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诗教网
 首页  诗教理论  诗教经验  诗词资料  诗界瞭望  诗乡诗教  关于我们  校园主站 
当代诗词
当前位置: 首页>>诗教动态>>正文
桐乡市获评“中华诗词之市”称号
2023-07-30 15:11   桐乡市诗词学会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这句诗出自桐乡名人木心的笔下,简简单单的三句话道出了千万人的心声,成为源远流长、脍炙人口的经典佳句。

  诗词,是一座城市的风雅肌理,不止在宣纸翰墨间,更流淌在运河之水,镌刻在古镇雕栏,浸润在人文风骨中。

  

  日前,中华诗词学会正式授予桐乡“中华诗词之市”称号,风雅桐乡再添国字号“文化名片”,为浙江省大运河诗路文化带首家。同时,桐乡市洲泉中心小学、浙江桐乡第二中学、桐乡市春晖小学获批“中华诗教示范学校”,洲泉镇小元头村获批“中华诗教示范单位”。这是继2021年桐乡市被授予“浙江省诗词之市”称号后,对诗词IP的再一次挖掘与深化。

  桐乡何以获得这张名片?接下来又该怎么走?透过这张金字招牌,我们一起来看看。


  “中华诗词之市”是一个好招牌

  梧桐之乡,风雅之地。光听名字,便已充满诗意。



  桐乡,因古时遍栽梧桐树,寓意“梧桐之乡”而得名。《诗经》有云:“凤凰鸣矣,于彼高岗。梧桐生矣,于彼朝阳。”

  历经7000多年,马家浜文化、良渚文化、运河文化、古镇文化交相辉映。诗词文化源远流长,历代文人骚客吟咏桐乡的诗篇异彩纷呈,留下了“驿路迢迢送夕阳,石门湾口泊连樯”“太古烟霞错绣楹,拍天苍翠缬虚明”等千古绝唱。

  创建中华诗词之市,是传承中华文明、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服务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这是一块有底蕴、有韧劲的好招牌,桐乡早有共识。

  近年来,桐乡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诗词文化建设和诗词之市创建工作。2022年年初,提出了创建“中华诗词之市”的工作目标并正式开启创建工作。以诗词为重要抓手,全面实施文化兴市战略,坚持以文化人、以文惠民、以文兴业、以文塑城,生动奏响“风雅桐乡”十二乐章,绘就新时代人文桐乡全景图。

  在市委市政府的积极推动下,各类诗社组织在梧桐大地上如雨后春笋般崛起。桐乡相继成立了凤鸣诗社、诗词楹联学会、凤鸣女子诗社、朗诵协会等。市诗词楹联学会积极发掘培育诗词人才,不断推动诗词人才向上级学会迈进,现有中华诗词、楹联学会会员38人,浙江省级会员66人(含少年会员4人),嘉兴市级会员72人,市本级会员263人,少年会员76人。


  诗词闪耀风雅之城

  千年之后,诗词并没有随时间老去,而是根植于桐乡人骨子里的文化信仰。

  自古以来,苏轼、苏辙、王安石、朱彝尊、钱谦益等名家留下了无数文采斐然的佳作,成就风雅桐乡的历史荣耀。试看今日,桐乡对于诗词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同样不遗余力。

  近年来,各类诗词文化活动与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相结合,各类主题原创诗词征集活动等此起彼伏,掀起一股诗词创作热潮。

  就在今年4月,桐乡市2023年“四敢争先·青春诗会”征稿活动火热开启,围绕“青春敢为、青春敢闯、青春敢干、青春敢首创”主题,共收到全市500余名诗词爱好者创作的诗词作品近千首,大家寄语青春,以蓬勃的激情,吟诵风雅桐乡。

  桐乡市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希望将青春诗会作为桐乡的一张新文化名片,一届更比一届好地办下去,以诗词之美渲染城市文化之魂,以诗为媒讴歌桐乡人民取得的伟大成就。



