就是唐诗宋词。久而久之,我们便形成了以古代诗词特别是以唐诗宋词为参照的诗词审美图式。我们用这种图式来阅读当代诗词,诗词“代沟” 的产生就十分自然了,恰如一个老父亲以自己年青时的节衣缩食、含辛茹苦为参照,对孩子的生活花费这也看不惯、那也不顺眼一样。

我们要承认并设法消除诗词“代沟”,否则便无法实现诗词用词的时代性。消除诗词“代沟”的办法,不是要抛弃业已形成的诗词审美图式,而是要优化;更不是不要学习古代诗词,而是要学活,或者叫活学。古代诗词传承至今、经久不衰的原因之一,在于它们反映了作者所处的时代。我用“搜韵”网搜索了古代交通工具、古代兵器、古代酒器、古代四大发明,得到一个惊喜的发现:所有代表那些时代的劳动创造、科技成果、战斗生活的先进物件,大都反映在诗词中,而且直接使用物件的本名,没有作任何“诗化”处理。

关于古代交通工具的名称,古诗里比比皆是。比如独轮车,北齐卢询祖:“支机一片石,缓转独轮车。”元初耶律铸:“独轮车辗岩边月,十角牛耕陇上云。”而清代李必恒的两句诗中就有舟车撬檋四种交通工具:“舟车绎络纷水陆,撬檋杂沓周陵阿。”据说大禹出行,陆行乘车,水行乘舟,泥行坐撬,山行用檋。檋类似木屐,登山时起防滑作用。

古代兵器谱中名列前十的刀、剑、矛、枪、戈、戟、斧钺、弓弩、鞭、锏,诗词都有使用。关于矛戟,《诗经·秦风·无衣》写道:“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杜甫《峡口》诗云:“时清关失险,世乱戟如林。”关于斧钺:曹操《短歌行》有记:“后见赦原。赐之斧钺。得使征伐。为仲尼所称。”杜牧《郡斋独酌》中的两句诗一下子出现四种兵器:“犀甲吴兵斗弓弩,蛇矛燕戟驰锋铓。岂知三载几百战,钩车不得望其墙。”其中除了了弓弩外,还涉及蛇矛、燕戟、钩车多种兵器,而犀甲则是犀牛皮制的铠甲。犀甲一词,早在《楚辞·九歌·国殇》中就有了:“操吴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

古代四大发明的纸、指南针、火药的名称,直接入诗。例如,南宋彭龟年《寄黄商伯兼简詹元善》写道:“滔滔迷所往,莫望指南针。”文天祥则化用了指南针一词:“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就连指南针的前身“司南”也早已被直接“裸用”在古诗中,如南梁任昉《奉和登》记有:“奔鲸吐华浪,司南动轻枻。”关于印刷术,唐代发明了雕版印刷,宋代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我在搜韵网输入“印刷”二字检索,出现了清代阮元的诗:“去年洛阳纸,棕墨新印刷。”“纸”和“印刷”都已入诗,只是出现时间太晚。于是我又输入“刻板”二字继续检索,以期找到更早的诗词,结果发现,北宋 ? 释遵式《为檀越写弥陀经正信偈发愿文》中就有:“我以诚信心,刻板并印造。阿弥陀经卷,及以正信偈。”接着,我又输入“刻印”检索,看到北宋杨亿的《酬谢光丞四丈见庆新命之什》:“武夷归路苦迢遥,延阁官曹正寂寥。彩凤衔书俄锡命,黄金刻印便悬腰。”可惜,这首诗中的“刻印”,并不是印刷之“刻印”,是指“刻制印章”。我虽然没有找到与印刷相关的刻印,但却发现古人把官员腰间挂着用黄金刻制的印信也直接写入诗中,成为诗的语言,说明诗的语言是没有定规的。

我所谓的“学活”古诗,或者“活学”古诗,是说我们学习古诗,不要拘泥于它们用过哪些具体词语,而是要总结它们用词的共性特点或一般规律,那就是用词要有时代特色;更不能以古诗的用词为样板来判定当代词语是不是诗的语言:他们用过的就是诗的语言,否则就不是。古诗能用“骡驮车”,今诗为什么不能用“电动车”?古诗能用“指南针”,今诗为什么不能用“定位图”?古诗能用“多宝塔”,今诗为什么不能用“空间站”?古诗能用“火车”(用于火攻的木制战车),今诗为什么不能用“坦克”?古诗能用“云梯”,今诗为什么不能用“塔吊”?等等。正因为古诗用词具有时代特色,今天我们才能够通过诗词研究古代的制度、科技、战争、生活、风俗等。如果我们禁用时代新词,后人还能通过诗词研究我们的今天吗?

一些评论家和诗人批评当今一些诗词“语言陈旧老套”,原因在于“重复古人、重复他人、重复自己”,甚至胡适当年就已发过类似议论。这些批评是有道理的,应当用心体会,努力避免。我这里要说的是,诗词“语言陈旧”的更深层原因,在于诗词审美图式的固化。要强化诗词用词的时代性,就一定要优化诗词审美图式。

我们欣喜地看到,近年来,《中华诗词》杂志以及很多地方的报刊和新媒体,发表了不少具有时代标记的新鲜词汇,也得到了广大作者的认可。“诗的语言”正在与时俱进,读者对“诗的语言”的理解也在与时俱进。

关闭窗口

中华诗教网 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下沙高教区东区学正街66号 邮编:310018 联系电话:0571-86928238  浙ICP备09058249号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如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网站将采取适当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