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诗教网
 首页  诗教理论  诗教经验  诗词资料  诗界瞭望  诗乡诗教  关于我们  校园主站 
当代诗词
当前位置: 首页>>诗词资料>>创作知识>>正文
刘坡公 学诗百法(字句、章法)
2006-11-16 10:23  

学诗百法(字句、章法)



第三纲 字句

学诗百法之十六 研究炼字法

学习对偶,即为做诗之预备。然对偶虽工,苟不知炼字之法,则易犯涣散之病,全句精彩无由可见。前人所以有吟成五个字用尽一身心,及吟成一个字捻断数茎髭等说,可见炼字之难,实为学诗者最切要之工夫。不论五言七言,或一句中炼一字,或一句中炼二字,下笔之时须要加意推敲。兹试略举各例句于后。

五言炼第二字

海暗三山雨/花明五岭春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花妥莺捎蝶/溪喧獭趁鱼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五言炼第三字

山势雄三辅/关门扼九州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江月随人影/山花趁马蹄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五言炼第五字

晓月临窗近/天河入户低 草生公府静/花落讼庭闲 香雾云鬟湿/清晖玉臂寒 翠屏千仞合/丹嶂五丁开

五言炼第二第五字

溪冷泉声苦/山空木叶干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七言炼第二字

山入白楼沙苑暮/潮生沧海野塘春 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情 路绕寒山人独去/月临秋水雁空惊 燕知社日辞巢去/菊为重阳冒雨开

七言炼第五字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寒 疲马山中愁日晚/孤舟江上畏春寒 珠帘绣柱围黄鹄/锦缆牙樯起白鸥

七言炼第七字

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 青枫江上孤帆远/白帝城边古木疏 三故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匡衡抗疏功名簿/刘向传经心事违

七言炼第二第五字

雪霁山门迎瑞日/云开水殿侯飞龙 鱼含月影随云动/鸟吐花声寄树闲 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 湖添水际消残暑/江送潮头涌漫波

学诗百法之十七 研究造句法

积字而成句,积句而成诗。句之妥恰与否,诗之工拙判焉。故欲学作诗,必先学造句。造句之法,不仅属对工整炼字稳妥而已,必使全句轻灵流动绝不板滞方佳。至于唐人诗句,各有胜处,苟非勤于习诵,断不能模仿其万一。兹将五言七言之种种句法略举于下:

五言上一下四字句

犬迎曾宿客/鸭护落巢儿 青惜峰峦过/黄知橘柚来 绿奔川内水/红落过墙花 地犹鄹氏邑/宅即鲁王宫

五言上二下三字句

野人相问姓/山鸟自呼名 正有高堂宴/能忘迟暮心 晚凉看洗马/森木乱鸣蝉 客路青山下/行舟绿水前

五言上三下二字句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夜郎溪日暖/白帝峡风寒

五言上四下一字句

晓月临窗近/天河入户低 薜罗山径入/荷芰水亭开 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 风连西极动/月过北庭寒

五言一句三顿折句(二一二)

尘中老尽力/岁晚病伤心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七言上一下六字句

花迎剑佩星初落/柳拂旌旗露未干 山动将崩未崩石/松浮欲尽不尽云

七言上二下五字句

有时三点两点雨/到处十枝九枝花 朝罢香烟携满袖/诗成珠玉在挥毫

七言上三下四字句

梦儿亭古传名谢/交妓楼新道姓苏 渔人网集寒潭下/估客舟随夜照来

七言上四下三字句

武帝祠前云欲散/仙人掌上雨初晴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凄凄鹦鹉洲

七言上五下二字句

青山只解磨今古/流水何曾洗是非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七言一句三顿折句(二二三)