  诗词作品层出不穷,桐乡整理编纂出版了《桐乡历代诗钞》《桐乡古今诗词选》《桐乡古今竹枝词选》等市、乡镇(街道)及个人诗词专集60多部,发表诗词作品28000多首,生动奏响“风雅桐乡”十二乐章,在全市营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围。

  桐乡二中《语溪诗刊》、石门中学《缘缘诗刊》、尚阳学校《光线集》,《大发诗社》《小元诗社》《大溪诗社》《龙吟诗刊》……各诗教基地作品集、民间各界新锐诗刊也相继出版,积极传承弘扬了优秀诗词文化。

  可贵的是,诗词的感染力渗透在各行各业。不仅仅在文学界、在学校,还在于经商人才之中,在于农民笔端。商与诗词的交融,农与诗词的交织,让风雅之芒愈加深邃、璀璨。

  在开展诗词“进学校、进机关、进农村、进企业、进社区、进景区”六进活动中,桐乡创新性地开展了诗词第7进——“诗词进工地”。2022年12月,“苏台高速公路(二期)建设工程”被授牌为桐乡市“诗词创作基地”。苏台高速公路(二期)项目积极加强诗词阵地建设,组织开展诗词采风创作、诗词宣教和征文等一系列活动,为工程建设营造了诗词文化氛围。

  目前,桐乡市共建立诗教、创作(含诗词创作、诗书画创作、诗文创作)、研究基地共56个,基层诗社33个。


  诗词不止在宣纸翰墨间

  千年运河,一首流动的“史诗”。以大运河诗路文化带为主线,串联了繁花诗锦,歌颂了翩跹风雅。

图片


  “大运河边崇福镇,而今发展逐头筹。”“梅泾古韵长,两岸事农桑。”“人文辈出闻天下,世界相连互网邨。”……翻阅《风雅桐乡运河颂》,452首诗、词、赋、联皆为歌咏大运河而作,反映了桐乡的历史文化、自然生态、产业发展、民生事业等。

  与大运河诗路文化带建设相结合,桐乡编撰出版了《风雅桐乡运河颂》《桐乡运河诗咏》等诗词楹联集,以及以桐乡大运河二十景为主题开展创作活动,并将创作成果放入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工程项目中,为桐乡文明发展、文化兴盛注入精气神。

  濮院,是运河出嘉兴市区后流经的第一个古镇。历史上留下了不少名句,“濮家旧院今何在?到处机杼说女红。”可印证“日出万匹绸”的辉煌时刻。

  “江南仲夏天,时雨下如川。”走进桐乡运河畔的古镇,雨如诗歌,道不尽千年风华。在濮院时尚古镇,我们可寻觅“肆廛栉比,华厦鳞次”的繁华;在崇福横街,领略“宋韵遗存,千年风骨”的风光;又或者走进石门,感受“一步吴越、一眼千年”的城镇新业态、新气象,更可以品味乌镇“来过,便不曾离开”的梦里水乡……

  在挖掘、创作诗词外,桐乡更加快诗词与诗画风光的融合融入,在运河人文中绘就现代版“富春山居图”。

  在崇福主干道路世纪大道人行道的地砖上,每隔三五米便镌刻一首桐乡诗人的诗词,让市民们在散步的同时也得到了诗词的熏陶。截至目前,“两河一湖”景观提升工程以及11个镇(街道)建立了诗碑、诗墙、联廊;在乡村沃野中,以诗词文化廊、亭、桥等建设作为美丽乡村景观在梧桐大地推开,积极推进乡村文化振兴。



  现在的桐乡,比以往任何时候更感动于诗词的情怀和力量,更呼唤对风雅桐乡的吟咏和歌颂。接下来,桐乡还将不断提升诗词工作水平,充分展现以诗化人、以诗育人、以诗兴业、以诗塑城的工作成效,使诗词工作在提升文化软实力、凝聚人心、推进共同富裕示范区典范城市建设过程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关闭窗口

中华诗教网 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下沙高教区东区学正街66号 邮编:310018 联系电话:0571-86928238  浙ICP备09058249号