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门三苏”——苏轼
好官苏轼
苏轼不仅是一个得民心的官,而且是一个有能力的好官。他在杭州任期满了之后,按照朝廷规矩三年任期一满一调任,他先后又在密州、徐州、湖州担任知州,后来担任的都是正职。他成绩最为突出的是在徐州做知州的时候,徐州这个地方最大的问题就是黄河水患。苏轼刚到徐州正碰上发大水,水位高达两丈八尺,比城里面的平地要高一丈零九寸。那些有钱人,一听说一丈零九寸了,纷纷要出城去避难,苏轼坚决不允。他提出的口号是:只要我苏轼不走,水就冲不垮徐州城,你们都回去。把这些人都劝回去了首先稳定了民心,这是第一步。接着,紧急调动了五千民夫,抢修城墙,这是非常重要的第二步。然后,他招集水利专家把徐州城北的清冷口把凿开,想办法把水逐步引到黄河的故道上去,然后再流到海里去。大水围困了七十多天,最后终于被疏导到黄河故道上。七十多天里,苏轼一直都是戴着斗笠,穿着蓑衣,拄着木杖,穿着木板鞋和大家在一起。徐州的抗洪抢险工作,不过是苏轼在八年的地方行政工作中一个很小的侧面。在杭州的时候,当地有六口水井全部因为年久失修坍塌了,老百姓的吃水成了大问题,苏轼就和其他的官员一起商量,做了很多工作,修复了这个水井。
苏轼趣闻
(一)
秦少游是苏轼的朋友,一次开玩笑地说:“君子多乎哉?”
苏轼笑笑,对道:“小人樊须也!”
这两句都出自《论语》,秦少游用一个反义疑问句,君子多乎(谐音“胡”)哉,嘲笑苏轼茂密的络腮胡子,苏轼不甘示弱,用小人樊(谐音“繁”)须也,回敬秦少游茁壮的山羊胡须。
(二)
佛印和尚是苏轼的好朋友,一天苏轼去拜访老友,碰巧佛印和尚偷偷做了一条鱼,刚想吃,一听外边有人来了,赶紧把鱼藏在大盆里边,苏轼一进门就闻见鱼香了,心想:好你个荤和尚,我得让你不打自招。于是出一上联:“向阳门第春常在”。
和尚想都没想,脱口而出:“积善人家庆有余”,苏轼说:“既然庆(磬)里有余(鱼),那咱们就积点儿善,一起吃吧。”
佛印和尚这几天一直在琢磨,得想个办法难为一下苏轼,终于想出个上联:“无山得似巫山好”,难就难在 “无”“巫”谐音。
不过这难不倒苏轼,立即给出下联:“何叶能如荷叶圆”。
(三)
辽国派使臣到宋,出一上联:“三光日月星”,此联看似简单,实不易对,因为“三”和“日月星”三个发光天体相对,如果下联第一个数字小于三,则整句少字,大于三,则多字,无法对得工整,辽使非常得意。
幸亏苏轼在皇帝身边,巧对:“四诗风雅颂”,因为《诗经》分“大雅”、“小雅”、“国风”、“颂诗”四部分,而“大雅”和“小雅”合称为“雅”,故《诗经》亦称“四诗”。辽使佩服至极。
(四)
苏轼有次邀朋友来家做客,苏小妹便出了个上联相戏:“阿兄门外邀双月”,“双月”合为“朋”字。
苏轼可逮着个机会,逗逗妹妹:“小妹窗前捉半风”,“风”的繁体字是“风”,半风即“虱”,意思是说小妹在窗前捉虱子。
东坡是一嘴胡子,小妹嘲云:“口角几回无觅处,忽闻毛里有声传。”
苏轼逗苏小妹:“未出庭前三五步,额头先到画堂前。”
小妹眼珠一转,立刻反击:“去年一滴相思泪,至今尚未到腮边。”
东坡复答云:“几回拭脸深难到,留却汪汪两道泉。”
兄妹斗嘴,妹妹嘲笑哥哥满脸胡子,哥哥发难说妹妹的额头突出来,整个人还在院子里,可脑门儿已经进屋了,妹妹以牙还牙,说哥哥脸太长,去年掉的眼泪,现在还没流到嘴边呢,哥哥笑妹妹双眼微抠。
山东昌邑奎聚小学 李新华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