盘飨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含风翠壁孤云纳/昔日丹枫万木稠

学诗百法之十八 研究点眼法

作诗点眼,犹之画龙点睛。诗无眼则佳处不见,龙无睛则神采皆失。故学诗者既知炼字造句矣,又不可不知点睛之法。眼要挺要响,用实字则挺,用动字则响。全在下笔之时,细细揣摩。五言诗之点眼在第三字,七言诗之点眼在第五字。举例如下:

五言点实字眼

山店云迎客/江村犬吠船 绿垂风折笋/红绽雨肥梅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五言点动字眼

日气含残雨/云阴送晚雷 拨云寻古道/倚石听流泉 杨柳梳烟碧/茶□架雪香 白沙留月色/绿竹助秋声

七言点实字眼

才是寝园春荐后/非关御苑鸟衔残 风传鼓角霜侵战/云卷笙歌月上楼 杨柳风多潮未落/蒹葭霜冷雁初飞 东岩月在僧初定/南浦花残客未回

七言点动字眼

金阙晓钟开万户/玉阶仙仗拥千官 波漂菰米沉云黑/露冷莲房坠粉红 平地风烟横白鸟/半山云木卷苍藤 莺传旧语娇春日/花整晨妆对晓风

学诗百法之十九 指示正格法

五言律绝与七言律绝均有平起仄起及押韵不押韵之别,前已详言之矣。然其中又有三法,一曰反,如上句系平平起而下句系仄仄起,上句系仄仄起而下句系平平起是也。一曰粘,如上句系平平起而下句亦平平起,上句系仄仄起而下句亦仄仄起是也。一曰应,如五言首句押韵者,为仄仄仄平平或平平仄仄平,七言首句押韵者,为仄仄平平仄仄平或平平仄仄仄平平,而末句之平仄与首句相同是也。凡合乎此等平仄者,皆谓之正格。兹将唐诗三百首中选录五言律绝七言律绝各二首于下:

(哈哈,老夫子说话何其含混,说了半天也没说清楚,在下试着做个补充:律诗八句,每两句合称一联,分别称作额联……记不清楚了。绝句四句,当然只有两联了。每联的两句当反,如第一和第二句,第三和第四句等。两联相邻的句当粘,如第二和第三句,第四和第五句等。

对于首句着韵的律绝,首尾两句当应。对于律诗,其实一、四、八句皆当应。补充一句,律诗的二三联当对偶)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寻芳歇,王孙自可留。(五律之合于平起者)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五律之合于仄起者)

听筝 李端

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五绝之合于平起者)

登鹳雀楼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五绝之合于仄起者)

望蓟门 祖咏

燕台一去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沙场烽火侵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七律之合于平起者)

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七律之合于仄起者)

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七绝之合于平起者)

贾生 李商隐

喧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月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七绝之合于仄起者)

学诗百法之二十 指示拗句法

昔人谈诗,有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之说。所谓不论者,盖言五言律绝中之第一第三字、七言律绝中之第一第三地五字平仄可以通用,非可任意为之而不必讲究也。今人误作不拘之解,则为害匪浅。而不知五言律绝中之第一字或可用,而第三字万不能通用,七言律绝中之第一第三字或可通用,其第五字则万不能通用。且如五言律绝中之平平仄仄平句,即第一字亦不能通用,又如七言律绝中之仄仄平平仄仄平句,即第三字亦不能通用。此等不论平仄之句,谓之拗句。前人非学到功深神而明之者,断不出此。兹试将唐诗中拗句之最奇特者,选录一首如下: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学诗百法之二一 指示变体法

五言七言句之近体诗,不论平起仄起,均有一定不易之例。反是者即谓之变体。变体之诗出于作者一时之差误,不可认为定格。兹特选录唐诗中七律七绝之变体各一首,俾初学做诗者不致轻蹈此病也。

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山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上诗第一联与第二联平仄重复,名曰顺风调,为七律中之变体也。

赠别 王维

渭城朝雨浥清晨,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上诗第三句之平仄与第二句应粘而反,是为七绝中之变体也。

第四纲 章法

学诗百法之二二 起笔突兀法

做诗起笔,有明起暗起陪起反起之别。明起者,开口即就题之正意说起,随明见题字,然不得谓之骂题。暗起者,不就题面说而题意自见。陪起者,先借他物说起以引申所咏之物。反起者,不说题之正面而先从题之反面着笔。学者明此诸法,起笔者尤以来势突兀为胜,若一涉平淡,便觉句法不挺矣。兹录唐诗得力在起两句之一首于下,以便学诗者有所取法焉。

和晋陵陆丞相早春游望 杜审言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萍。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

上诗首句拈出独有二字,次句便以惊字作衬,有登高一呼之概。

学诗百法之二三 承笔衔接法

律诗以第二联为承笔,或写意,或写景,要与上联起笔衔接,不可松泛。起笔一联,仅浑括大概。点醒题意,全在此联,且需留有不尽之意,以开下文转笔一联。兹录唐诗中第二联最警切之一首,以飨读者,俾知醒题之法也。

军中闻笛 张巡

岧峣试一临,虏骑附城阴。不辨风尘色,安知天地心。门闲边月近,战苦阵云深。旦夕更楼上,遥闻横笛声。

上诗第三四句写军中情状,紧接上句看见虏骑之悲感,而全题之用意醒矣。

学诗百法之二四 转笔呼应法

转者,就承笔之意,转捩以言之也。其法有三,一进一层转,二推一层转,三反转,总以能与前后相呼应活而不板者为佳。唐诗之注重转笔而上下一气者,当推杜甫春望一首,兹特选录于下。非学到功深者,断难揣摩其万一。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上诗第五句言兵祸之久,第六句言乡信之重,是全诗最着力处,而与首句写乱后景象末句自伤衰老通体均相应也。

学诗百法之二五 合笔结束法

合者,结束全诗,俾有下落也。或开一步,或放一句,总以言有尽而意无穷者为佳构。唐诗中合笔之足以惊人而传诵一时者,首推刘禹锡之蜀先主庙诗。兹亦照录于后,以为学者之模范。

蜀先主庙 刘禹锡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势分三足鼎,业复五铢钱。得相能开国,生儿不象贤。凄凉蜀故妓,来舞魏宫前。

上诗结句言蜀妓凄凉不言蜀灭,而蜀灭之意自在其中,以此结束全题,真觉余韵悠然,有缥缈欲仙之致。

学诗百法之二六 因人述事法

做诗所以传人,非传其人,传其事也。但记述事情,需写得雄壮而不寒酸,方见其人身份之大,志气之高。此种笔致,不可多得。兹特选录唐诗一首于下。

送李中丞归汉阳别业 刘长卿

流落征南将,曾驱十万师。罢归无旧业,老去恋明时。独立三边静,轻生一剑知。茫茫江汉上,日暮欲何之。

上诗第一联倒写盛时,第三联一句写其旧功,一句写其壮志。明虽述事,而其人则因此传矣。

学诗百法之二七 因地记游法

记游之诗,或述山川,或述风土,宜翔实而不浮泛,宜洒脱而不粘附,方为上乘。此种记述之法,唐诗中以李白送友人入蜀一首为最佳,特录如下:

送友人入蜀 李白

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升沉应以定,不必访君平。

上诗第二联,一句写对面,一句写旁边,第三联一句写陆,一句写水,句句是记地,却句句是记游,洵为诗之入乎化境者。

学诗百法之二八 因时点景法

四时之景不同,故诗家点景之法亦不同。但以冬夏二时之景与春秋二时之景相较,则冬夏自然较少。而以夏令之景与冬令之景相较,则犹以夏令为少。唐诗三百首中,唯杜审言夏日过郑七山斋一诗,写得极幽雅,极淡远,可为夏日点景诗之杰构。自特摘录于后:

夏日过郑七山斋 杜审言

共有樽中好,言寻谷口来。薜萝山径入,荷荠水亭开。日气含残雨,云阴送晚雷。洛阳钟鼓至,车马系迟回。

上诗第三句写薜萝,第四句写荷荠,都是点缀夏景。第五句写日写雨,第六句写云写雷,而夏日晚景如在画图中矣。

学诗百法之二九 因境抒情法

诗情皆由境而生,诗境即诗情也。作此等诗不可太拘,太拘则滞;不可太浑,太浑则虚。须要来龙去脉一气相生,方足以见诗情之真切。兹就唐诗三百首中选录一首于下:

过故人庄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上诗田家二字,为通体之眼,所谓诗境也。第二联是写庄外之境,第三联是写庄中之境,至于合、斜、面、话等字,皆诗情也。

学诗百法之三十 起句相对法

绝诗只有四句,作五绝诗,只有二十字。苟不知炼句之法,则一写已尽。何能发挥题之真意乎?兹特选录唐诗中五绝之起句相对者一首于下,学者宜将所炼之句,熟读而细玩之。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上诗之第一第二句,写将雪之兆。第三句写山家形景,直至末句方点出雪字,而寄宿之意已尽在其中矣。

学诗百法之三一 收句相对法

五绝收句是全题最扼重处,宜清劲淡远,有余音不绝之慨。若用对句,则字字有力,全诗便觉挺而且响矣。兹就唐诗中选录一首于后,学者可依此摹仿也。

宿建德江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上诗第一句写地,第二句写时,题中宿意已明。第三句写岸上之景,第四句写水中之景,江流如画,情景逼真。

学诗百法之三二 通体拗句法

拗句之诗不论平仄,较谐平仄者为难。前已有指示此法,并举七律一首为例。而五绝则句短字少,更不能轻易著笔。且亦需有曲折有寄托方为合法。唐诗五绝中通体用拗句者数见不鲜,惟刘长卿弹琴一首余味深长,真令人百读不厌。兹录于下,以备学诗者之一格。

弹琴 刘长卿

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上诗第一句就题面暗起,第二句拍到琴调,第三句承上作转,第四句明点弹字。而言外有世无知音之叹,全诗之主意在此。

学诗百法之三三 通体仄韵法

五绝诗用仄韵较之押平韵者尤觉清劲古朴,故唐人多喜用之。兹录柳宗元江雪一首于下,真五绝中之杰作也。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上诗第一二两句暗点题意,第三句写江边之景,第四句方点出江雪二字。所用绝灭等字何等有力!

学诗百法之三四 通体写情法

写情之诗宜曲折宜圆到,不可徒饰外观而真意未达出,盖写情难于写景。非善于言情者必不足以达之。今特选录唐诗中通体写情之诗一首,学者可奉为金科玉律也。

客至 杜甫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盘飨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上诗第一联以鸥来引客,而第二联一句纵一句擒,是正为客至也。第三联写款客之情,第四联想到邻翁作陪。情外有情,的是写情圣手。

学诗百法之三五 通体写景法

写景之诗贵有层次有结束,否则架床叠屋,徒见其铺排而索然无味耳。初学作诗者每易蹈此弊病。兹特就唐诗三百首中选录通体写景之诗一首,俾学者有所取资焉。

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 岑参

鸡鸣紫陌曙光寒,莺啭皇州春色阑。金阙晓钟开万户,玉阶仙杖拥千官。花迎剑佩星初落,柳拂旌旗露未干。独有凤凰池上客,阳春一曲和皆难。

上诗全在早朝二字写景。首联一句写出门,一句写到城,早朝之意已现。第二联一句写近殿未朝时,一句写到殿已朝时。第三联写早朝早退之景,层次何等井然。末联才拍到和诗本意,以此结束饶有趣味。

学诗百法之三六 分写情景法

写情宜缠绵悱恻,写景宜蕴藉冲和,二者兼而有之,写来又须分明,方堪推为绝唱。唐诗三百守中合乎此等做法者当以杜甫登高一诗为最,今录如下,学者宜细细玩之。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洙清沙白鸟飞徊。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亭浊酒杯。

上诗第一句写山中所闻,第二句写水上所见,第三句承第一句之风急,第四句承第二句之渚清,是写景也。第五第六句写登高感触之情,一句横说,一句竖说。第七句顶第五句之作,第八句顶第六句之多,是写情也,章法句法虽分而仍完密异常。

学诗百法之三七 合写情景法

情景分写之诗既见上述矣,然或景中有情或情中有景,不能分写只能合写者,虽则浑括一气,而仍须分析清楚。兹特就唐诗中选录一首于下,学者不可不悉心体会也。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 柳宗元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惊风乱颭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共来百粤文身地,尤是音书滞一乡。

上诗首句从登楼说起,第二句便含寄四州刺史意,第三句写水,第四句写陆,所谓景中有情也。第五句言陆路望四州不见,第六句言水路思四州无已,末两句揭清寄四州刺史本意,所谓情中有景也,写来也融洽亦分明,诚为情景兼到之作也。

学诗百法之三八 明咏物情法

何谓明咏?起句既点醒题面,以下句句明写是也。咏物之诗最忌浮泛或俚俗,须以切实幽雅为佳。唐诗中杜甫黑鹰一首为明咏物情之杰作,今特摘录如下,学者宜反覆而玩诵之。

黑鹰 杜甫

黑鹰不省人间有,渡海疑从北极来。正( )摶风超紫塞,玄冬几夜宿阳台。虞罗自觉虚施巧,春雁同归必见猜。万里寒空只一日,金眸玉爪不凡材。

上诗起句就点出黑鹰,所谓明咏也。第二句北极是黑,第三句以紫字映黑字,第四句玄冬亦是黑。第五句虚写,第六句写实。末句以金玉二字再衬黑字,而黑鹰之体格跃然纸上矣。

学诗百法之三九 暗咏物情法

何谓暗咏?通体不点破题面而但浑写物情是也。然须有曲笔以达之,有深意而衬之。使人不见此题,一望而之便是此题方为合格。唐诗中郑谷鹧鸪一首最合暗物咏情之法,爰录于后,以资揣摩。

鹧鸪 郑谷

暖戏烟芜锦翼齐,品流应得近山鸡。雨昏青草湖边过,花落黄陵庙里啼。游子乍闻征袖湿,佳人( )唱翠眉低。相呼相唤湘江曲,苦竹丛生春日西。

上诗第一句写鹧鸪之形,第二句写鹧鸪之品。第三句言见其过,第四句言闻其啼。第五第六句从啼字生出游子佳人两意,感人极深。末两句为鹧鸪写照,却到底无鹧鸪题字,此境非常人能学到也。

学诗百法之四十 抚今怀古法

过去为古,现在为今,既古既今,亦今亦古,此等诗须写得又缠绵又感慨,是人读之有俯仰古今之感,悠然神往之慨,方为上乘。兹特选录唐诗七律一首于下,俾学者可以玩索也。

至日遣兴奉寄北省旧阁老两院故人 杜甫

忆来逍遥供奉班,去年今日侍龙颜。麒麟不动炉烟上,孔雀徐开扇影还。玉几由来天北极,朱衣只在殿中间。孤臣此日肠堪断,愁对寒云雪满山。

上诗首联从去年说起,而着力全在一忆字。第二联追述去年朝仪之盛,第三联一句是虚写,一句是实写。末联方拍到今日,由今怀古,无限凄凉。

学诗百法之四十一 写意托兴法

写意托兴之诗用笔贵委曲而不率直,立意贵幽远而不浅近。明知所遇之景物与所蓄之意兴两不相关,而一经感触便当息息相通。兹特就唐诗中择录合乎此法者之一首于左,学者可以意会得之。

曲江对雨 杜甫

城上春云覆苑墙,江亭晚色静年芳。林花着雨胭脂湿,水( )牵风翠带长。龙武新军深驻辇,芙蓉别殿漫焚香。何时昭此金钱会,暂醉佳人锦瑟旁。

上诗前半首写江上雨景,后半首写南内凄凉。末句借佳人作结,令人无限低徊。

学诗百法之四十二 颂中寓讽法

婉而多讽,诗人忠厚之道也。后世阿谀之风日甚,但知献媚避忌,而诗之品格亦每况愈下矣。兹特选录唐诗中张谓之杜侍御送贡物戏赠一首,深情微旨,亦婉亦深,深得三百篇之遗意也。

杜侍御送贡物戏赠 张谓

铜柱珠崖道路难,伏波横海旧登坛。越人自贡珊瑚树,汉使徒劳獬()冠。疲马山中愁日晚,孤舟江上畏春寒。由来此货称难得,多恐君王不忍看。

上诗起句言道路之远,第二句言产物之地。第三句折入贡字,第四句写一劳字,而讽意已寓乎其中。第五第六句正写路远送物之苦,结句不忍看三字,古人所谓婉而多讽,诵不忘规者,庶几近之。

学诗百法之四十三 褒中有刺法

一诗之中,或褒或刺,岂非自相矛盾?不知所谓褒者,或褒其人之勋绩,或褒其人之际遇。所谓刺者,或刺朝廷之昏乱,或刺时事之难为。兹特录唐诗中李郢之上裴晋公一首,虽则寓刺于褒,实则褒自褒而刺自刺,读者不可不辨别也。

上裴晋公 李郢

四朝忧国鬓成丝,龙马精神海鹤姿。天上玉书传诏夜,殿前金甲受降时。曾经庾亮三更月,下尽羊昙一局棋。惆怅旧堂()绿野,夕阳无限鸟飞迟。

上诗首联直写晋公,第二联褒其功,第三联褒其度,末联刺朝廷不用老臣。语意仍含蓄不露,不愧诗中老手。

学诗百法之四十四 参间虚实法

咏物之诗须要虚实相间,不有虚笔;既无灵气,不有实笔;既无真意,但虚则不可空泛,实又不可呆滞。此法在唐诗中当推杜牧早雁一首为最佳。今录如下,学者可奉为规矩也。

早雁 杜牧

金河秋半虏弦开,云外惊飞四散哀。仙掌月明孤影遇,长门灯暗数声来。须知胡骑纷纷在,岂逐春风一一回。莫厌潇湘少人处,水多菰米岸莓苔。

上诗起二句但言雁来,第三句言影,第四句言声,是谓写实法。第五句借胡骑作陪,第六句以春风作衬,是谓虚写法。结句暗写雁去,而早字之意已见,真是神来之笔也。

学诗百法之四十五 判别深浅法

作诗须有层次,而用于咏情之诗尤当由浅入深,层层推进,方与格律相合。否则杂乱成章,徒见其枝枝节节也。兹录唐诗中李颀送魏万之京一首,上下一气呵成,有悠然不尽之趣,非善于言情者不办。

送魏万之京 李颀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上诗起句既点明送别之意,第二句写秋景,第三句言路中所闻,第四句言路中所见。第五句言入关时所见,第六句言到京后所闻,是深一层。末两句点长安二句,点明之京。而良友()规之意,妙在言外得之。

学诗百法之四十六 顺点题面法

题面之字最好不顺点,顺点则非落于平,既近于板。唐诗三百首中,惟张旭桃花溪诗一绝。虽则题面三字顺次点出,然而宛转赴题,并不见其率直之弊。兹录如下,读者亦可举以学步也。

桃花溪 张旭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上诗起句写溪畔远景,第二句借渔船一问,通体便觉灵动异常。第三句点明桃花,顶上句问字之意;第四句点明溪字,仍应问字口吻,妙在有悠然不尽之趣。

学诗百法之四十七 反托题意法

诗有题之正面难写者,不得不于反面求之,盖从反面托出较之正面意味倍深也。唐诗中能合此法者,当推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中兄弟一首。今录于下,学者最宜摹仿也。

九月九日忆山中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上诗题意全在一忆字。首句言作客异乡,便含忆字之意。第二句思亲二字,忆字已暗暗点明。第三四句从对面兄弟忆己,反托己之忆兄弟,诗境真出神入化矣。

学诗百法之四十八 侧衬题意法

题意有不能从正面直写者,须从侧面以衬笔写之。或用人衬,或用物衬,要必用之得法。兹择唐诗中王昌龄之春宫曲一绝摘录于后,学者不可不细细体会也。

春宫曲 王昌龄

昨夜风开露井桃,未央前殿月轮高。平阳歌舞新承宠,帘外春寒赐锦袍。

上诗着力全在第三句,所谓用人作衬也。第一句言桃开,籍喻新宠;第二句言月轮,承上夜字;第三四句言平阳有宠而己之失宠,尽在言外也。

学诗百法之四十九 空翻题意法

作诗实写则易落板滞,空翻则见其灵动。翻腾之势愈空,题中之意愈透,但不能一味空翻与题绝不相关而近于浮泛也。唐诗中韩愈春雪一首可谓极空翻之能事也,兹录如下以饷学者。

春雪 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上诗第一句从春字着意翻起,何等飘逸;第二句点醒春字之意,第三四句()成一气,苟非起处蓄势翻空收处之题意何能有如是之清醒耶。

学诗百法之五十 借物兴感法

作诗随地可以兴感,然非借物不可。借物则飘逸而不粘滞,超脱而不肤泛。唐诗中王昌龄之长信怨既为借物兴感之一。兹录如下,学者得此宜熟读而深思之。

长信怨 王昌龄

春()平明金殿开,且将团扇暂徘徊。玉颜不及寒鸦色,尤带昭阳日影来。

上诗起句写宫中晓景,第二句借团扇喻己之失宠,第三句借鸦来反衬自己,第四句借鸦带日反托己之失宠。皆所谓借物兴感夜,而怨字之意却含蓄不露,情致何等宛转。

学诗百法之五十一 触景生情法

景无一定,情亦无一定,触景可以生情。作此等下笔须要灵活,不脱不滞方为上乘。兹录唐诗中王昌龄之闺怨一绝,隽快绝伦,真妙到毫巅之作也。

闺怨 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绣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上诗首句从闺妇说起,不知愁三字正为转句作逼势,第二句承上不知愁来。第三句转出忽见二字,正是触景生情之法,末句勒到怨字,余味深长。

学诗百法之五十二 首尾相贯法

一诗之中或有寄托或有刻画,往往不能一气相生,初学作诗尤易蹈此弊病。唐诗中惟司空曙江村即事一首,首尾一意相贯,精神异常饱满。今录于下,学者能解此法,则于作诗之道思过半矣。

江村即事 司空曙

罢钓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纵然一夜风飘去,只在芦花浅水边。

上诗着眼全在不系船三字,故起句既提出正意,第二句点明江村,第三句一开,第四句一合,而不系船三字之意便首尾相贯矣。

学诗百法之五十三 前后相应法

作诗须有来龙去脉,起笔收笔,前后呼应,方为合格。且须层次分明,何处从题前着想,何处从题后下笔,一气写来自然语语入神。唐诗中能解此法者,当推岑参逢入京使一首,爰录于下,俾学者可以得此而自悟也。

逢入京使 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上诗起两句是题之前一层,第三句点明逢字正意,末句是题之后一层。立意既警策,措语又极恳挚,固不仅以层次胜也。

关闭窗口

中华诗教网 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下沙高教区东区学正街66号 邮编:310018 联系电话:0571-86928238  浙ICP备090582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